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深基坑支护;应用
前言
时代的发展衍生了人们对于建筑需求,由于是近几年,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改造建设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以期通过这一建设模式的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建筑使用体验[1]。但是,在进行这一类型的建设施工环节,由于原有建设的周边大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所以,如何通过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此,灌注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的将这一技术合理的予以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2]。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灌注桩的概述
就灌注桩模式来说,通常情况下是指在拟灌注的区域,通过设计桩位,并针对桩位开口并将钢筋笼放入其中后,想钢筋笼内较广混凝土的建设方式,这一模式是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模式之一,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这一模式一般都具备无振动、不挤土以及噪音小等施工优势,并可以在城市建筑比较密集的区域进行应用[3]。比如,在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应用环节,这一施工技术通常被应用在直径较大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这一技术在实际的应用环节会通过人工挖掘的方式“成孔”,而后在孔洞内放置钢筋笼后向钢筋笼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桩基础而实现的灌注桩施工技术。一般情况下,这一技术能够穿过施工中比较深、厚的土壤层,从而直接坐落于土壤下层硬度更高的岩石表层上,以此实现预期的灌注桩施工目标。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人工挖空灌注桩施工技术具备更高的桩体直径和桩体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及时的检查“成孔”的质量情况,以此便于后续施工。就这一技术的施工工艺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环节:
首先,应针对拟施工区域进行放线、定位;而后,则应根据预期的灌注桩设计需求,采用分段开挖的方式保障不同高度土壁的直立能力,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先中间后孔边”的模式进行挖掘;第三,在完成土方挖掘后,应根据挖掘的情况设计支撑护臂模版,并在模版顶部放置用以浇筑的操作平台,以此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
(二)水泥土搅拌桩的概述
水泥土搅拌桩则是一种常见于软黏土地基加固环节的辅助施工技术,在这一技术中,水泥能够作为建筑中土质的“加固剂”,能够帮助原有的土质和水泥进行强制搅拌的方式来提升拟施工区域土质的硬度,以此提升拟施工区域的稳定性[4]。在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的应用环节,首先,应对桩基的位置进行调平;而后,应用经纬仪调整水泥土搅拌桩的导向架垂直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就这一环节其垂直度应不超过百分之1的搅拌桩长度;第三,在完成初期搅拌桩定位后,应根据方案进行浆液的预先拌制后,根据不同的技术应用需求进行浆液的二次拌制,以此使其符合后续水泥土搅拌桩的使用需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项目的增多,上述两种技术逐渐被应用在了实际的深基坑支护环节,以期通过上述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提升深基坑支护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后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灌注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结合应用的要点
(一)灌注桩应用的要点分析
灌注桩施工是这一深基坑支护环节比较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这一部分灌注桩施工来说,其灌注桩中的泥浆护壁问题是实际施工中影响其在深基坑支护中应用效果的因素之一[5]。就这一环节的泥浆来说,不仅仅能够对施工中的桩孔进行冲刷,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清理灌注桩的孔底区域,从而将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清理出去,以此实现平衡土压的目标。结合以往的灌装柱应用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支护过程中泥浆配置的重点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针对泥浆的液面予以空盒子,一般情况下,灌注桩中的泥浆液面一般应高于周边环境水位1±0.05米以上,并设有专人管理这一灌注桩中的泥浆水位,从而确保后续灌注桩施工中的压力情况,保障下部区域施工的稳定、安全。
其次,就这一环节应科学的控制泥浆的比重,比如,就这一环节如果泥浆的比重过高,就必然会造成灌浆住施工排水量大、控制易脱落等问题,影响实际的施工安全[6];如果比重过小,就很容易造成施工桩的孔塌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就这一环境的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05-1.15之间,从而保障实际施工的质量。
第三,则应针对泥浆的粘度和酸碱度进行针对性的把控,一方面,适量的降低泥浆的粘度,从而缓解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排粉困难,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调和酸碱度的方式,避免泥浆在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分层问题,以此确保灌注桩的固壁效用。
(二)水泥土搅拌桩应用的要点分析
结合对这一项目建筑需求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这一项目中如果想要实现更好的深基坑支护效果,就应在选择水泥土搅拌桩的环节选择“咬合式”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后续施工,从而确保搅拌桩的实际运行情况。首先,就这一环节,设计者们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咬合方式。比如,目前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咬合方式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层面。即前后推进的咬合模式、前后搭接的咬合模式以及交圈搭接的咬合模式,其要点示意图分别如下图1-3所示:
图一 前后推进的咬合模式
图二 前后搭接的咬合模式
图三 交圈搭接的咬合模式
施工设计者们可以根据实际深基坑支护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咬合类型,以此满足后续深基坑养护施工的切实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项目开展的不断增多,灌注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在实际深基坑支护过程结合的不断增多,结合实际施工的情况,合理得将其两种桩体的施工模式应用在实际的深基坑支护过程中,就成为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由此,本文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优化这一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鸿远.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基本技术与工艺[J].中外建筑,2019(12):159-160.
[2]穆连进.周边环境复杂的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施工,2019,41(08):1410-1413.
[3]孔祥冰.深基坑中型钢结合水泥土搅拌桩作为立柱桩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1):214-217+25.
[4]周斌.安置房项目深基坑工程若干绿色支护技术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1):80-81.
[5]樊彬彬,张周强,姜雪鹏,张玉兰.深基坑工程的方案选择、施工控制及应急处置[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31(01):94-98.
[6]夏念恩,谭正清.桩撑支护在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6(05):57-58+54.
论文作者: 叶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这一论文; 深基坑论文; 泥浆论文; 水泥论文; 环节论文; 模式论文; 技术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