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入世,经济特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可以存在又如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有 专家认为———特区未来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经济特区论文,专家认为论文,又如论文,未来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入世了,经济特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可以存在又如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目前 争议很大。有人认为,由于WTO实行公平非歧视原则,特区已经不“特”,难有作为;甚至 还有人认为,作为以国家赋予特殊优惠政策起步的经济特区历史使命已经完结,特区可以取 消。
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国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 经济特区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区最终的功能和作用没有改变,需要改变的是特 区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形式。自由贸易区是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由贸易区是新的“试验田”
吴国三认为,经济特区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作用就是“试验田”,20年来特区“试验田” 的功能作用,充分体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探索与先行先试。尽管中国 已经入世,特区的“试验田”作用依然存在。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在深圳特区建设2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 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 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就是说,在这里,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现代化 建设三个层面上要继续“特”下去。
但是,无论是窗口的作用、示范地区的作用,或是排头兵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先行先试 的“试验田”作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与融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还有许多未被耕耘的处女地。自由贸 易区可以也应该成为“试验田”。
根据多边贸易谈判中国对WTO的承诺,中国的接轨,包括降低关税、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 ,还要有3年~5年的过渡期;中国在2001年10月份上海“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承 诺,将于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而如果要达到世界经济的自 由化,对中国则更有比20年更长的时期。所以,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中国的人口如此众多,幅员如此广阔,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如此巨大,决定 了中国入世之后,在开放的领域和地区,必然有先后之分,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的发达地 区就有条件并可能先行一步。因此,经济特区有能力有可能“率先”。
经济特区与自由贸易区,都是以人员进出、货物出入自由、开放为特点,都是市场经济运 作的产物。在经济范畴内,本质上是一致的;差异的是“自由”的程度和形式。因此,可以 认为,自由贸易区是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以自由贸易区形式链接经济特区与WTO 也就顺理成章。
设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没有理论上的争议。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出席第4次中 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明确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关系问题 ”,建议组成自由贸易区。2001年11月28日在香港召开的第14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外 经贸部副 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透露,中国政府正考虑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 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例和框架之下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香港与澳 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这就向我们提示,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已经进入中国领导层 决策圈的议事范围,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香港、澳门,还有台湾,是中国一个国家内的几个特别关税区,相互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 ,形成比一般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贸易互惠,将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框架内,内地与 几个关税区的特殊关系和客观现实。这不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也 不言而喻。
设立自由贸易区并不违背WTO原则,世贸组织没有不允许一个国家内部设置自己的特殊经济 区。目前世界上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论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 国家还是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抑或是泰国 、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准工业化国家,甚至像经济落后的太平洋岛国裴济都有各种类型 的自由贸易区,其中以美国为最多。这是各国和各地区为发展经济而普遍运用的形式,符合 WTO原则。因此,在我国设立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
厦门可望成为首批中国自由贸易区
如果考虑在中国设立自由贸易区,基于台湾与香港、澳门一样都为一国内特别关税区的现 实情况,基于厦门与台湾的特殊关系,厦门特区可以争取成为中国首批的自由贸易区。吴国 三说,厦门有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实践基础。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作出厦门可以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伟大决策。经过15 年的努力,厦门有了一定基础——基本确定并部分建设了与内地的隔离线;逐步实施了人员 、 货物、资金的进出自由,初步积累了运作的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做了相应的努力;厦门特 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实力起了根本变化,自由港某些政策深入人心。因此,在厦门设立自由贸 易区在思想意识、舆论导向上比较成熟,容易得到上下的认同。
“在内地再创几个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决策。眼下的途径就 是设立自由贸易区。
吴国三说,厦门具备设立自由贸易区条件:一是厦门的经济实力不大不小,适合设区“试 验”。在经济特区中,厦门的经济总量、财税实力仅次于深圳;与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厦 门经济规模和总量虽小,但“单产”最高,几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都在排名前几位; 占 有福建70%的对外贸易额,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化港口码头和便捷齐全的电子信息、交通基 础设施。设立自由贸易区,如果经济规模摊子太大,所冒风险和成本太高;如果经济实力太 小,即使成功,其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厦门刚好符合“尺寸”。
二是厦门的地理位置特殊,设区便于“隔离”。厦门四周环海,土地面积仅133平方公里, 二座大桥将海岛与陆地联接在一起,环岛公路即将完工,厦门岛即可形成完整的封闭型岛屿 。在这样的岛屿建自由贸易区,隔离线建造成本低,方便巡逻检查,有利缉私、查毒等。一 个岛就是一个经济特区,有完整的经济结构;一个岛就是一座城市,具备初步现代化,城市 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名,这种独特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三是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设区条件得天独厚。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语言相 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历来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的通道走廊,是祖国大陆对台工作基 地。利用厦门对台区位优势,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区联结台湾特别关税区,可以进一步密切 台湾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关系,符合台湾人民的意愿,以经济促政治,促进台湾早 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