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阮籍《咏怀诗》的主题与题材在表现现实主题层次上,向塑造超现实的理想人物与理想境界发展。这一层主题与玄学名士理想人格追求是相对应的。竹林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为表现,本来就是指向一种理想的人格。但在诗中,除了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是直接写名士遨游之事外,像阮籍的那些蔑弃礼法的行为,很少直接表现为诗歌内容。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玄学思想
从历史传记方面来看,阮籍嗜酒,也欣赏女色,但《咏怀诗》中却几乎没有正面反映这些内容,这在魏晋时期,酒与情色、情爱主题都较发达的文学风气中,是比较特殊的。这里也有最有效的解释,大概是玄学思维的作用。玄学思维使得阮籍的诗歌在现实的表现上,显示出很明显的超越现实形象与情感的倾向。在阮籍的玄学观念中,现实的存在是暂时,现实中的美好都是虚幻的。
梁东有芳草,一朝再三荣。色容艳姿美,光华耀倾城。岂为明哲士,妖蛊谄媚生。轻薄在一时,安知百世名。路端便娟子,但恐日月倾。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
类似这样的表达,在《咏怀八十二首》中不一而足。这其实根植于阮籍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发展为一种哲学,就是造成这样一种对包括美好的生命在内的一切现实中的优美事物与形象的否定。(参看钟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由此又见,他的嗜酒、欣赏女色,都不是对酒与女色本身的爱好,而是一种寄托性的行为。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对流行的“酒”与“女”的主题,失去了表现的兴趣。在汉魏诗歌诗赋中极为流行表现男女之情的主题,在阮诗里并没有直接继承下来,他的兴趣转向以玄学理念基本支撑的超现实的形象的表现,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达庄论》中塑造的服膺庄学的玄士与《大人先生传》中所塑造的超绝一切世俗规范与价值观念之上的、达到绝对自由境地的至人的形象。这些超现实的理想境界与形象,在《咏怀诗》中随处闪现光彩,构成《咏怀诗》主题与题材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些诗歌中,阮籍采用《山海经》故事为主的神话传说及前人诗歌。辞赋中的超现实形象的表现,为咏怀诗中最为瑰奇逸丽的部分,是造成《咏怀诗》永恒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其寄托的形象,主要集中在传说的神仙与神女及玄鹤及至神木之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其十八“悬车在西南”,其十九“西方有佳人”,其二十一“于心怀寸阴”,其二十三“东南有射山”,其二十四“殷忧令志结”,其二十八“若花耀四海”,四十“混元生两仪”,四十一“幽兰不可佩”,五十五“人言愿延年”,五十七“危冠切浮云”,六十四“王子十五年”,七十三“横术有奇士”,七十八“昔有神仙士”,七十九“林中有奇鸟”,八十“出门望佳人”,八十一“吾有神仙者”等。
阮籍曾经热切地幻想过神仙世界: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沐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这里的幻想是清晰的。正如刘勰所说的那样,“正如明道,诗杂仙心”。新兴的玄学思维,对于古老的神仙观念是有所刺激的,但是玄学毕竟不同于仙学,并没有一套成仙求长生的思想与法术的体系,所以玄学家们各人对神仙的看法也不大相同。阮诗对神仙的幻想是模糊的,他的游仙诗,更多的是表达求仙的愿望与追求不得的悲哀。还有,他的向往仙境,不仅是出于希冀长生久祝的生命愿望,同时也是追求超越现实的一种绝对自由的境地,即所谓“坎咏怀”(钟嵘《诗品》语)。正是这一点,使得他的这类作品,与其他题材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回肠荡气的感激忧思之情,其作为抒情诗的特点是很突出的。阮籍的求仙主题,又常常与恐惧现实危机、哀叹生命短暂、恐惧死亡等主题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综合性主题的倾向。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岂知勇达士,一死不再生。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天网弥四野,六翮腌不舒。随波纷纶客,泛泛若浮凫。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列仙停修龄,养志在冲虚。飘飖云日间,邈与世路殊。荣名非己宝,声色焉足娱。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阮籍是特定时代中的悲剧人物。历史唤起了个性的觉醒,促进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诚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给这种追求的实现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确实,从未有人像他那样把人生描绘得如此沉闷、孤独、阴冷,但这并不纯然是消极的东西。它比前人的文学更为深刻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压迫人性的本质。而且,人们从《咏怀诗》中,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完美期望和执着的爱恋。它对生命的哀叹,也是对生命的歌颂。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咏怀诗》也带来了重大的改变。在此以前,诗歌的主体是民歌以及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诗,其内涵通常是比较单纯的,所表现的大多是具体的问题。阮籍则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使诗歌呈现出十分广阔的视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内涵。在表现手段上,它多用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离、闪烁曲折的特点,诱导人们去反复体味,反复思索。到了《咏怀诗》,中国古代抒情诗明显变得厚重了。《咏怀诗》的感情也极为真诚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诗品说它:“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这种以组诗方式来抒发心理深层的情绪的形式,也为后人所重视。
论文作者:耿雪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玄学论文; 阮籍论文; 诗歌论文; 神仙论文; 主题论文; 形象论文; 生命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