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社区与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创意社群与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持续发展论文,社群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3.1;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7-0036-08

自1998年英国政府率先倡导发展创意产业至今,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实践证明:创意产业是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昭示:创意产业的发展正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①,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和城市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值得关注的是,创意经济的形成伴随着社会组织的变革和转型,创意经济大潮不仅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塑造了全新的创意型社会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创意社群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之策。本文试从创意社群的视角探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创意产业演进脉络的系统梳理,研究创意社群在创意产业成长、创意经济发展和创意社会构建中的积极意义,进而分析推动多元化创意社群建设所需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本。

一、创意社群的概念内涵:创意产业的活态群落

创意社群不是特定的地理区域,而是指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各种“群落”及其社会关系的总称。包括企业群落、主题活动群落(如动漫主题活动、音乐主题活动、电影主题活动等)、特定的阶层群落(如创意阶层、影响创意的消费者联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在创意产业从产业层面到经济系统,再到社会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创意社群正日益成为创意产业至关重要的组织细胞。

1.创意产业的演进: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社会

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在10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的认识经历了产业→经济→社会的演进,即从1.0到2.0,再到3.0的演变和升级,不同的发展阶段,价值和目标是不同的,而政府的政策和举措也不相同。

表1 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演进

阶段1.0 2.03.0

特征 创意产出 创意投入

创意溢出

形态 创意产业 创意经济

创意社会

产业 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产业品牌符号

政策目标 促进创意产出 促进更广泛领域的创新促进各类创意社群的建设

政策重点 培育创意源头 营造创意转化和投入的软环境

重构消费、教育、体制等系统

创意产业发展初期的标志性文献是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于1998年1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②,此报告正式提出并界定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具体产业部门,将创意产业定义为各“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这一阶段创意产业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与政策背景相关的创意产业门类得到迅速发展,如英国的13类创意产业;二是作为创意产业发源地和集聚地的国际大都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意之都”的目标,如纽约的“高度融合力、卓越创造力、强大竞争力、非凡应变力”城市精神,伦敦的“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发展目标,东京的“充满创造性的文化都市”发展战略,新加坡确定的“新亚洲创意中心”、“全球文化和设计业中心”发展方向等。

以2001年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的出版为标志,创意产业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成为理论共识③。霍金斯扩展了英国政府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创意产业提升到整个经济系统更新与变革的层面。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是创意产业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成为一种投入要素渗透和融合到各行各业的“无边界产业”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的一种战略⑤;二是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创意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开始根据自身文化资源,从战略上思考创意产业发展,如上海从2005年开始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将其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转型相结合。

现代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超越经济系统,逐渐进入通过解放创造力来塑造新阶层和更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尽管在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不少学者就提出创意产业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产业化的惯性思维,在实践推进和政策制定中依然以经济目标为主导。经过10年的成长和发展,创意产业的社会性日益凸显,“创意城市”⑥、“创意阶层”⑦、“创意社群”⑧、“公民-消费者”⑨等一系列有关创意产业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术界充分认识到,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在普通大众中鼓励知识的增长和创造性参与”,创意产业价值的创造依赖于创意阶层的崛起,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消费者的认同,两者都与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密切相关。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创意产业已经突破经济目标局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不是简单的有围墙的“园区”或“旧仓库”,而是成为融工作、生活、商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如上海最早的田子坊创意集聚区已经跳出了“旧厂房”的经济租金模式,在空间形态上由弄堂向街区转变,在产业业态上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厂区向社区转变,以社区为导向的园区、商区、城区“三区”联动的格局正在形成。

2.创意社群:创意产业的单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新型经济社会的“活态产业”,我们可以借助社群的概念和视角来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创意产业这个复杂的有机体。

约翰·M.埃格在《创意社群》⑩。报告中认为,21世纪要发展创意经济,建设创意城市,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重组社群,以配合全新的知识型经济社会发展,其核心就是要确认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角色,建立“创意社群”。他以“智慧社群”(Smart Communities)概念为借鉴,将“创意社群”理解为一个能充分利用文化、艺术、产业和社区之间重要联系的社群,并在互动互融的过程中主动投入人力资源和财力,为城市作好能面对迅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和知识型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的准备。

笔者认为,可以将创意社群看成是创意产业庞大组织体系中的细胞体,创意社群与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活态资源形成关系网络,范围包括不同层次的创意群体在进行创意研发、生产、销售、交流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总和,这些关系能够把文化艺术、商业、技术和人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实际载体来看,创意社群表现为各类动态、松散,甚至虚拟的网络、平台、主题活动或交流机制。

