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论文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论文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吕 娜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应对方法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犯罪案件逐渐增多,使高校建设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大学生犯罪与学历高低和素质无关,是由于心理问题和人格不健全导致行为出现偏差。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犯罪行为,我们要研究大学生犯罪心理,找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找到应对方法,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几率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犯罪几率占据2.7%,以杀人、抢劫、盗窃等大型案件居多。在大学生刑事犯罪中,盗窃案约占据80%,其主要以盗窃他人财产为主。从以往大学生犯罪案例来看,主要分为财产型与伤害型两种,涉及罪名也以盗窃和故意伤害为主,犯罪类型较为单一。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类型逐渐呈现多样化,犯罪范围产生扩大化,形成了性犯罪、智能型犯罪等等多样化犯罪类型。其中,少数大学生已经开始采取智能化方法进行犯罪,包括有利用“黑客”软件,进行盗取社会企业的网络账号密码,并传播使用,为企业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此外,还存在少数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理论,进行相关毒品的研制,并从事毒品交易活动等等。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逐渐变得多样化,少数大学生犯罪行为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

(一)个体内在因素

个体内在因素主要来源于部分大学生道德素养低下,缺乏自信心与自控能力,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能力较差。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在考学时对自身期望过高,较为自负,但因自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无法进入自己预期的高校,导致学生心理落差比较大,受心理压力影响,在入校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厌学情绪。其中,有少数学生作为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多娇生惯养,对其管教不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极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遇到问题处理方式比较极端,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培养出健康的心理,进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另外,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数学生心理仍旧处于矛盾化的“青春期”,自我意识尚未发展成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但对事物的评判能力较差,对自身的自控能力不足,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形成犯罪心理的问题之一。

(二)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教育基地,本应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场所,但由于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法制人文等教育理念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首先,从高职院校专业课设置来讲,除去法律专业外,仅仅只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教导并不深入。其次,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只通过简单的开设课堂,大致的讲解便能完成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其管理制度与服务功能较为薄弱,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待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执行规章管理时较为人情化、关系化,未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致使大学生忽视学校规章制度,并屡教不改,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认识和观念,比如侥幸心理、法不责众心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三、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应对方法

(一)完善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刑事案件逐渐增多,大学生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对家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对学校声誉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开展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加强对学生犯罪的研究,分析学生犯罪心理和犯罪原因,才能够找到预防学生犯罪的措施,形成有效预防机制。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缺少预防犯罪专门的规章制度,在防止学生犯罪方面还存在落后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并加强完善应对大学生的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针对大学生犯罪与突发事件处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在尊重和保护大学生权利的前提下,赋予高校部分监管权限,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吕盛华指出,除了消费动机、产品属性和渠道选择方面的变化,品类的扩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高端家电品牌的变化也是过去十年间家电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机制

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健康成长。由于目前大学生存在心理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积极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熟的自我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行为偏差,对减少学生犯罪具有一定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引导要重视学生情绪的调节,解决他们心理冲突和困惑,消除人格缺陷,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教师和辅导员要重视师生之间关系,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对于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沟通和疏导。注重朋辈群体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帮助,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的状态。

(三)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授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机制,制定针对违纪学生的处理防范机制与应急方案。同时,在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时,必须要谨遵规章办事,严禁人情化与关系化,以此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此外要加强高校教师和辅导员法律素养,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行为及思想动向能够充分了解,并针对学生产生的心态偏差给予指正。学校对于违法乱纪学生应采取应对方案,可以通过设置门禁,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可以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避免发生重大犯罪事件。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和家庭力量,形成学生犯罪风险评估机制,对学生犯罪行为起到预警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保护网,监督学生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有效减少学生犯罪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构建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短语是一类相对复杂的短语,可以表达一定的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介词短语主要包括介谓体和介补语两个成分[14]。而在现代汉语中,“让”在表达被动义时多用作为介词成分出现,从而形成“介补语”结构,表达被动语态的及物性过程意义。例如,在例句(21)中,“为了”是介词,“让”字结构,即“让孩子吃饱”填充了介词词组的补语成分。如图2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问题是目前高校建设面临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犯罪对学校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寻找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犯罪的方法,对大学生犯罪要能够做到及时进行预防。高校要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加强校内管理,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同时要联合社会和学生家庭,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保证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能够及时被发现,建立全方位共管防范体系,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从而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的产生,为校园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摄影之友·影像视觉》数码暗房全新改版,不管你是被酷炫的技法所吸引,想要跃跃欲试;还是有强烈的创作欲,已经在尝试类似的作品;或是已经对后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进阶高手之路上行进,在这里,你都可以发现不一样的技巧,学习到实用的后期技法。通往高手的房门已经开启了,去看看有什么精彩内容,还有200MB素材下载!详情请见本刊51页。

[ 参 考 文 献 ]

[1]田刘凌.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248-250+302.

[2]梁春艳,吴俊峰.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及防治路径研究——高职大学生犯罪分析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77-80.

[3]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3-0235-02

作者简介: 吕娜,女,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  ;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