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如何有效进行童话教学之浅见
苏 靖 新疆石河子第一小学 832000
摘 要: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阅读经验,调动起富于童趣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思维力,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要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充分诠释童话的意蕴,童话教学需要教出“语文味”来,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 有效 童话教学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来的作品。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着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在小学语文教材的低中年段中有许多精彩的童话,适合儿童的阅读特点,对于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据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阅读经验,调动起富于童趣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思维力,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要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充分诠释童话的意蕴。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语文味”来,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童话教学要有自己独特的“童话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童话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从而自然而然地与童话中的主人公“神会”,教出童话的“语文味”。
一、欣赏童话
儿童对童话的接受心理经历直觉、品味、领悟三个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年级学生最初对童话的认识来自于欣赏,但欣赏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1.听童话。在低段学生认字并不多的情况下,听童话故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获得信息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创作的源泉。曲折的情节、精彩的故事都能使学生入迷,因此, 教师在学生听童话时要讲究策略:
内容选择:可选择中国童话名篇、外国童话名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方式选择:可以由教师讲述,或由学生开故事会讲述,或鼓励学生让长辈或熟悉的人讲故事。
听,当然不能让学生无任何目的地听,听完后可让学生来讲一讲,如: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他呀?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呀?或者也可以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给其他人听。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听一些短小的童话故事。
2.看童话。当优美的童话故事在脑中飘荡时,学生兴趣盎然。如果提供影视来欣赏,学生最高兴不过了。但往往是一部片子,学生看过,娱乐了一番,如果不讲究方法,那么看童话恐怕收效甚微。为此,在给学生看童话时要求做到:
抓主干: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抓细节:如品品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这样对后续写作有帮助。
抓中心: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方式,人物的品质如何等。
这样有备观看,才看得更有意义。
3.读童话。当许多童话故事被学生津津有味地藏在脑中, 日渐丰富, 兴趣更浓时, 他们不再依赖听别人讲故事, 他们渴望自己来获取, 喜欢读童话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带拼音和图画的童话故事, 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同时优美的、逼真的图画可以增强故事的说服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持久。
二、感悟童话
对童话的解读应该以儿童感悟、体验为主,只停留在教师的理性分析上,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童话的真正魅力的。通过听童话、看童话、读童话,学生心中储备了不少故事,把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对别人进行讲述,与别人分享童话的乐趣,是学生乐意做的一件事。
1.讲童话。如果学生心中有一个或滑稽、或忧伤、或有震撼力的童话需要倾吐时,教师就要给学生一种方法、一个舞台。
方法:首先,讲述童话中的人物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人物形象要逼真;其次,要想讲故事,自己先融入故事,要身临其境;最后,讲童话要流畅,讲述的童话是被人欣赏的,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舞台:教室就是搭建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就是听众。在学校里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同学互相讲一讲、故事赛一赛、课前两分钟讲述等。
2.演童话。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班队课、活动课来演童话。可由学生自主选择童话内容,自主课余排练。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做头饰演,深刻领会角色性格;《夏夜多美》,配上音乐、舞蹈动作演,深刻品味文章内涵。
论文作者:苏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童话论文; 学生论文; 儿童论文; 童话故事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故事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