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宽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分校 广西 贺州 542800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重形式,轻实效。笔者再次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89-01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学好数学,对提高其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四有”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让学生学好这一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关键。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时机,注重实践,逐步渗透,提高认识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对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实践中,笔者认为,从学生入学起,采用认数、计算、应用三结合的方法,使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让学生逐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有关知识,分散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同时在识数和计算中间接地学习解答应用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应用题不过是把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是数字计算题的实际运用,是计算题的文字表述,是数、计算、应用的有机结合,从而消除学生遇到应用题就紧张害怕的心理,从认识数和加减法的计算开始,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如在教学 “7” 这个数的认识及计算时,我左手拿出4根小棒,右手拿出3根小棒,先让学生数我手中的小棒,然后问:“我左手拿出4根小棒,右手拿出3根小棒,两只手中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一致回答:“一共有7根小棒。”再问:“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口述答案及算式,教师出示:3+4=7(根),一共有7根小棒。接着教师把4根小棒拿给一个同学(笑笑),然后问:“我有7根小棒,笑笑同学借去4根,还剩下多少根?”学生很快回答:“还剩下3根。”再问:“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上来板算,其余学生口述算式及答案,教师出示:还剩下3根小棒。通过实例教学,再听老师口述题目,学生很自然地逐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如3+4=7(根);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7-4=3(根)等规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道应用题,必须具备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计算后要写出得数的单位名称。这样就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应用题的概念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受到解答应用题的启蒙。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进行类似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直观演示,仔细分析,灵活运用
1、注意看图列式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来表述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口述的应用题正确形式、计算、口述答案,如:在教学9-2=?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9个梨子,用电子笔圈去2个,教师口述:“淘气有9个梨子,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问:“题中的9个梨子表示什么?”(总数)“吃了2个表示什么?”(部分数)“问题是什么?”(求剩下多少个?)“求剩下多少个?”实际上是求什么?(部分数)怎么计算?(用减法计算)学生口述算式及答案,老师出示:9-2=7(个),答:还剩7个。教师再口述,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小结:从总数中去掉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在计算出的得数后面要写出单位名称。接着变换屏幕上的图式,学生回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以达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重视图文叙述式应用题的教学
在教学图文叙述的应用题时,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性作用,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算式的教学。同时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引导学生的语言活动。如:
妈妈买了8个○,吃了3个,还剩几个○?
□○□=□
口答:
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题,解决题中的生字,认识图表示的实物,为正确解答作好准备。接着让学生自读题,思考回答: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即已知条件(买了8个苹果,吃了3个)要求什么?即问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中的“8个”代表什么?(总数)“3个”代表什么?(部分数),求“剩下多少个”代表什么?(求另一部分数)。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批改,强调在得数的后面要写出单位名称。然后教师小结:这道题已知总数(妈妈买了8个苹果)和部分数(吃了3个)求另一部分数(剩下几个苹果),用减法计算。并让学生看屏幕上的题,回忆刚才解答过程。接着教师变换图的表现形式和数据,让学生自编应用题,指名学生编,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接着又再改变叙述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解答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加深对原题解答方法的理解。
3、重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出现困难,往往不是在计算上,而是学生分析、归纳水平低,不能正确拟定解题步骤而造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每一道应用题都严格按照: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决定算法→列出算式并计算→作出答案和验算这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解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正确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
三、启蒙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充分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客体”作用。教给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题中关键词语,真正让学生知晓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一词多意的道理,使学生在实际解答应用题时,认真审题,并通过强化训练,加以巩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在解答应用题时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指导,拔通其解题思路,学生就能够应付改变题型,变换题意而无从着手的现象。同时,既使学生掌握了灵活的解题的方法,又巩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整体上得到了巩固。另外,还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应用题的题意,自编应用题,独立思考解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持之以恒,多学多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题意和题型结构,认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后,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哪一种方法解,从什么地方着手。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肯学、主动去学,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黄时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应用题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减法论文; 算式论文; 吃了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