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 广州血液中心 广东广州 5 1 0 0 9 5 )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科学管理文化 中国梦【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62-0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我国的血液管理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付出了经血传播疾病流行和血液供不应求的沉痛代价。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一位采供血工作人员的梦想。广州血液中心采取了政府推进新的科学管理模式,以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和保障安全为根本,从义务献血制度到无偿献血制度顺利转型、从“单纯的献血计划一盘棋”到“献采供用和科研运行一体化”稳妥推进、从“单纯的政府指令”到“政府指导和理念推广并举”管理文化的积极深入,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血液管理文化。实现了血液供需动态平衡,确保了血液用品质量安全。我市的血液用品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状况得到根本的好转、市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等正在托起广州无偿献血梦。
1.广州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回顾血液募集数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需求进一步满足,国家献血管理走过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无偿献血的三个历史阶段。本市自1998 年实行无偿献血以来[1],临床供血一度呈现“入不敷出”的趋势。从各类重大赛事的保障用血,到抗病救灾的紧急备血,加之金融危机对血源募集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全市血液募集难度陡增。但是,面对严峻挑战,市区两级血液管理办公室协同采供血机构加强科学管理文化建设,及时调整血液募集计划与策略,积极采取措施,为确保本市临床用血需求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表-1 2002-2011 年血液采集量)。全血和血小板等供应量均创历史新高,有力地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
表-1 2002-2011 年血液采集量
2. 广州科学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1 指导思想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注重公益的理念,紧密围绕本市血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和灵活性,以促进本市血液管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不断提升职业化管理能级水平为方针,抓住发展机遇,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发展瓶颈,突出内涵发展,为满足本市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2.2 总体目标广州血液管理事业将继续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在“增量保质”的管理框架下,逐步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血液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管理上可控、成效上可量”的先进血液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切实满足本市临床用血需求,加快和支持血液中心各分站的标准化建设,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构建血液管理动态平衡、有序规范的广州科学管理文化模式[9]。
3. 科学管理文化建设的措施3.1 从义务献血制度到无偿献血制度顺利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于1998 年10 月1 日正式实施,结束了“有偿献血”和“义务献血”的年代[1]。当初每台献血车每天只有采5 ~ 6 袋血,不靠分站送血来就无法满足广州近200 所医院来自全国各地住院病人的用血需要,当时,我市无偿献血量仅占临床用血量的10% 左右,无偿献血工作难于开展。在2004 年,我中心决定改革体检采血科,实行流动采血车分组责任制,奖罚结合,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全中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职工的无私奉献和主人翁精神,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使广州市率先实现了医疗临床用血100% 来自本市无偿献血的目标,并一直持续健康发展。
3.2 从“单纯的献血计划一盘棋”到“献采供用和科研运行一体化[2]”科学管理文化3.2.1 更生观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中心提供优质服务,爱护献血者的热情和爱心,让献血者满意,提供合格的血液,使医院临床用血安全,使用血者放心。我们加强医院输血科和血库的管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十几年来,我们主动承诺送血到医院的服务,规定24 小时值班工作制度,确保血液质量在冷链保护之下安全地送到医院血库,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深受各医院的好评和社会的赞扬。
3.2.2 科学输血,保障临床成分血的供应我们中心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走在国内的前列。从原来单纯的血液采浆供应,发展血液采集、分离、制备供应丰富的血液成分。
目前成分血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成分血、手工血小板等,以满足医院临床需要,指导医院临床用血科学化与合理化,促进成分输血的发展[2](表-2 2002-2011 年主要血液成分临床供血量)表-2 2002-2011 年主要血液成分临床供血量(单位:U)
3.2.3 认真贯彻落实血液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文化体系[4]。
质量是血液安全的关键,中心从2005 年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流动采血车和外采13 个小组都配备了信息网络,中心实验室装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检验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梅毒、肝炎等与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未发生因血液质量引起的各项医疗纠纷。中心还建立了HIV\HBV\HCV 病毒核酸筛查实验室,亦是卫生部血液病原体筛查的14 个试点实验室之一,有效的缩短了病毒检测的“窗口期”,进一步落实采供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进一步提高了广州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性。
3.2.4 心系献血员,转变服务观念[8]。我们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爱护献血者热情和爱心,让献血者满意;提供合格血液,保障用血者输血安全,使用血者放心”的宗旨,想献血员所想,急献血员所急,体采科医务人员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对献血者全程的护理和情感的交流,用热情的态度,礼貌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为无偿献血者服务。
3.2.5 “安全输血”科研特色专科,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我中心“安全输血”专科为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项,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实验室所在地,除提供输血相关的临床服务外,还着重输血相关研究工作。
3.2.5.1 输血传播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输血传播病毒研究组在中国献血人群丙型肝炎分子进化和流行病学研究、HC V 易感及自发清除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研究病毒感染及清除过程中宿主相关的机体免疫系统研究, 为我国H C V 的预防政策的制定、临床治疗和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
3.2.5.2 红细胞免疫血液学研究。近年来,在广州地区红细胞稀有血型献血者分子遗传学研究及建库、R h D 阴性献血者及R h D 变异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高通量多重连接依赖式扩增(ML P A)技术在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中应用、MNS 血型系统变异型抗原(主要是Miltenberger系列抗原)的基因分型研究、常规血清方法的改良研究及血型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研发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
