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普洱666599)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在各临床科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检验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ICU病房采集的60例微生物标本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其它临床科室普通病房采集的6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标本的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在标本检验完成后参照相关标准对检出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微生物标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种菌种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在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效预防耐药菌株的发展和蔓延,提升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应用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90-01
细菌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抗菌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1]。由于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其引起的感染成为当今抗感染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因此,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医院检验科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集的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的120例微生物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检验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ICU病房采集的60例微生物标本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其它临床科室普通病房采集的60例微生物标本标本作为对照组。标本种类有痰液、血液、分泌物、尿液、腹水、脓液等。观察组标本患者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44.5岁。对照组标本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19~77岁,平均(42.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ICU病房及各临床科室规范采集标本,进行密封处理后送检。检验科对所采集送检的标本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同时对病原菌进行相关鉴定,采取肉汤稀释和纸片扩散法的方式,对细菌抗菌药物最小浓度值进行检查,然后依照由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鉴定。细菌耐药性监测主要使用的实验材料为革兰阴性杆菌药敏板条以及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板条。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在标本检验完成后参照相关标准对检出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测定。
1.4 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包(SPSS19.0)进行整理和计算,阳性检出率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以百分率(%)表示的同时选择卡方(X2)作为检验方式,组间数据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结果
2.1两组标本致病菌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标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致病菌检出情况比较(n % )
3 讨论
由于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获得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临床医生给病人予以抗生素治疗时可供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少,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使得患者的病情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差,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如何规范所以抗菌素,防止或者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是我们临床及检验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
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明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或感染的致病菌,并通过对致病菌的耐药性检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2]。医院检验科在工作中对所采集送检的标本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细菌耐药性进行鉴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有效作用。
从该研究资料分析得出,ICU病房组标本的致病菌检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ICU患者病情严重、复杂,住院时间长,身体抵抗能力低下,其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其标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科室;另外,该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均有较强的耐药性,肠球菌对头孢他啶耐药性较强,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弱且对青霉素G无耐药性,各种致病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较弱。根据耐药性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选择具有耐药性弱,对感染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规范指导临床用药,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防止滥用抗菌素。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耐药菌株具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面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进一步规范病原菌培养和分离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检验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监管水平[3],有效的预防耐药菌株的发展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刘晓雯.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55-256.
[2]黄朝阳,洪国粦,郑港森,李珣.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评价[J].中外医疗,2016,35(36):32-33+45.
[3] 桂炳东.切实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J].江西医学检验,2006,02:97-98.
论文作者:王明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耐药性论文; 标本论文; 细菌论文; 检出论文; 微生物论文; 致病菌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