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民盟医院 湖南涟源 417100
摘要: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规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洛他唑;硫酸氢氯吡格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前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动脉粥样化的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变得狭窄或堵塞,从而致使下肢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使得下肢产生麻木与疼痛等症状[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症状,而且经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脂血症等症状是致使该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和吸烟等症状对于该疾病的危害较大,能致使周围动脉疾病的产生[2]。近年来,临床上老年群体产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规则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范围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5±2.58)岁,病程范围在3~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6±1.03)年,其中,患者根据fontain分期发现,Ⅰ~Ⅱa期患者为18例,Ⅱb期患者为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范围在47~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7±2.76)岁,病程范围在2~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6±1.08)年,其中,患者根据fontain分期发现,Ⅰ~Ⅱa期患者为19例,Ⅱb期患者为18例。根据两组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发现,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均给予二甲双胍以及胰岛素等种类的降糖药物。并予以对照组采用西洛他唑(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14)进行临床治疗,用法用量为:口服给药,通常成人每次口服西洛他唑片100mg,1天2次。另外,可根据年龄与症状适当增减,连续用药12周。予以实验组在西洛他唑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进行临床治疗,用法用量为:口服给药,通常推荐成人75mg,每日1次口服给药,但根据年龄、体重以及症状可50mg,每日1次口服给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连续用药8周。
1.3疗效判定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下肢无麻木与疼痛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下肢的麻木感与疼痛感有所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下肢麻木感以及疼痛感无明显改变且有所加重。(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另外,对两组患者的腹泻、恶心以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使用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7%,实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40.54%,其中腹泻占16.22%,恶心占10.81%,血小板减少占13.5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为16.22%,其中腹泻占5.41%,恶心占8.11%,血小板减少占2.70%,由此可知,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且x2值为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血管动脉的闭塞导致下肢的供血系统受到阻碍,产生下肢疼痛和麻木等症状,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发病率等特点[3]。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血管腔内治疗,其中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通过西洛他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且因此将血小板的内环磷酸腺苷浓度提升,具有抗血管以及看血小板扩张等显著作用[4]。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有效将二磷酸腺苷抑制,并将其与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集合,预防血管动脉的供血受到闭塞,进而有效稳定下肢动脉粥样化的斑块,防止斑块的破裂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引起下肢动脉的闭塞[5]。西洛他唑与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机制相互补的作用,能有效预防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血管的扩张,因此使的血管得到供血并有利于改善身体的各个机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97%)明显低于实验组(94.59),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2%)显著低于对照组(4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有效作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下肢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变丽,王兵,裴玉萍.医疗体操在TASC D 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691-169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1):1-18.
[3]王秀兰,吴翔.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7,23(15):1390-1391.
[4]丁明超,李芳,王斌,等.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预探索[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5):383-387.
[5]尹智明,余朝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6):789-794.
论文作者:黎路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下肢论文; 闭塞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对照组论文; 硫酸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