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王增光

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王增光

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急剧增多,尤其是一些高层住宅建筑,安全隐患突出,发生安全隐患时间往往会牵连更多的人员伤亡,如果不进一步控制建筑工程的突发事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

1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对建筑结构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成本与设计质量的和谐统一,必须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建筑结构的安全方面,及时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有效节约成本,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在现有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设计出安全、实用性更强的建筑结构,经过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空间资源、资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建筑工程安全水平有效提升,这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2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类型

2.1地震导致的突发事件

我国不是地震高发国,但是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人们对地震事件带来的毁坏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地震中,人们的家园被破坏,同时一些建筑工程因为没有达到标准的抗震要求,因此导致了人员伤亡,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财力和物力损失。地震事件发生后,人们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的关注,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物抗震指数作出科学计算,禁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建筑物抗震指数达到标准要求后,即使发生地震,也可以有效减少财产和物力损失。

2.2火灾导致的突发事件

火灾也是建筑工程常见的突发事件。火灾是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火灾往往导致的风险如下:由于建筑及建筑群体建筑标准高、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因此,供电线路复杂、耗电量大。建筑物内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不了解建筑物内部构造等原因,在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人的恐惧心理和慌乱。数据显示,建筑物层数越多,人员越集中,使得撤离时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久,从而导致发生危险;由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不断变大、建筑及建筑群体具有相近相邻的特征,如果发生火灾,则难以隔绝和救援;由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不断变大、建筑及建筑群体具有相近相邻的特征,如果发生火灾,则难以隔绝和救援。

3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对策

3.1针对地震突发事件

地震作为一种随机性、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早些年的唐山大地震,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其中地震中的房屋损毁是危害人的生命财产的重要因素,其巨大破坏力给人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痛,因此在工民建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将使用防震加固技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措施大致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增加抗侧力构件面积,比如增加抗震墙或抗震柱体等;其二,增加抗侧力构件强度,如在原抗震墙表面用砂浆抹面,采取压力灌浆,浇筑混凝土,增加钢筋混凝土立柱等方式增加构件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墙体而言的加固,应首先区分清楚承重墙与非承重墙,考虑到横向、纵向墙体同时承重的结构形式,避免不同类型结构形式在同一个结构单元,墙体的位置选择应最大程度上符合地震作用力的实际传递方式与途径,对于横向墙体分布应结合科学合理的刚度与强度,避免在地震中由于某一部位突变或抗震性能削弱而出现极薄弱部位,产生应力或塑性变形集中,同时也应进一步提高“薄弱部位”的抗震性能。

弹性建筑防震方法是目前我国一种最新的防震方法,这主要针对目前建筑行业防震方法的发展流行趋势,即将房屋建筑建在隔离体上,通过隔离体中的螺旋体硬钢板、分层橡胶及阻尼器的作用,使房屋主体结构并不与地面接触,这也阻断了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面变形所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对房屋主体结构产生的影响,其中阻尼器的作用能有效地减缓房屋体的上下颠簸。这种将房屋与地面隔离开来的抗震设计理念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想象能力,且也有研究来表明将房屋建筑建设在弹簧上或滚珠上也是可行的,这种抗震方法与传统抗震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大大减少了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机会。

3.2针对火灾突发事件

建筑的火灾扑救一直是世界难题,所以建筑火灾主要靠“自防自救”。因此,强化建筑的技防、物防措施,提高整体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住宅建筑而言,对于缺失消防设施、疏散楼梯数量不足等重大火灾隐患,使用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联系设计院、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和施工改造;对于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对电缆井、管道井等管井以及电缆桥架封堵缺失或封堵不严密的,使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封堵;对老旧住宅消防设施不达标,应当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器、简易喷淋等有效的物防、技防措施,提高建筑自身火灾防范能力。

研究相关国家规范不难看出,新版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施以来,对建筑内、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原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中允许此类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采用B2级(即可燃材料)。但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要求,此类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宜采用A(不燃)级材料,可采用B1(难燃)级材料,不允许采用B2(可燃)级材料。同时还规定,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在建筑外墙上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建筑外墙上的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h;同时还要求采用不燃烧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厚度在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小于5mm。由此可见,现行国家规范对于建筑的消防设计标准已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因此,笔者建议对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凡是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装修的,应当尽快拆除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更换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外保温材料,例如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时),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当为A级;当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100m时,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应当低于B1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建筑周边与可燃物、烟花爆竹燃放区域应当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自身的抗震抗火能力,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建筑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常见的建筑工程的突发事件。抗震抗火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也是强调建筑防震防火技术的应用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明确目前建筑防震防火所面临的问题,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做到既保证建筑工程的舒适性,又兼顾其安全性,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亮.基于UML方法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03):1-10+18.

[2]郭春侠,张静.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05):53-57+68.

[3]马靖莲.供应链网络结构对突发事件传播动力学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6.

论文作者:王增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突发事件管理对策研究论文_王增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