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嵌入: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构建
钟祥虎(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摘 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引入社会工作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不多见。作为方法和手段的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可行的,有其相应的嵌入模式。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为嵌入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价值理念为嵌入提供思想前提,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嵌入提供理论指导,社会工作方法为嵌入提供方法支持。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涉及嵌入的主体、嵌入的对象领域、嵌入的过程与空间、嵌入的效应等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 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其主要内容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且对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了相关的战略部署。同时,这一决定也提出了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特别强调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这也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与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不仅是先前学界面临的重要文化问题,也是新时代学界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乡村振兴是包括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振兴,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
二、本文分析的框架
由于公共文化的内容与公共文化的形态存在多样性,特别是“以国家财政支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体制无论在内容、活动方式,还是在组织形式上,都没有全部覆盖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领域”④,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在农村的覆盖和建设更是显得不足,因此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格局在当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重大的政治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引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策略,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有这样几个核心的概念需要澄清。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人类服务活动,在服务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所谓的微观社会工作,是以个人、小组或家庭为其工作的对象;宏观社会工作是相对于微观社会工作而言的,指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实践,其服务的对象指向组织、社区、地区和国家,其任务强调社会政策的发展、有效服务的组织传递、社区生活的强化和社会疾病的预防,其领域体现为社区组织、社会政策和行政领域,其目标在于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在本文分析中,社会工作主要趋向于宏观社会工作,其扮演的角色是直接服务角色与间接服务角色的综合,包括支持者、指导者、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促进者、经纪人等。综合性、系统化的角色集为社会工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构建中的作用与功能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嵌入性,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最早由卡尔·波兰尼提出,用来分析经济变化在人类历史社会中的位置。⑤后来这一概念被格拉诺维特发展使用。2006年熊跃根将其引入社会工作,用来分析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王思斌对嵌入性理论做过社会工作的全面阐述,认为“社会工作嵌入实际社会服务,与传统的行政性的社会工作合作与磨合,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⑥这种结合,其领域将不断扩展和延伸。徐永祥则是将这一概念引入分析社会工作者介入汶川地震灾区的过程。如果说熊跃根与王思斌是对嵌入性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宏观或理论阐述,那么徐永祥则是对嵌入性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社会工作所嵌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引入社会工作,可以有效的挖掘与发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链接作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以社会工作为手段,整合社会组织或团体、不同人群等主体,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政府主导的单一建设格局,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建设格局。
三、社会工作嵌入的可能性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其内容都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没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内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都是极其不完整的。乡村振兴更是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在内的全面振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农村社会发展中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动力,是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对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关涉到农村、农民的福祉。这与社会工作的本质与特征相契合,因此将社会工作引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可行的。
⑤卢谋华著.中国社会工作[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前专业社会工作时期,对其理解就是济贫,就是一种慈善。在专业社会工作确立后,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各异,有的从专业服务领域、专业服务方法及专业服务所达到的功能进行专业学科式的理解;有的从福利事业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解为社会福利工作⑧,是对群众的社会生活福利事业的管理⑨;有的从调整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作就是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入手开展工作,⑩达到社会功能的变化;有的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解为助人自助,甚至将其引深为一种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是一种利他主义。社会工作从其诞生起,就旨在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它为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社会及人群的冲击而产生的,通过其专业化的手法,微观上为个人、家庭等提供服务,宏观上积极倡导公民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影响社会政策,“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谢立中从社会工作的目标角度探讨了社会工作的本质,认为助人与维护社会秩序构成了社会工作的两种目标。从专业学科的角度看,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帮助个人、家庭、社区及群体等链接社会资源,调适其社会关系,恢复其受损的能力,改善其社会环境,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关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的构建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文化生活权益的实现与否、文化需求的满足与否。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供给的,供给渠道单一;改革开放后,供给主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却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扩展。其结果之一导致农村“私性”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可避免的导致村民之间的关系出现“功利化”、“原子化”与“疏离化”现象,导致农村社会发展在精神上的“空心化”。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作用外,更应当充分吸纳并发挥社会力量,在政府主导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充分引导农民参与。而在资源的链接与调配、社会关系的调适等方面正是社会工作本质所强调和突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也正是社会工作本质所追寻的目标。可以说社会工作的本质为其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本质基础。
2、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嵌入提供思想前提
第四,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的原则。社会工作认为人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权利,且每个人都有处理和解决危机、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承认和尊重案主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对象就是农村居民,必须坚信对农民所面临的文化问题,农民自身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协助政府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作为资源的链接者,引导农民发挥潜能,满足其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维护其权益,最终完成自我超越,使农民从“他助”转向“自助”。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发展模式。
公式(7)、(8)、(9)中:f(x)是城市化系统综合指数,g(y)是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C值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系统耦合度,D值是耦合协调度;T值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调和指数,α与β分别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综合调和指数中所占比重,为了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重要性程度一致,本文取α=β=0.5。同时借鉴物理学关于协调类型的划分及其他各类研究文献,可以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类型分为4大类,12个亚类(表2)。