广义而言,创意社群涵盖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阶层和创意社区中与软要素相关的内容,其中,创意产业集群是以创意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和经营类社群,创意阶层是以创意人才为主体的创造和研发类社群,创意社区则是以城市空间和居民为载体的交流、消费类创意社群,这三类社群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主体力量,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阶层和创意社区的关系示意

狭义的创意社群是产生创新创意活动的活态群落,区别于创意产业集群的物理空间、创意阶层的阶层划分和创意社区的活动场所,更多地关注群体的活动内容和有机联系,具有以下特征:(1)有机互动性:创意社群是特定群体与相关创意生产经营、推广和消费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单向的线性连接,也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而是彼此的融合与互动,同一个创意社群可以同时与不同的创意产业集群、创意阶层和创意社区之间进行互动融合;(2)网络松散性:组成创意社群的人员可以来自全球的任何地方,不同年龄、种族、职业的人可以是同一创意社群的成员,组织结构松散,以网络为载体,创意社群成员之间具有进行充分交流的自由空间,拥有能够及时反馈修正的畅通渠道;(3)主题活动性:兴趣、项目或事件通常是创意社群形成的最初诱因,如美国电视剧《越狱》的热播,以“越狱”为主题的创意社群就随之建立起来,一群对《越狱》感兴趣的人走到一起,他们参与剧情的创意,为《越狱》中的主角命运设计不同的结局。此外,诸如“代码源开放运动”的开发者、“奥运会”的志愿创意者、各类体育、娱乐明星的“粉丝团”等等也是如此,各类主题活动反映了创意社群的特色内容和个性特征,这些多元化的创意社群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意社会。

从创意社群的视角探讨创意产业,可以有效把握创意产业的社会特性和区域文化特性。首先,人的创造力和文化艺术是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资本(11),其社会属性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有机性,其生存、发展、成长需要适宜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而有创造力、经营力和消费力的创意社群则是构成良好创意生态环境的基本组织单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意社群是创意产业的组织细胞;其次,作为创意产业组织细胞的创意社群,由于与当地文化资源、资本、网络紧密联系,因此具有个性化的区域特征,是创意产业的“DNA”;第三,创意产业的动态特征和活态资源也能够通过创意社群客观有效地表现和释放,是创意产业的动态载体和产生创新的源头;第四,创意社群是创意产业的“比特”,比特为信息产业提供能量,创意社群则为创意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创意社群的酶效应: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生命有机体新陈代谢所包括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的参与使得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以极高的效率协调进行。作为创意产业活态细胞体的创意社群对于创意产业具有天然的酶效应,其特有的聚合力、催化力和融合力为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不仅促使创意产业成长壮大,也潜移默化地更新和塑造新的社会形态。

1.创意社群促进创意产业持续成长

首先,创意社群为创意产业提供要素聚合力,促进创意产业资本的集聚。创意社群通常首先在城市特定空间集中、集聚和互动,然后逐渐形成扩散和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转型。不同创意社群间的有机互动有利于集聚创意产业的各类资源要素,如人才、企业和资本,也会对当地社区形成溢出效应。上海卢湾区的田子坊和八号桥便是很好的例证,在创意社群活跃和要素集聚的影响下,周围地价上升,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升。

创意社群集聚创意产业资本的有效方式是主题要素集聚,即主题化的节日(如电影节、艺术节、狂欢节等)、活动(如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的策划、平台与网络的建设、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为例,自1947年创办以来,戛纳已从一个海滨小城逐渐变成世界上对商业团体和个体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戛纳电影节每年吸引至少6万名电影界专业人士和20万名游客。通过场租、旅馆、餐饮、交通、服装、百货、旅游纪念品、摄像器材等业务,11天内创造的直接经济收入为2亿欧元,间接受益高达7亿欧元。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影节的带动下,戛纳逐渐形成以商业展销为主体、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经济模式。目前,戛纳每年有300天都在举办各种大型展销活动,其内容涉及电影、电视、手机、汽车、船舶、珠宝、IT、旅游、建筑等各个领域。

