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华,“最贵”是怎么做的?_信用卡论文

马卫华,“最贵”是怎么做的?_信用卡论文

马蔚华,“最贵”是怎样炼成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贵论文,是怎样炼成论文,蔚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牌CEO——马蔚华:

现任招商银行董事兼行长,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先后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学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荣誉博士,为高级经济师。

1982年至1988年,历任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干部、副处长和副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处级秘书,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处级秘书;

1988年至1998年,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和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

1999年3月至今任招商银行行长。

446.18万元,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了上市银行行长的年薪记录。这一数字也成就了马蔚华中国最贵银行行长的称号。

虽然这样的年薪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是当这一数字摆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很多人似乎仍要追问,马蔚华凭什么?

“衡量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是高是低,主要应看他的经营业绩好坏,给公司带来了多大效益。”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吴春波说。

如此看来,马蔚华高薪背后也应该遵循的是这个逻辑。从马蔚华上任以来招行的巨变中,或许我们可以管窥到是什么成就了马蔚华今天的财富地位。

从1999年3月任职招商银行行长近8年时间,马蔚华给招商银行带来的变化称得上“巨大”,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不俗的业绩和声誉。

马蔚华带领的招商银行是第一个通过ISO9000认证的银行,第一个推出网上银行,第一个按国际标准上市的商业银行,第一个设境外机构的上市银行,第一个被评为CCTV经济年度人物的行长……马蔚华和招商银行,不知道创造了多少个这样的第一。

很多时候,马蔚华都像是一个领航的行者,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马蔚华居安思危的声音。

他说: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

他说:我们抢先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优势。

他说:我们不怕模仿,别人踏着我们的肩膀上得更高,我们下一步会爬上他们的肩膀,再上一个高度。

一招鲜 吃遍天

马蔚华注定是银行界的明星。这个南下北上的东北汉子,在央行做官的时候,奉命关闭了海南发展银行;由官而商后,他让当年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招行与几大国有银行比肩而立,成为中国最被看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目前国内各类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属于服务最好的银行”,这种评价,代表了目前中国银行界和客户大部分人士的观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一卡通”曾经就是招商银行的代名词。

10年前很多人对招商银行的认识,都始于这张印着葵花的卡片。由于拥有先进的集中系统和基于客户号的管理理念,“一卡通”最早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并逐步增添了电子银行、银证通、银基通、自助缴费等多种功能。与之相应,招行也树立起服务方便、技术先进、灵活新锐的市场形象。

招商银行借助“一卡通”这“一招鲜”,在个人银行服务领域找到一片自己的天地,也让它从蛇口走向全国;从不知名的小银行变成了“电子银行”的榜样;总资产规模也从1000亿元变成了7000多亿元;甚至直到今天,招行很多新业务的发展依旧得益于“一卡通”的客户积淀。用马蔚华的话讲,“它已经成为招行的基因”。

但是,当招行在北京举行“一卡通”发卡10周年的庆祝活动时,厚厚一摞的宣传材料中很大篇幅在推介招行的最新产品,人们都感觉对于招商银行信用卡、财富账户等的推广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一卡通”的纪念。

除了不断推陈出新的的各类金融产品外,马蔚华还将看似最难国际化的金融业走出去。也因此,马蔚华被看作是中国最具勇气的行长之一。

招行在纽约成立分行,是7年来美国银行监管机构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资银行。招行还在香港设立了境外分行,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招行还是国内首家经监管当局正式批准开展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招行提出“提到网上银行,就想到招商银行”的口号。同年,招行在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去阐述网上银行,国际同仁眼中,招行已成为这方面代表。

逆势即顺势

信用卡业务是招行的另一大明星业务。

信用卡业务被正式摆上招行决策层的议事日程,是在马蔚华刚来招行执掌帅印的1999年。当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循环授信的贷记信用卡在政策上予以规范,这意味着监管层对信用卡业务开了绿灯。

与今日国内银行各显神通、大战信用卡的火爆气氛相比,1999年的信用卡市场堪称“冷清”、“静寂”。

与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波澜不兴”相比,海外市场早已如火如荼。国际上信用卡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润一般占到30%左右。

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能否越过“静悄悄的黎明”和海外市场一样红火?当时,马蔚华和他的管理团队心里也没有底。