3.2.5.3 白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免疫学研究。通过血小板HL A \HPA 基因库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血小板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初步建成了广州地区血小板供者库,提高了血小板临床治疗效果,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我中心还与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工作组拟建立亚太地区的培训基地,为保证广州地区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并为我国甚至亚太地区的输血人才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2]。
3.3. 从“单纯的政府指令”到“政府指导和理念推广并举”的科学管理3.3.1 政府指导和理念推广并举长期以来,我市都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早在1999 年初,广州市就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各分管副区长任委员的广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委员会,由广州市无偿献血委员会牵头,建立了以辖区政府的横向管理为主,以系统、部门的纵向管理为辅的献血工作网络,做到区、街、镇有部门、有人员专管或兼管。院校形成了团省委、省教育厅、市高校红十字委员会、市献血办和各高校献血管理部门、社会组合的献血管理网络,这些都是开展广州无偿献血有力的人力资源,另广州无偿献血工作的思路、政策和宣传得以贯切到基层,行之有效的传播给群众,有力的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发展[6]。
3.3.2 政府支持完善硬件设施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加大了中心硬件、软件及采血屋的建设。
新业务大楼19 层面积3300 多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血液中心之一。
目前有4 个下属分站,有6 个固定采血站,5 个固定采血点、8 个流动采血点,13 辆流动采血车,配置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核酸检测系统,国内外一流的检验设备。进口韩国智能电子摇摆采血秤、韩国热合机、进口的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智能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等,豪华采血车深入到社区、工厂、学校、街头采血,方便市民无偿献血(表-3 2011 年各采血点采集表)。
表-3 2011 年各采血点采集表(单位:人次)
3.3.3 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文化,促进广大市民观念的转变3.3.3.1 依托献血宣传和组织网络,每年开展区街(镇)负责人、大专院校组织者、大型献血团体单位负责人和大专院校社团骨干无偿献血工作培训班。2007 年建立了广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和无偿献血义务讲师团,增强了广州市无偿献血社会和校园志愿服务的力度,深入市内各单位进行无偿献血宣讲。
3.3.3.2 宣传献血工作从娃娃抓起。在小学教科书中加入血液的生理知识等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献血意识。在中、大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在《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教育读本(高职、高专)》编入了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开创了18 岁“成人宣誓日无偿献血活动”、每年至少40 场次区街、大型单位、高校的献血讲座,取得良好效果。
3.3.3.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以电视、广播、报刊和平面广告等组合宣传,广州血液中心紧密与新闻媒体联系,每年至少150 多篇次新闻报道,每天在广东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无偿献血公益电视广告;社区渗透宣传,繁华地段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居住聚集地区的社区科普宣传栏;写字楼和小区楼盘的楼梯间广告;交通沿线上的献血宣传,公交车车体广告、公交车候车亭广告、地铁大型广告灯箱、公交车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等。新媒体以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Q Q 形成链条式宣传,2008 年建立了广州血液中心网站;在微博微信,除了传播献血正确信息和活动外,还开展与献血者网上互动活动;每年向献血者和市民发手机短信200 多万条;建立了12 个QQ 群,2400 多人有效、及时的进行QQ 互动[3,5]。
3.3.3.4 以献血宣传带动献血招募。每年开展数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入社区的宣传活动,让无偿献血深入社区,贴近生活,潜移默化的引导市民在周边献血点献血,以社区的点宣传增加流动献血车招募献血人数。
3.3.3.5 利用名人效应推动无偿献血,以媒体品牌活动结合献血宣传。我中心在2001 年开始至今,聘请广东卫视主播王鹏、世界小姐李冰、香港小姐李华、西关小姐廖梦乐和黄鹂等为广州市的无偿献血大使或形象大使,以公信、亮丽和健康的形象宣传无偿献血工作,推出无偿献血理念,展现公民责任。曾与广州电视台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南方电视台新丝路模特大赛和世界小姐选拔赛等媒体知名品牌联合,借助赛事和无偿献血活动结合,扩展无偿献血活动。
3.3.3.6 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活动。有针对行业和社会团体为目标的宣传活动。如每年开展的全市医务工作者迎春献血活动、8.1 建军节和行业协会等无偿献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还对其他行业起到积极的影响。重大事件加大宣传力度,如非典期间、汶川地震、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3.3.4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广泛宣传《无偿献血法》的同时,结合广州市实际,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市献血办制定了广州市《无偿献血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召开全市无偿献血的先进表彰大会,颁发金、银、铜奖,无偿献血奉献奖和报导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直以来,无偿献血者享受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广州市政府实施无偿献血者积分入广州市户口的政策,为外来流动人员拓宽幸福之路,使市民深深感受到无偿献血确实利国、利民、利己,从而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6]。
4. 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如果说健康身体是幸福梦想的前提,那么,血液就是健康生命的河流,血站就是河流的保障[7]。一旦这条河流干枯,那么健康地生命将不复存在。许多人慷慨地献出自己的血液,拯救他人的生命,生命的长河如此的延续下去, 于是就诞生了一项伟大的事业——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梦就是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我们正在用科学管理文化模式托起广州无偿献血的梦想,无偿献血是国际输血事业的总方向,是医疗临床用血安全的保证,是人民幸福梦想标志之一[9]。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12.29.[2] 田兆嵩 临床输血进展[M] 大学中国输血杂志丛书 2010.6[3] 粟芳、陈艳、郝志伟、赵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纳入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体会,中国输血杂志2010.23.(5)-396[4] 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 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2008.06.525-523[5] 魏胜男、明帮余、无偿献血者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48[6] 黄中梅、张志安、关于献血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的思考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94[7] 李丽珠. 浅谈现代血站建设.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5.11(7)-955[8] 王祯祥. 优化献血服务促进无偿献血发展体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46[9] 宋云鹏. 青岛市“政府推进”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发展之初探 中国输血杂志2008.1(21)-54
论文作者:何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