其次,创意社群为创意产业提供创新催化力,促进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来自知识创新、自主产权,以及对商标、品牌等符号价值的开发和运营,而这一切均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新思想,各类主题交流或创作型的创意社群也是相应领域的创新源头,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通过网络社群传播和辐射,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创意社群所产生的创新催化力在现实社会形成隐性和显性两种不同的效应,以不同的形式和路径直接或间接促进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社会价值观引领的隐性效应。非商业化的创新创意交流网络、平台和活动,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就相关的主题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交锋,这些主题活动的创意成果本身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无形资源,但却可能成为人们的新价值取向,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其裂变效应甚至可能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以非官方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为例,这是一个商界、政界、学界和各界领袖开展全球性合作的平台,从1971年以来,每年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被誉为“经济联合国”,这是一个主题明确、平等交流的“创意社群”。每年有来自全球的2400多位各国政界、商界重量级人物集聚在此,讨论影响世界的重大话题,如石油危机、气候变暖、金融风险等。在WEF上,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份——参会者,任何与会者只能一人进入会场,不得带助手入内,无论是大公司的CEO、亿万富翁,还是当红明星,都要自己提行李入住、排队存衣服、倒水、领会议资料;在晚宴前的鸡尾酒会上,国家总理也和其他出席者一样,端着杯子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在会场上,无论是不是名人,都没有指定坐席;开大会时由于人多,无论是谁,来晚的人都要站在过道上听会;发言时大家机会平等,争论也好,讨论也罢,可以畅所欲言。这种平等参与和交流还体现在吸引更多普通民众参与讨论重大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在WEF的官方网站上,人们可以就“你认为对于国家、公司和个人来说,怎么做才能在2008年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一问题,提交视频给出自己的答案,WEF的与会者则观看支持率最高的视频,回答来自网民的问题,形成了交流和互动。WEF创始人施瓦布教授有多重身份,他本人最认可的是“艺术家或者创造者”,将自己归入创意一族。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显性效应。创意团队的成果经过商业化运作,直接与精神消费需求对接,与产业衔接,文化艺术的符号价值有效转化为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以张艺谋为领军人物的创意团队,其“印象山水系列”的创意成果已经在市场上产生品牌效应,并带来了经济收益。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到《印象·西湖》、《印象·武隆》,再到越南的《印象·下龙湾》,“印象山水系列”已经走出国门,实现了品牌输出,其文化符号价值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产业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此项目自2004年上演以来,演出景区的商业景气和人文价值快速提高,景区周边的土地增值平均达到5倍以上,为所在地阳朔县带来了1﹕5以上的经济拉动效益,该县的旅游收入每年以亿元的速度增长。

再次,创意社群为创意产业提供跨界融合力,促进创意产业链的粘接。创意产业的巨大影响力来自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和创意成果的再投入,关键需要创意经营人才把文化艺术创意、金融资本和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进行有机链接,创意经营社群和创意消费社群为文化艺术、科技、商业与人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体提供融合力,有助于完善创意产业价值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是个巨大的产业群,创意成果往往还成为其他产业的要素投入。如米老鼠、芭比娃娃、哈利波特、流氓兔、哈罗凯蒂等都是创意产业的成果,形成品牌后广泛渗透到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等行业,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音乐也可以录入芯片,融合到某些商品中提高它们的价值。比如打开酒瓶就会听到“饮酒歌”。创意策划几乎有助于一切传统产业去开创“蓝海”(12),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创意社群提供跨界融合力,促进创意产业链的黏结。

创意经营类社群和创意消费类社群是形成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力的主体,不同的创意成果和不同的市场都有相对应的专业经营和消费服务,如个体经纪人、专业经纪公司、会展组织机构等即是典型的营利性创意经营者,他们利用自身和社会的人脉关系,通过创意策划,把文化艺术创意、资本、产品、市场进行整合链接,形成创意产业链。还有一些是非营利性的创意成果推广社群,如创意产业协会、创意城市网络联盟、公共文化艺术营销活动组织等,他们以第三方机制促进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渗透扩张。

2.创意产业驱动社会经济系统的更新

创意产业驱动社会经济系统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大众创意的激发力、新生活方式的引领力和就业机会的拓展力等方面。

首先是大众创意的激发力。创意产业鼓励普通大众参与创造。创意社群利用便捷的沟通网络,给每个有创新力的人提供发挥才能,创造财富的机会,并促生了创意阶层。事实上创意产业不仅是精英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的天地。创意不是大师的专利,如网络影视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当编剧、导演和演员。在琥播网和土豆网上可以看到许多来自草根的作品如《牛人歪传》、《我们没有隐私》等,都很受网民的喜爱。从胡戈的“馒头频道”到钱锋的“牵手网”,可以看到年轻的创意阶层正在兴起。草根阶层可以改变自我,成为创意一族,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领力。创意产业通过促进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富有创意的消费品吸引眼球,文化赋予产品新的观念价值,不仅引导了新的消费时尚和潮流,也引领了新的生活方式。一部好电影、好小说都可能引致某种时尚消费的潮流,韩剧热播引致的韩流便是一例。又如,伦敦西区是和纽约的百老汇齐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到伦敦的外地游客中约3/4的人会到西区看演出。上海新天地建成后,到那里走走看看,休闲泡吧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久后全国许多城市里都可以看到相仿的以“某某新天地”命名的场所。此外,创意产业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和愉悦精神的体验产品,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例如,上海的众多创意园区中,入驻的企业为市民提供了许多新设计的时尚产品和新奇美观的工艺品、纪念品,文化活动和艺术氛围也使得园区成为都市旅游休闲的新场所。