其次,公平与正义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工作是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因此社会工作强调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强调符合规则的行为模式;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同时社会工作也承认人的差异性,承认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因此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调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与公正性,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相契合,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供给的均等化。因此,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诉求更加有助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方式、方法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因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需要考虑到区域差异、发展程度差异、人口差异、需求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且与社会工作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具有趋同性。
再次,差异化原则。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千差万别,特别是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服务的内容上,还是在服务的方法上,都强调案主的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案主存在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当前案主在服务需求上表现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特征,因此社会工作反对用千篇一律的方式与方法对待个体发展。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由文化行政部门主导,是一种单向的、强制性的、灌输性的供给模式。这种模式没有考虑到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现状,也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现实的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原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局限于政府主导的短期性“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文艺演出”等领域,与农民现实需求的多样性和长久性存在脱节或错位,这种现象急需改变。因此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那么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理念与新的思维,社会工作的差异化理念无疑与其不谋而合。
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价值理念,它是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共同构成的理念结构体系,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教育、实务和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设定、价值选择、价值评判、价值追求的观念的总和。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能够有效的嵌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具体表现为:
可以说社会工作是一个充满价值的专业,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尊重与接纳、公平与公正、差异化、助人自助与案主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且这些理念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与努力追求的目标。
3、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嵌入提供理论指导
首先,尊重与接纳的原则。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中,强调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每个人都具有相应的价值与尊严,都有权利获得社会理解、尊重与关怀;同时社会也有责任去满足人的基本生活要求与发展需求。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尊重与接纳的角度讲,就是对农民享有公共文化基本权利的一种尊重、一种接纳,是社会在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为农村居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提供基础与条件。这可以说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不可否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就是“农村私性文化的欣欣发展与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倒退”。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存在总量短缺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当相对统一的传统农村文化,包括传统的农村公共文化,不断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多元文化等的侵蚀,传统农村文化,在认同上逐步瓦解,农村公共文化理念难以维系。因此从实效性上讲,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从社会本位视角出发,而且也要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入手。也就是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将社会整体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放在同一系统中考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整体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要重视农民自身的力量作用。这正是社会工作系统理论的运用,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入手,考察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需求、途径等,系统评估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与途径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 认为受助者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个体,有其能力与优势,需发掘或激发受助者的潜能,这种优势理论将给予受助者莫大的希望和信心,能够充分调动受助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受助者的自助。将社会工作理论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有效的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农村居民本体视角,一方面能够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更能照顾到农村居民自身的特点与需求,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效应。
4、社会工作方法为嵌入提供方法支持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的工作,在方法上就明显的表现出其专业性。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视为传统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深入,如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宏观社会工作方法不断得到开发与拓展,确保了受助者的权利与社会参与的实现。这些工作方法层次类别分明,服务对象明确。既可针对单独的个体,又可面向广泛的社区,还可从政策与制度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特别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资源链接,善于协调各相关力量主体,达到“人与环境”的互适性,构成系统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宏观上可以嵌入社区工作方法,充分地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与社会行动模式,以社区为工作对象。一方面考虑农村社区的差异与优势,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能力;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不合理的社会政策逐步向合理的方向进行转变,为农村居民争取文化资源,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微观上可以嵌入小组工作方法与个案工作方法:针对部分农民的共同文化需求,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组建文化服务小组,通过团体的力量,着重发展受助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有特殊文化需求的农民群体获得文化满足;针对不同的农民个体,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帮助受助者个人改善环境,提高其文化生活的适应能力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总体上讲,社会工作在方法上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极强的契合性,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四、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波兰尼最早提出嵌入性概念,格兰诺维特将嵌入分为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指行动者深受其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构性嵌入是视行动者自身所在的网络为更大网络的组成部分,是嵌入于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规范等结构之中。本文引入嵌入性概念是来探讨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构建嵌入模式。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明确几个基本的问题:
首先是嵌入的主体。
嵌入主体也就是谁的嵌入。在本文中,嵌入主体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既表现为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社工活动,也表现为从事服务体系建设及具体提供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且专业服务机构还比较弱小,其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及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服务活动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在这一嵌入过程中,培养与锻炼适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提炼我国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专业技巧。
再次是嵌入的过程、空间。
