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开江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一线教师常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要时常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一线教师常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要时常思考和践行的问题。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尝试,以飨读者。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会“把舵”与“察言观色”。
新课改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一讲到底的方式既不符合新的形势,也易讨学生厌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应是一名出色的舵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因势利导,不要我行我素,目中无人。
如讲解必修一第四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时,教师可充分扮演舵手的角色。可以利用教材中涉及的汉口、井冈山、瑞金、遵义、吴起镇等地为参照,设计学生以夏令营学习考察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每一个地方设一个导游,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导游由每个小组学生推荐口才较好者扮演,其他小组的成员为游客,每到一个地方可以针对性的提问,教师起统筹作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很高。
教师教学要学会察言观色,要会一些“读心术”。不管是讲解新课,解读试卷,还是探究释疑,破解难题,教师要从学生的表情上,眼神中,肢体语言里,快速体味,“难题是否讲清楚”,“学生对该问题是否感兴趣”,“课程教学整体是否设计好,学生能否很好掌握”等。戒忌不要我行我素,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在心理与你行同路人,何谈兴趣。所以,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归根到底,教学需要教师精心付出。
二.教学方式多样性,“寓教与乐”,能吸引、打动学生。
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虽然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教学的风格,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要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多看别人的戏才能演好自己的戏”,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要具有多样性,而且能够“寓教于乐”,这样的课堂必能吸引、打动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同人可以灵活借鉴。
(一)教学语言丰富多彩,抑扬顿挫有魅力。教学语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除了清晰、准确这一基本要求外,要形成音色圆润,音质清脆,音量动感(即抑扬顿挫),做到“先声夺人”,首先在语音上就能够给学生美的感受,一下就能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教学语辞上,要风趣幽默,激发学生的笑点,寓教于乐。这方面既需要深厚的学识,也要努力在生活中扑捉有关素材,注重积累。当然,教师在生活中要是一个充满笑脸和阳光的人,在课堂上教师要擅于扑捉时机,合理灵活抖笑点,让课堂有笑声,这样的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要擅长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形象的再现历史事件或人物,增强可视听性,并且还可以渗透德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讲解红军长征时,可将“十送红军”音律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并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样比单纯的讲解红军长征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的备课量和难度都会相应增加。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可视听性强等优点在教学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
(三)合理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学是互动性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舵手,要把握好课堂,能够时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应用,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善教者,必善问”,教师通过合理提问,抛出问题,有质量,有思维度,并引导学生层层剥皮,最终“吹尽黄沙始得金”,得出参考答案。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时候,可从全球史观入手,比较中英双方,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从教学实践来看,一般教学的难点大多可以采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来解决,而且可使课堂氛围在平等、活跃中度过,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栓住,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三.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精神,渗透德育培养。
历史课堂本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辅之于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将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置适量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在讲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将同一时期的中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上升到文明史观的高度,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角度展开探讨,并与今天的西方民主进行比较,将古希腊民主政治上升到是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高度。“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讲解一些课程时,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辩论等。如评价秦始皇时,对其是非功过可以开展小型辩论,既可以巩固所讲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辩能力。教师在点评学生评价的同时,可以上升到辨证唯物主义高度,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对其进行辨证评价。开展这些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发了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开阔了视野。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教师时刻要作好做“一桶水”的准备。在教学之余,广泛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升级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模式,做一个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长久的教学中始终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历史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