再次是就业机会的拓展力。创意产业包含的专业领域很广,能容纳大量的劳动人口,而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形成的一些新型行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如上海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而且催生了众多新型职业。2007年上海第三季度(大学生就业高峰时段)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指出,为适应人们追求个性和时尚,各类创意职业应运而生,如形象设计、首饰设计制作、景观设计、数字视频策划与制作、家具、家居、玩具、家纺、花艺环境、陶瓷等设计岗位招聘数达1200个,相关专业电话咨询岗位1500个。来自数字内容产业的报告指出,2006年行业从业人员达13.94万人,是2002年的2.9倍。

三、创意社群的成长生态:积累创意性社会资本

1.构建创意性社会结构

创意性社会结构由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共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适合科技创意的新体系,例如投资创意产业的金融体系、高科技的开发公司、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等;第二是创新以及塑造更为有效的商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例如让员工能够发挥创意的工作环境、弹性的生产方式、便利的交流展示平台等;第三是有利于创意生产的社会、文化与地理氛围,例如吸引创意人才的生活风格,宽容的社会氛围,或是鼓励前卫艺术的文化制度等。

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创意性社会结构是创意经济繁荣的关键,指出美国创意经济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其有强大的创意社会结构作为支撑,我们把这种创意社会结构称为“创意产业的社会生态”,创意社群是创意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各个不同层次的创意社群构成了创意产业的“社会生态链”,创意产业在其中生根、成长、壮大,良好的社会生态不仅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创意社群蓬勃兴起的必要基础。理查德·佛罗里达的3T,即技术、人才与宽容是创意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实践中,创意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创意人才集聚与高科技产业集中的特点,同时也有宽容的文化。一般而言,创意阶层选择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城市作为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创意阶层首先选择合适的居住地,然后再开始寻找工作。因此,一个城市创意经济是否繁荣,并不取决于优惠的税收政策,也不是靠廉价的电力。Google公司在技术、人才、宽容的原则下创造了一种尽量让员工快乐工作的环境。多年来,公司不仅为所有员工提供免费的三餐,免费的各种巧克力豆和多种饮料,免费的医疗、美发、洗衣等服务;而且在办公楼里还备有台球桌、桌上足球、按摩椅等供休息时健身娱乐,放松心情。每个员工还能获得100美元布置自己的空间。在办公楼里,设有两块约10米长的白板,供员工书写、绘制各种异想天开的“计划”。虽然其中一些设想注定不会实现,但也有一些已经变成了现实。公司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20%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许多令Google引以为豪的产品,如Gmail和Google News,就是工程师们在20%的时间里创造的。工程师可以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工作,也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正是这种管理方式上的灵活性更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

创意性社会结构为创意社群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因此,无论城市、地区,还是企业,要发展创意经济,必须营造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宽容的文化氛围,让创意人才乐意在这里工作,并能自由充分地发挥创意。过去是企业吸引人才,现在是创意人才吸引企业和金融资本。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是否拥有完善的创意性社会结构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这对城市政策制定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例如,柏林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卓越的基础设施和活动空间,各类创意人才如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摄影师和建筑师等,在此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艺术自由、办公空间,较低的居住成本、便捷的网络、公共交流平台、以及包豪斯博物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等极具竞争力的文化条件。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和各个领域的创意企业。另一方面柏林还十分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目前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0名学生在柏林学习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在欧洲几乎没有其他城市能为学生提供如此的选择空间。正是优秀人才的集聚和不断成长使柏林成为著名的设计之都。

2.厚植创意社会资本

创意社会资本的积累是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迈向创意社会的基础,各类创意社群的蓬勃兴起助推创意社会的形成,创意消费类社群、创意教育类社群、创意培育和促进类社群都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经济的兴旺和创意社会的形成有着积极推进意义。厚植关键性、战略性的创意社会资本是为创意社群的持续成长提供土壤和养分。