总之,课程文化在新的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了。通过远程教育环境下课程文化的建设,使每位学习者能够更新知识结构,还能完善自我学习能力,实现现代教育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嵌入对象领域即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相比较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来讲,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先在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整个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相适应,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具体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中发挥作用,由政府主导,并提供文化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嵌入的对象领域一方面包括嵌入的各级各类政府相关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对象;另一方面包括由这些对象组织与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工作,既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也是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必然路径与趋势。
其次是嵌入的对象领域。
现代木结构应用于乡镇民居建设,既有利于我国乡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建筑风貌的提升,又有利于中国现代木结构的发展。现代木结构应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从中国传统木构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挖掘地域特征及乡土文化,同时还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
④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厉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再见老胡是2015年9月初,我在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见得一颇有规模的展览——“文化抗战: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国话剧人”,其中照片、资料之丰富足以让我确证办展人一定是上戏图书馆、一定是老胡他们。四周望去,果然在展览一角看到老胡正向读者讲解。打听得知他们不忍如此专业而精彩之照片等深居库房、散见于各收藏机构,便广征博览,竭力搜罗,以展览形式先期布告,教育大众,并计划逐步积累形成著作。
第四,嵌入的效应。
嵌入的效应既是指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对农村居民、农村社会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指对社会工作自身的影响,即“反身性”,体现了社会工作 “助人”过程中的“自助”的本质。
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实际行动,从本质上讲,并不是要改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性质,而是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价值观。它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个人选择越来越多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应该契合农村居民实际,真正做好文化的引导与文化的渗透,支撑起“陷落”的农村公共文化。
注释:
①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
②卡尔·波兰尼著.冯钢、刘阳译.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在音乐教师对很多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创新教学及素质教学的认知,且教师自身对音乐课程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性。这种综合原因导致在进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停留在呆板的课本知识教学,缺乏对待音乐的本质——情感。这种现象导致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引发的是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轻视。
从图5可以看出,二者均存在较强的相干散射(镜反射),而非相干散射(漫反射)相对较弱。反射光均在入射平面内的镜反射方向出现了峰值,表现出了明显的镜反射特征。从实验结果得出,表面粗糙度相同的情况下,铜材料表面的镜反射方向的峰值明显高于铝材料,说明粗糙铜板表面更近似于镜面。这主要是由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对于相同的粗糙度,铜材料表面的高度起伏相对较小,相关性较好。根据镜向反射光强法理论,表面高度起伏的均方根越小,材料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率的镜反射分量越强。而铝材料表面起伏更大,相关性较差,因此镜反射相对较弱。
③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在本文中,社会工作嵌入的过程和空间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及其活动是如何介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有哪些积极因素与阻碍因素,介入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什么位置,发生了哪些行动,与服务体系各个部分的关系怎样等。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与政府主导的实际社会服务相结合,才能一方面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另一方面又为自身的发展拓展领域与空间。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工作嵌入的活动空间是专业社会工作群体、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居民共同构成的活动场域,他们的互动过程决定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
养猪是我国的传统养殖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大部分生猪是以农户散养为主。自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生猪的生产,我国养猪业在品种、饲料、疫病控制与净化、生产工艺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技术和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生猪生产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就目前生猪整个产业发展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的本质为嵌入提供基础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峰值检测回波信号产生的台阶信号,以较低的采样频率反映出当前工况下回波信号的各个波峰峰值电压,然后计算下次测量的第一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化的工况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测量准确性。
⑥王刚义著.社会工作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RFID电子客票的采用可有效的防治伪造车票行为的产生,通过特定的读写器就客票中的加密数据进行解读,继而有效的打击造假者的违法行为。而智能化的比对手段更是能够保证高效的分辨车票真伪,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出行的效率。
⑦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街斯,斯科特·w·博伊尔著.隋玉杰等译.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固定费用模式的核心是如何确定合理的补偿费用。主要有两种方法:(1)失负荷价值法(VOLL)。电力失负荷价值(Value of Lost Load,VOLL)是指由于停电而对国民经济等造成的损失,而这也正是电力的价值。科学地确定VOLL 可以为确定电网运行阶段与规划阶段的备用与可靠性水平,也可以确定备用容量的价值;(2)未补偿成本法。选择1台或几台参考机组,按照总成本减去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总收益的方式,核算不同的备用容量价值。单纯选择这种支付方法时机组并没有动力降低成本。但在此基础上运用某些激励性管制方法,如果参考机组的选择比较合理,则会引导机组的成本向参考机组靠近。
⑧朱志强.社会工作的本质: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A].何国良,王思斌.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C].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0年,第89-90页.
⑨徐永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J].河北学刊.2007.3.
⑩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吴理财.非均等的农村文化服务及其改进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动态增加数据库表字段。动态增加数据库字段会改变表结构,增加维护的难度,有的数据库系统并不支持动态增加字段。
吴理财,李世敏.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重构[J].调研世界.2009.6.
②险情类型多。险情包括管涌7902处、散浸860处、滑坡307处、裂缝5处、漫溢2处、决口3处、其他险情75处,管涌占险情总数的86%。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参 考 文 献]
[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2.2.
[2]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边慧敏,杨 旭,冯卫东.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框架及其因应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3.5.
[4]李少惠,王 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刘俊生.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6]吴理财,李世敏.农村公共文化的陷落与重构[J].调研世界.2009.6.
[7]张 良.浅析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与重建[J].调研世界.2009.5.
[8]曹爱军.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与“滞后”——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2.
[9]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
[10]徐永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J].河北学刊.2007.3.
[11]吴理财.非均等的农村文化服务及其改进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4005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6—21
[作者简介] 钟祥虎,男,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理论与现代化,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3130( 2019) 06- 0053- 05
doi: 10.3969/j.issn.2096-3130.2019.06.012
(责任编辑:胡乔)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嵌入论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