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分析目前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管理措施,以保障燃气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用气需求。
关键词:城镇燃气行业;设施建设现状;发展建议
一、城市燃气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1、规划设计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城市小区的快速膨胀式的建设,原有的输气管网已无法满足现有需要,日益扩大的天然气用户给城市燃气规划设计提出更多的使用要求。燃气规划设计观念落后,生产安全性较低,对突发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较差,低资产利用率,管理和输送成本较高。企业的体制、人才和机构同现代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符,现代企业综合管理的思想没能够充分发挥,没有认识到城市燃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燃气储备、调峰和应急能力不足
近几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快速提升,由于我国对天然气储备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相对来说建设发展速度较慢,一旦有特殊情况或者意外发生,势必对天然气供给安全造成影响。由于天然气具有不平衡的特性,部分城市冬季采暖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调峰、储备及应急的能力,天然气的供给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自然灾害以及重大事故发生时,天然气的供给一定要得到保障。由于我国天然气的储备、调峰和应急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多数城市面临着燃气供给紧张的形势,燃气企业对于天然气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及保障仍旧缺乏完善性。
3、燃气运营效率偏低
这对下游市场发展情况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天然管线建设效率,构建天然气和观望企业的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天然气资源整合的效果,和上游市场实现协调统一,满足社会和群众的工期需求。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气源之间的不协调、重复建设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领域在一个区域内构建了多家燃气企业,在运营范畴的规划以及管网连通方面,缺少合理性,使得管网运行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官网资源的高效分配。
4、天然气调峰能力滞后
目前多数城市储存天然气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储气罐和管道储气,而建设储气罐和高压管道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因此,我国城市天然气调峰设施发展缓慢,调峰能力不足,这也是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易出现用气紧张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地区甚至会发生“气荒”。据估计到2020年,上海用气高峰月需要的日调峰量将达到1500万立方米,而目前上海的调峰能力仅为180万立方米,存在很大的缺口。此外不少城市冬、夏季用气量相差大,以苏州为例,夏季用气量最少时每天仅120万立方米,而冬季用气量大时每天可达240万立方米,冬、夏季的峰谷差达到2倍;北京的冬、夏季用气量的峰谷差接近8倍,这都给调峰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天燃气城市燃气管道防护措施
1、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
天然气管道的维护工作重于泰山,它是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日常维护。首先,要制定维护制度。其次,要完善维护方式。为了让管道维护有据可循,要建立维护档案。让维护人员做好表格登记、记录登记、运行登记、检查报告等,这些维护档案的存在,是天然气管道维修的重要资料,要严格保管,避免遗失。
2、项目建设单位需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及责任人
建设单位对整改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燃气管道及设施的安全保护进行协调组织和督促,为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圆满实现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措施。杜绝重伤及1人以上人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交通、火灾及误操作事故,杜绝不文明施工行为,创建现场周边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现场情况随时巡视监管,发现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地方,坚决要求改正,真正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3、大口径钢管道焊接技术的选择
进行天然管道焊接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管道位置与之相对的是不同的管道焊接工艺。主要的焊接手法有:第一,根焊,在目前的天然气管道焊接工艺中,根焊一般都是采用自动焊、手工电弧焊以及STT半自动焊进行根焊,但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少数情况能用到自动焊,多数的时候用到的都是手工电弧焊和STT半自动焊进行焊接。手工电弧焊比较适用于接口不规则或者是其他方面难度较大的情况;而STT半自动焊要求有精确的基值和峰值、电流和电压。通过这些进行控制,可以很好很快的进行焊口的对接,而且对接之后的表面非常容易进行清洁工作;第二,填充和盖面焊接,目前在国内运用比较成熟的工艺是半自动下向焊接工艺,这种工艺现在在国内也是相当普遍的。至于返修焊来说,主要还是运用手工电弧焊下向焊接进行焊接。
4、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
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行的责任主体为企业,为此,作为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需要调动所有部门积极主动的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进程。企业具体要做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入到企业年度主要考核内容中,同时增强安全考核所占的比例,设计适合于燃气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且要求所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阅读与签字。其次,进一步跟进符合标准的企业,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回头看”制度,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实施情况,由此来不断推进规范化机制的落实。
5、优化价格体系,完善定价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燃气企业受政府调控,由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燃气价格。但在实际运行时,难以考虑到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导致定价机制缺乏公平性。对此,政府可采取定价听证制度,邀请当地各行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对燃气价格进行协商,有利于降低社会矛盾。对此,在实际定价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第一,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燃气定价的承受能力不同,在定价时,要考虑各区域、各行业的承受能力,在保障成本的前提下来合理定价。第二,应将燃气与其他能源的价格进行对比,使之可替代其他能源,有利于提高燃气普及率、利用率,实现燃气行业的综合效益。第三,合理划分用气价差,发展弹性价格体制。根据本地区发电、采暖、制冷用气的实际情况划分价格等级。另外,还要对上、中、下游企业实行定价,避免出现价格垄断或终端售价过高等问题,从而推动城镇燃气行业快速发展。
四、燃气行业发展前景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选择之一,通过替代降低对煤炭、人工煤气、汽油的使用,以降低燃料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扩张的城市需要更多的能源保障。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煤炭、电炼油等行业均出现一定程度产能过剩,新能源发展受消纳问题制约,能源行业单一品种大干快上的时代基本告终,未来重心从“做大”转向“做优”,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其重要环节。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一方面可以减少能源转换和输送环节,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带动有效投资,培育新业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处于摸索阶段,行业仍是“蓝海”,因此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必将成为用户、投资方和地方政府未来共同的选择。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天然气行业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的进程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解决环保困境的方式中,煤改气是其中重要部分;在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天然气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其重要环节。所以,天然气行业未来在中国拥有着“远大前程”。
参考文献
[1]莫宇忠.城镇燃气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低碳世界,2017(05):284 -285.
[2]吴文森.关于城镇燃气行业发展的相关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 (03):209.
[3]侯彦温,董国利.对中国城镇燃气行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企业活力, 2011(04):17-21.
论文作者:宋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燃气论文; 天然气论文; 管道论文; 城市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