(1)消费者资本。在创意经济时代,消费者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资本,是创意产业链的有机组成。按照创意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销售的一般流程,消费者资本在研发和销售两端进行投入,并形成创意产业链的反馈机制。创意产业不仅仅围绕消费需求组织生产与销售,更将消费者自身的资源开发成为产业资本,成为创意产业价值实现的新源泉。

消费者成为引导创新的巨大力量,特别是随着数字互动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一些非职业人员和普通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创意活动,消费者的创意反馈进入未来的商业开发和产品生产,典型的如开放源代码运动,工业设计中的一对一定制,电脑游戏的内容产业,甚至是电视连续剧的结局设计等。再如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其背后是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个性化的选择和自我认同的表达,而短信和互联网等传媒渠道为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提供了大众化的廉价通道。同样各种“粉丝团”的风靡,表面上是追星,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其所认同的价值观的一种投入,有时甚至显得疯狂,实际上却大大助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2)教育资本。创意人才不是一蹴而得的,对未来创意人才的投资,需要空前强大的教育基础设施、创造性教育的新机制、鼓励终身教育的新政策,这些都是促进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发展的教育资本,也是构成创意社会的基础。

设立创意性教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成为新型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新入行创意雇员培训之地;成为新艺术形式和新产品的试验场所;成为来自各行业的新老艺术家的表演场地。

构建适应新型创意社会的教育体制,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的内容,包括为每个人提供创意教育的机会、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提供更多的与艺术家交流和工作的实践活动,等等。

提供创意人才终身教育的政策是积累创意教育资本的关键。如美国纽约市之所以成为世界创意中心,与其拥有大量顶级的、高度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是分不开的:全球艺术名校——茱丽亚音乐学院为舞蹈演员、音乐家和演员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专业训练;视觉艺术方面有全美最优秀的美术学院—纽约大学蒂什文科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和派特学院;对舞者来讲,有美国芭蕾舞学院;时尚设计师可以选择著名的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和帕森斯设计学院,建筑师可以选择如建筑联盟、纽约市艺术协会和纽约市建筑中心这样的高水准机构。

(3)非营利组织资本。非营利组织也是创意社会资本的关键元素之一。建立创意社会不需要组织严密的机构或中央集权,而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不同群体有机地阐述他们自己的愿景,不懈工作和解决问题。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多少、活跃程度和参与度是一个区域创意产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第一,非营利组织天生就是有着特定愿景和使命的“社群”组织,其特有的组织运作机制决定了参与人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为了某种共同目标相聚在一起,是为了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事业伙伴,这种“自愿者”式的自觉和执着是一般的经济组织难以比拟的。

第二,非营利组织通过组织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组织愿景的实现,创造的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是社会资本,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成果是建立创意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例如上海这几年创意产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有一个协会——创意产业协会、两个中心——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协会协助政府和企业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和交流信息;创意产业中心务实操作、规划园区、协助招商;研究中心总结经验、创新理论、宣教推广。三方努力合作举办了许多重大而有影响的活动,如国际创意产业论坛、创意产业国际活动周、创意设计比赛等;加强了国际、国内的交流,凝聚了一大批创意人才,在促进上海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和创意社群形成的同时,也为国内许多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咨询、策划和讲座、培训服务。

创意产业是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新型产业经济形态,相对于土地、机器、厂房等硬要素驱动的传统产业而言,人的创造力、文化、品牌、知识产权等软要素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意社群”能否有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社群不仅为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也是未来社会组织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引擎。培育、扶持和引导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创意社群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有效之举,创意性社会结构和创意社会资本可以助力于创意社群发展,成为创意产业政策的着力点。

注释:

①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1期。

②http://www.culture.gov.uk/creative-industries/default.htm.

③[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头成金》,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版,第6页。

④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6期。

⑤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文汇报》2007年3月12日。

⑥Landry 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⑦Florida 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Basic Books,2002.

⑧Swaback V.,The Creative Community:Designing for Life,Images Publishing,2003.

⑨Hartley J.,"Creative industries",in Hartley J.(ed.),Creative industries,Carlt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⑩[美]约翰·M·埃格:《创意社群——建立艺术文化、商业及社群的联系》,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加州智能社群研究所(研究报告),2003年。

(11)厉无畏、王慧敏等:《创意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12)2005年,韩国钱·金和美国勒妮·莫博涅出版《蓝海战略》,倡导企业把视线从供方转向需方,从关注和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新的(现有产业未提供的)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某些旧元素,从而摆脱血腥竞争的市场——“红海”,开创新的市场空间——“蓝海”。“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

标签:;  ;  ;  ;  ;  

创意社区与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