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导向审计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征地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导向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金管理论文,导向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征地资金是国土专项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事关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征地资金因其政策性强、资金量大、涉及环节多、支付程序复杂,因而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管理风险显得十分重要,由此对征地资金管理实行风险导向审计也就显得日益迫切。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征地资金管理,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探讨。

一、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识别

1.征地资金的固有风险。征地资金的固有风险是指在没有实施征地资金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其风险项目分类具体参见表1:

表1 征地资金的固有风险识别

表1表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别固有风险产生的各种类型,这就为下一步的风险评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注意的是,固有风险类型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重要的是要保证足够的检查范围,取得完整的数据记录,建立可行的固有风险识别程序,这样才能保证风险识别的正确性。

2.征地资金的内部控制风险。征地资金的内部控制风险识别,是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来进行的,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其关键在于识别征地流程控制缺陷所产生的舞弊问题。征地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风险识别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征地业务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风险表现各不相同。因此,采用的风险识别手段也应有所区别。

二、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评估

仅仅识别征地资金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尚不够,还应该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

1.审计风险评估的前提。在进行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之前应做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确定审计风险可接受程度。考虑到征地资金管理的复杂性,一般按偏高一些将审计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定为5%。二是确定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等级分类及与此对应的系数范围,如,固有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与此对应的系数水平分别为60%、50%、40%,控制风险等级分为不可依赖、高、中、低四个等级,与此对应的系数水平分别为100%、80%、50%、20%。三是确定评估模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确定是下一步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依据。

表2 征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表3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分类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分类与权重。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可以按前面分类中人员素质、征地环境、征地性质、征地项目及往来核算的差错率、征地资金的核对符合率五个方面加以计算,设定权重分别为:20%、10%、10%、30%、30%,其中,后两项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影响较大。

根据征地资金管理状况,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可以按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目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分别为:30%、40%、20%、10%。各个方面的分类明细及评估依据见表3:

3.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评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为确保对征地资金风险管理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做到审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风险评估分析应做到四个结合: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审计应着眼于保障征地目标,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以此指导对征地流程各个阶段的审计风险评估,重点关注资金流向、地籍及人口数据的真实性等这些事关宏观目标实现的领域。

(2)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应当关注征地内部控制制度过去与现在的一致性,如不一致则可认为审计风险程度偏高,抽取的样本数应充分考虑各阶段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观察征地管理的变化趋势,如:查看历年的审计、检查情况资料,问题是否越来越少,甚至没有问题?整改是否及时到位?一般来讲,审计风险与此呈正比例关系。

(3)局部与个别相结合。征地业务资金量大、项目多、往来涉及面广,如果全面审计必定要动用大量的审计资源,况且效果未必理想,因此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尤为必要。审计中抽取的评估样本数应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绝对规模、项目对整个审计的重要性及评估结果的代表性。同时,应注意将个别样本的评估结果反推到局部是否可行、合理、一致。

(4)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是相辅相成的,如:征地项目数量、面积增加必然会使得预收征地款增加及补偿支出增加,而控制风险同样会加大;如果财务指标风险评估结果与业务指标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则说明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存在欺骗性,应注意采取必要的识别办法重新进行评估。

4.风险评估结果表达意义。在对征地资金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时,我们可以对审计风险的承受水平设定一个指标,假如可承受度为5%,固有风险等级为中,约50%;控制风险等级为中,约50%,那么检查风险=5%/(50%×50%)=20%,即要求审计检查的保证程度为80%。从上述计算的结果可知,在可接受审计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越大,则要求审计检查风险越小,检查的保证程度越高,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需要抽取的样本数和证据数则越多。

三、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结果运用

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结果,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1.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度,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运行的有效性。

征地资金控制测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征地调查控制的有效性;②征地报批控制的一贯性;③征地往来控制的前瞻性;④征地补偿控制的全面性;⑤征地存款控制的可靠性;⑥征地决算控制的及时性。以上六个方面各有侧重,分布在不同的征地业务阶段,可用下图表示:

控制测试常用的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等。其中穿行测试不是一种单独的程序,而是将多种程序按特定审计需要结合运用的方法。控制测试的关键是确定控制测试范围,控制测试范围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控制测试范围建立在现有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对征地资金进行控制测试,应该信赖征地调查中对征地决算控制的评估结果,否则,就没有控制测试的必要。

(2)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征地资金控制测试应重点关注征地往来、征地存款、征地补偿等三项控制,因为这三项控制在征地资金管理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3)做到“三维”兼顾。征地资金控制测试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立体的,包括:执行有效控制的时间、频率、程度。三者与控制测试的范围成正方向关系。若在征地补偿控制测试中发现不同阶段授权审批控制执行不一致、由于管理人员更换造成执行频率不一致、对不同的项目执行补偿管理控制的力度不一样等问题,我们就应该对控制测试范围进行调整。

(4)控制测试与审计证据获得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就越大。如征地存款控制与征地资金审计证据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在该项控制测试上扩大测试范围。

(5)控制的预期偏差率。一个适度控制范围内的控制预期偏差率越高,则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就越大。反之,则应缩小控制测试范围。如,征地补偿控制测试涉及的项目多、金额大、预期偏差率较高,对此,控制测试的范围应扩大。当然,预期偏差率不应过大,否则,控制测试就不可靠。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指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盘点、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对征地资金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性测试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大程度。如果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对征地财务报表影响程度越大,则实质性测试需要的补充证据就越多。如,征地资金存款开设的户头、种类越多,则重大错报风险会越大,相应的,实质性测试需要的证据就越多,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2)审计证据时间的长短。审计证据与时间成正比关系,审计证据时间越长,则控制测试需补充的证据便越多。有的征地项目涉及时间跨度很长,考虑到国家征地政策规定的频繁变动,实质性测试所应获得的证据应满足各个时段的测试需要,需补充的证据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控制环境的影响。二般来讲,控制环境越薄弱,需要补充的证据就越多。如,征地管理机构分工不明、权责不分、内部审计监督薄弱、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等,这样,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因此必须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加大测试的深度。

(4)信赖控制的程度。信赖控制的程度越高,则需要补充的证据就越少。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建立了该单位以前会计期间控制测试数据库,那么该单位自上次审计以后的实质性测试所应获得的证据就可以适当减少。

四、结语

征地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以往查错纠弊的传统审计观念,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并贯穿征地资金审计过程的始终,有效地避免了审计失败的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同时也改变了审计人的观念,确立了职业怀疑态度;改革了审计流程,强化了审计风险的事前控制;拓宽了审计的视野,关注重点实现了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变。

标签:;  ;  ;  ;  ;  ;  ;  ;  ;  ;  ;  ;  

土地征收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导向审计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