围绕经济抓党建设搞好党的建设_经济建设论文

围绕经济抓党建设搞好党的建设_经济建设论文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促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集山区、库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丹江口市,近两年来,在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指引下,经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克难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1993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山区“五强”县市第2位;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8.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7.5亿元,财政收入1.0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68%和14%。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203元,比上年净增567元。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995年,丹江口市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市委”称号。回顾丹江口市的发展历程,全市综合实力之所能够不断增强,就是因为丹江口市委在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抓经济从党建入手,抓党建从经济出发,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进发展。

一、围绕中心,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丹江口市委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这个精髓,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丹江口市的改革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加快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围绕富民、强市、奔小康的目标,抓住四大机遇,建好三大基地,即抓住东汽公司百万辆汽车配套工程、南水北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武当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机遇,把丹江口市建设成为与东汽配套的汽车零部件扩散基地;建设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副食品基地;建设成为在湖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基地。按照这个思路抓发展,经济结构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而且不断优化。1994年,以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轻纺、食品、服装六大支柱行业为主的工业已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水产品、蓄产品、林特产品为主的副食品已占全市农业产值的75.7%;以武当山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5%。市委这一发展思路的形成,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落到了丹江口市经济建设的实处。

二、把握关键,加强市委自身建设

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建质量的好坏,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两年来,我们按照富民、强市、奔小康的要求,狠抓了市委一班人的思想作风建设。

第一,认真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确保市委各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市委始终把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工作实践中,坚持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个有效的方法,保证了市委的团结和统一,形成了发展经济的合力。一是完善了制度,强化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了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二是广纳群言,充分发扬民主,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集中。三是在处理国家利益与本地利益方面,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几年来,市委坚持用经济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检验自身党性锻炼结果的好坏,真抓实干。从而,有效地抓住了发展机遇,争取了不少项目和政策,为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带头廉洁自律,保证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市委先后建立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制度、市委接待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和党风责任制。同时,在全市设立了72个举报箱、28个举报中心,聘请了3200多名廉政义务监督员,把市委领导成员生活和工作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中。

三、夯实基础,牢牢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在手上

第一,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乡镇党委一班人的头脑,把思想统一到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近年来,我们狠抓了乡镇党委理论素质培养提高工作。通过培训和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真正弄懂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和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强了创业敬业意识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提高了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二,把农村党建的重点放在村一级,指导和帮助乡镇党委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强团结,争创一流工作的原则,全面充实、调整、加强了农村党组织;二是加大对农民党员培训提高的力度,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带头奔小康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实力,强化功能,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一是坚持五同步,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即筹建企业同考虑基层党组织同步;考核企业行政领导与考核党组织人选同步;招收职工与调配党员骨干同步;培养经营人才与培养党员后备力量同步;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把企业党的建设融入经济活动之中。二是抓住关键,把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放在选好“领头雁”,配好一班人上。三是改进方法,把党员教育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实施党员目标管理,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上岗活动,要求每个党员挑起两副担子,采取重点切入法,把企业的质量攻关、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内部改革中急、难、险、重等关键任务的完成作为党建的切入点,组织党员挑重担,多做贡献。

四、培养人才,为富民、强市、奔小康造就一支优秀干部队伍

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坚持改革开放”、“有政绩”、“人民公认”为依据,培养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选才标准,把着力点放在“五劲”上。一是“稳劲”,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坚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二是“韧劲”,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改革开放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的;三是“闯劲”,选敢闯、敢冒、敢试、敢为人先的;四是“实劲”,选善于把党的大政方针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五是“硬劲”,选善于用两手抓,两手硬,两个文明建设实绩突出的。

第二,更新观念,做到“四破四立”。一是破求全意识,立惜才观念。不仅选“四棱见线”的人才,也善于选拔那些既有突出长处又有某些缺点的人才;二是破传统的“苦劳”观,立无功便是过的政绩观;三是破论资排辈观,立“有水快流”的竞争观;四是破本位主义观念,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

第三,广开选才渠道,坚持“四个不拘”,做到唯才是举,不拘门弟与亲疏、不拘行业、不拘身份、不拘学历。

自1993年市乡两级党委、政府换届以来,先后有18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市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其中大专文化以上的和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20多名,21个乡镇党政班子中,有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97%以上。

五、摆正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

在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市、奔小康的工作实践中,市委坚持把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坚持用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各级党组织的建设结果,用量质化目标管理的方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

正是由于我们丹江口市委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并坚持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个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1994年,工农业及第三产业突破性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十堰市前列,体育、卫生、扫盲、民政工作均是全国先进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工作跃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科技事业有了新的进步,1994年实施的15项科研项目中,有1项填补了国家空白,8项居国内领先水平,4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党建工作更是富有成效,全市有62个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十堰市委的表彰;我们市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中央组织部的肯定。

标签:;  ;  ;  ;  ;  

围绕经济抓党建设搞好党的建设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