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_研究生论文

论新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_研究生论文

论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德育工作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反映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指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方向。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把握时代脉搏,重视德育教育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将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断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2]迎接挑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思想政治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的有力武器,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淡化了党性原则,就等于为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3]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工业经济盛世已去,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各国围绕高新技术展开了日趋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各种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国力的强弱。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高层专门人才代表的研究生群体的现状、发展、整体素质和水平正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

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和1980年建立学位制以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类型、人才培养素质也逐步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尽管这其中经历过类似“经商热”等社会风潮的冲击。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群总体来看仍呈现递增的趋势,整体素质也是逐步提高。近几年,“考研热”、“读研热”风起云涌,人才市场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从发展趋势分析,研究生教育是否能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是否能提供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将成为能否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形象教育,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

形象教育法,是通过树立真实可信,才德兼备的典型,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直观的、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化活动之中,影响和引导广大研究生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实效性,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教育力量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生导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模范行动,即形象的主体部分。导师是形象主体部分中的核心,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则在其中起着导向作用。

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校建设上,而且更体现在教书育人上。“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无论是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还是学识学风上,导师都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才德因素引导研究生。一般来讲,如果导师没有独具一格的科研方法和教学指导风范,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研究生很难学到终身受益的真才实学。就此问题,某高校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很坦诚地讲:“导师的科研项目是培养研究生的载体,它比导师曾经做出的贡献更加重要一些,这是先决条件。没有科研项目,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就非常差。没有项目作为连接点,导师同研究生联系的纽带实际就没有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就不好维持。科研项目还决定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和最终水平。”事实证明,导师的实力越雄厚,把握的国内科研动态越前沿,科研项目越多,科研经费越充足,研究生的科研实践机会也就越多,越有可能接触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设备,发展超前的科研能力。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导师的道德修养、导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兼职、导师为人处事是否宽容大度,是否公正以及导师的奉献精神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着研究生的发展前景,间接地影响研究生的为人风格。例如,有的研究生讲:“我的导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学术带头人,管理工作和科研、教学任务非常繁忙,但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同他相处比较自在,有问题时,不论学术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双方都能够坦诚相待,没有太强的约束感。而且他的科研经费充足,项目多,给我锻炼的机会也相当多。我很羡慕导师的学术水平,为人处事的作风和生活方式,他付出的多,获得的也丰厚,要把他作为自己人生的楷模。”无疑,这种导师才是知识经济最好的代言人和诠释者。有的研究生讲:“我的导师既无科研项目,又没见他在学校认定的奖励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也不精通外国语,却要求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世界刊物上发表见解,这样要求能实现吗?”还有的研究生讲:“我的导师不论从学术、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是一流的,但在对待弟子方面却带有过多的功利性色彩。”等等。总之,导师的学术水平很重要,为人处事的作风也十分重要,只有学术、思想都过硬的导师才能充分发挥管教管导的作用。

其次,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专职还是兼职,都应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讲空话过日子的作风,一定要改变过来。”[4]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不仅要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还必须做导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讲求互动,相互激励,相互受益;应由发指示和灌输这一低层次的任务执行者上升到思想方向的调控者的高度,在高层次的水平上引导研究生思想的升华;应注重发挥四种作用:首先,应发挥凝聚作用。自身应具有优秀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入到研究生中去,关心他们,应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要以解答他们的困惑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氛围。第二种是感召作用。教育者本身善于言传身教、在研究生中具有感染力、感化力、进而变成了号召力、牵引力。第三种是桥梁纽带和化解矛盾的作用。应将研究生的建议、要求和学习、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导师反映,力求得到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积极主动地向研究生说明、解释,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上下沟通、协调和化解矛盾的作用,以求稳定。第四种是制约作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弘扬正气、倡导科学思想、始终保持革命者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影响带动研究生。尤其是,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无形地对研究生起到约束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做好表率,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号召力和说服力;做好表率,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象力量还来自研究生中的先进典型,即形象的客体部分。在研究生中树立真实可信,才德兼备的典型,充分体现研究生群体的真实生活,能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更令他们具有信服感。影响和引导广大研究生,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如在研究生中评选优秀的毕业生;在硕士生中实行硕、博连读制,使在读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坐“直通车”攻读博士学位;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博士论文等等。事实说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一靠人格的力量,而且后者的社会影响更具有直接作用,因为表率作用所带来的人格魅力蕴含着能融化坚冰的炽热之情,最能温暖和打动人心。

三、丰富个性,培养创新人格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高”体现在知识与技术的先导地位,思想解放的先驱和模范地遵守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现阶段的研究生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区别仅在接受的理论层次和深度不同,而没有站在一个更高层次——如何培养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5]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职,一种错误。”[6]“对教师而言,如果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漠不关心,就是最不称职的老师;对学校而言,如果没有形成弘扬创造精神的气氛和适宜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就是最失败的学校;对学生个体而言,如果对民族的创举、对他人的创造思想和行为无动于衷,对自己的创造力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漠不关心,缺乏创造动机,就是最没有责任感的人。”[7]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服从、统一为根基的,它无法充分有效地鼓励学生创新,难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不只体现在知识技术上,更体现在个性精神上,反映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忽视了研究生个性的培养。为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人格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重视高层次人才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强化知识创新的个性思想道德因素。包括: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个性不仅使个体对知识的运用更具有发散性,更好地求同存异。在求同中推进知识整合,造就了社会广泛接受的基础理论;在求异中,推进知识创新,增强了知识的总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时代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新观念,注重受教育者丰富的个性,在突出个性的基础上强化他们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新世纪国际社会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科学管理,改善传统德育工作方式

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将不再是传统的管理经验,而将变为科学管理。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和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再停留在“一张嘴、一支笔”手工作业的层次上,应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因此,高校建立研究生自己的“校园信息教育网站”或“校园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通过网站定期公布最新的思想指导信息,并根据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人特征,采取网络传递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思想教育目标。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人际环境,因而成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其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加真实和直接。尤其是有思想或心理困惑的研究生可以不露姓名地进行咨询,放下架子,摘下面具,大胆地透露自己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一方面,通过交流缓释压力,一方面,也能通过获取专家的建议直接解决问题。同时,负责网络心理咨询的专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掌握研究生心理等方面的个案材料,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有效的理论结论和指导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这就给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既然网络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交流与沟通的环境,我们就应该重视这个崭新的思想教育领域,努力使网络成为指导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优良环境。从而要求从事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手段及时获取思想信息,科学的分析形势,进行战略思考,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科学化。

研究生是一个复杂的、成熟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范围从20多岁到年近45,实践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已进入世界观成熟时期。由于各自的阅历与知识结构不同,各自的世界观和关于人生的理念不同,因此拿一个传统的德育模式标准去要求研究生是行不通的。用他们已经接受并且深刻理解的思想去反复灌输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改变我们的某些思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真真切切给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赋予鲜明的时代要求。

标签:;  ;  ;  ;  ;  ;  

论新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