经过一番论证,招行管理层正式将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方案提交,2000年3月的董事会审议,并顺利获得通过。在大多数国内银行对信用卡业务还等闲视之时,招行逆势而上进军信用卡领域,这一战略决策为其后的一系列布局赢得了先机。

“作为一个银行,如果抓不住代表未来的东西,永远只能是个二流银行。”招行信用卡的故事无疑为马蔚华的这一论断做出了很好的注释。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信用卡已入选《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案例,马蔚华还作为特邀演讲嘉宾还专程赴美,将招行信用卡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哈佛商学院的MBA学生。

马蔚华深信,信用卡市场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如果发卡行无法积聚到一定数量的稳定客户群,则很难在迅速扩张的市场中有所作为。用招行行长马蔚华的话说,发卡初期必须要有一定的量,获得足够规模的客户群,然后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没有相当的量,质是根本无从谈起的。

马蔚华说,虽然外资银行加入内地信用卡市场,会加剧市场竞争,但招行早在5年前已开展内地信用卡业务,具有市场先发优势,现占内地信用卡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2007年招行20周年之际,招行迎来了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发卡量率先突破1000万张的里程碑。

招行的信用卡还打破了5年-8年才赢利的国际惯例,在发卡第三年末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为了扫除睡眠卡和低效卡,为未来的赢利抢占先机,招商银行推出了一波接着一波的“激活”营销活动。

当然,“激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客户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而非仅仅刺激他们的一次性行为。为了这个长远目标,招行还推出了一系列的长期项目,如“分期付款”、和保险公司合作销售保险类产品等等。以“分期付款”购买笔记本电脑为例,招行把一笔交易分12期记账,每个月由客户缴交,这样对于那些原本要“未来”才能购买到的产品就能够提前享受了,这也是借记卡不能做到的优势。

为了提高信用卡用户的刷卡交易量、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招行采取了短信提醒、刷卡购物折扣、现金回馈、上调信用额度的手段,引导和刺激用户的信用卡使用习惯,培养客户忠诚度。

行长是明星推销员

尽管马蔚华喜欢强调招商银行不是个人的产物,而是集体的成就,但是毫无疑问,通过不断的公开演说和公开活动,马蔚华一直是招商银行最大的推销员。

为了更好拓展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马蔚华亲自跑到大学去找客户,选择中国48所名牌大学,到大学去巡回演讲,当起了CEO明星推销员。他的第一站选择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北京大学,结果获得了巨大反响和成功。事后不久,一个北大学生在情人节那天通过网上银行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他的女朋友。他说虽然他的女朋友不在这儿,但是她收到了玫瑰花,这种交易方式在年轻人看来很酷,很快在BBS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年轻人开始彻底为招行那些小小的卡片着迷疯狂了。

同时,马蔚华巧妙而有针对性地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伙伴结成了策略联盟,充分挖掘和利用合作伙伴的客户资料、销售渠道。广泛采取策略联盟单位协助销售、直邮销售、电话销售的方式开展招商银行的推广活动。

招商银行还迅速与各行业杰出品牌联合,提供面对特殊群体的增值服务,利用品牌盟军策略提升品牌渗透力。2006年2月,招行又与微软旗下MSN合作首推招商银行MSN珍藏版迷你信用卡,这张卡片具备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的常规功能和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强势功能,客户甚至凭卡可以得到哈根达斯9.5折优惠,力求为办公室MSN族亮出个性秀。

分析人士认为MSN族群代表着一群进取、追求效率,会工作、更懂得生活的年轻人,是极具上升性和消费潜力的客户群。招商银行充分借助MSN的品牌效应,推出这种个性化、目标客户群体明确的信用卡,意在更深的切入零售市场,分得更大的蛋糕。

马蔚华的种种市场策略说明,作为一名深谙竞争之道的行家,他并未采取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而与竞争对手采用挑战性的市场定位战略,维护制定与对手完全不同的竞争手段,在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方式、目标客户选择和主要竞争地确定上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性,立足细分市场和新技术精耕细作。

2007年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主动推出的是一份“危机报告”,这是他为20年行庆准备的大礼。他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头牌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此后,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推销这种危机意识。

也许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意识使得马蔚华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面旗帜,现在,已经59岁的马蔚华再次刷新了中国上市银行行长的年薪记录,他还能够一如既往的刷新银行业的格局吗,或许,对马蔚华来说,后者比前者更有挑战性和诱惑力。

标签:;  ;  ;  ;  ;  

马卫华,“最贵”是怎么做的?_信用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