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的发展--兼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_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关注人的发展--兼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_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以人为本 关注发展——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随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随感论文,全日制论文,义务教育论文,以人为本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语文标准》出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部分,这种结构形式是此前的语文大纲及课程标准所没有的。

理念的根本作用在于指导行动,理念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会有相应的理念制约。《语文标准》提出的只是“基本理念”,是统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最新认识,也是需要每位教师的思想与认识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体现了课程的基本要求,用“理念”的形式提“要求”,表明了编者对理念的高度重视。

《语文标准》提出的四条课程基本理念是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最敏感而又互相联系的四个问题。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核心;其他三点都是为达成这个目标服务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教师实施目标的首要条件,是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关键;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领导者为落实目标而建立的必要基础,是平台。无论是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是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程,最终都需要通过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

新的学习方式由三个要点组成。“自主”是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语文学习不能仅靠师传生受,而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的做法已经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技能训练的做法也是值得警惕的。学生要自主地学习,就要养成主动提问质疑的习惯,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并且主动缩短差距的能力。“合作”是对学生协作精神的要求。语文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习语文不能仅靠个体的努力,还要靠群体的合作。通过这种“优”教“差”、“差”学“优”的“生生互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要求。要通过不断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对社会、对周围事物深层次的思考,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评价鉴赏的能力。

对此笔者试提出如下建议:

1.组织落实。创设适合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组织形式。语文课堂上由前后位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课上安排四人小组讨论、学习时间。这是全班讨论的基础,便于全体同学都有发言机会,便于合作学习。

2.质疑问难。在学习每一篇课文、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都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提问时间,让学生先把自己的问题摆出来。老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3.扩大空间。充分利用母语学习的优势,扩大语文课程的学习空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应用于课堂,也是第二课堂以及课外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认真挖掘,广泛利用,都会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改革中,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语文课程的先进理念深刻地警示着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改革的步子才能迈大、踩实、走稳。

二、《语文标准》创立了三维一体的语文目标体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出了新的期望

《语文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目标的陈述采用了“总一分”的形式,体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总目标共计10项,阶段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分别提出,每个学段又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编者斟词酌句地推敲用词用语,描述具体,说明详细,反映了各个学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体现了语文能力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作者从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特点出发,设计语文学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标准》“前言”部分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告诉我们,“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很多学科都采用了这种提法,在《语文标准》中也是亮点所在。“维度”一词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几何学中的长、宽、高,这是物体的三个维度;由于有这样三个维度,物体呈立体状,而不是点、线、面状。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也应该理解为立体的目标,而不是单一的线性的目标或呆板的平面式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空洞的、虚拟的,不可能彼此完全割裂开来,所以在目标的具体表述中三个维度呈隐性线索。三个维度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社会所需人才以及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特点,使我们对人才形象的期望不再是单薄的,而是丰满的,使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为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做到这样几点:

1.全面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时,要有意识地从三个纬度考虑,避免遵从习惯势力而顾此失彼。要三维一体,三维并重;特别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融入每一节语文课的学习中,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重视学生的方法积累和过程体验。过程是一种途径,过程的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经历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与建构的过程,经历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的过程。方法是学习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合作的方法等,方法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亲历过程、积累方法对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课堂上,过程是需要等待的,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把过程留给学生,把体验留给学生。在学生进行自学、讨论时,不要走过场,草草从事,而要实实在在地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动者。

3.重视基础,加强“双基”教学。语文教学还要注意突出那些明显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科最基础的目标,是学科独立存在的价值体现,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与依托。如果丢掉了本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基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这样,语文课程对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才能承担起应该担当的母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三、《语文标准》强调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制定了策略

《语文标准》强调评价的功能要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通过改善课程设计,通过完善教学过程达到促进学生提高的根本目的。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将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将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结合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落实《语文标准》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改革评价的重要方面是吸引学生参与评价。要使学生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参与评价活动,真正提高评价的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时机与条件。学生参与的评价一般是定性评价,比如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发言等。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说“好”或“不好”,要有观点,有事实,以理服人。

2.在以鼓励为主的定性评价中,要坚持做到“有错必纠”。随着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使用肯定、赞扬、鼓励性语言的情形不断增加,比如使用“太好了”“太棒了”“你真聪明”等。可是在对学生进行热情赞扬时,有时却有意无意地遗漏或忽略了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这是不可取的。教师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纠错。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将有可能造成学生认识的模糊以至一错再错。

3.善于在评价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指出存在的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依然陷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指出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没有切中要害,那么就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害在哪里,是什么。如果评价一名学生的作文层次不够清楚,那就要告诉学生怎样修改才能做到层次清楚。只有这样经常地在提出问题后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才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正误,提升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由于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点,才使其具有了实践性的从属特点,也才有了课程目标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灵活性。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是一脉相承、相互支撑的。

标签:;  ;  ;  ;  ;  ;  

关注人的发展--兼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_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