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芬兰论文,普通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芬兰高中教育的发展背景

芬兰是一个北欧小国,面积与德国差不多,但人口只有500多万,不到德国的7%。芬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不长,曾长期被瑞典占领,后成为它的一个公国。19世纪初又被划入俄国,成为沙俄的一个公国。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芬兰才获得独立。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它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芬兰是互联网普及率和手机人均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芬兰1921年实行义务教育。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由综合基础学校实施。9年义务教育结束,学生可以决定是升入高中,还是在综合基础学校再读一年(10年级)。高中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形式。在1997年结束综合基础学校9年级学习的学生中,有55%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33%接受职业教育,4%选择在综合基础学校读10年级。芬兰的高中普及率已超过15%。

二、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和指导方针由有关高中教育的立法做出规定。1992年的《高中学校教育法》规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之成为平衡发展的、健康的、负责任的、独立的、有创造性的和热爱和平的个人和社会成员”。[1]1998年的《高中学校法》规定“高中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之成为良好的、平衡发展的和文明的个人与社会成员,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工作生活、个人兴趣及多方面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教育还应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机会。”[2]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1994年颁布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对普通高中的任务有更为详尽的阐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

学习的一个现代观点是强调学生在知识的选择和形成他们自己的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高中的教学应尽量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发展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他们自身的目标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明确、建构和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评价知识的能力,应该在传统学科、跨学科学习和对各种现象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创建学习环境。继续学习和工作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要求每个人具有为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能力的愿望。其他要求包括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毅力、在一组人中工作的能力、以及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有效的教学首先意味着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学习环境,发展他们积极的内在动机。在教师的作用方面强调对学生的指导、支持和鼓励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独立学习。

2.向成年人过渡

高中学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年轻人向成人过渡的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持之以恒和坚持既定计划的工作能力、表现在运用全部的心智潜能。道德上的思考能力和提出美学上的看法是成熟的一个标志。成熟包括现实地评价自己成功实现个人目标的可能性的能力,包括根据自己的目标做出选择的能力。成熟还表现在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冲突的环境中做出有建设性的行为、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理解整体性和应付不确定性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技能。学校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基于他们的个人条件的成长。在学校提供多方面选择时,就可以把个人的才智、不同的家庭与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能力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保持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能够指导学习那些他们觉得重要和有趣的学科。

3.传授价值观念

在周围的现实越来越难以理解和驾驭时,学校在规划未来前景方面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学校教育通过考察诸如人与自然、自身、他人、社会、知识、工作及文化的关系来澄清它的价值观念。当确定价值观念时,道德思考也很重要。我们的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如善、真、美,构成了讨论价值观念问题的出发点。在现代世界中,强调尊重生活和人的尊严的价值观念尤其重要。无论其健康或财富状况如何,性别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可以突出出来作为一个出发点,还有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多样性也是如此。

4.明确文化认同和国际化

文化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的整体认同。文化认同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态度、知识、技能、人的关系模式、生活方式及对生活的看法。文化的独特性和作为对自身文化的解释者的行为能力在日益国家化的世界中受到重视。活动环境的普遍国际化、芬兰的多元文化性、西欧的一体化、俄罗斯和巴尔干国家的发展局势,要求高中学校修订教育内容、语言学习多样化和强化国际理解的教育。

5.促进体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自我知识的发展、心理的成长和道德意识要求人有对自身和对他们的环境的知识。不仅从个人需要、而且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看,促进体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日常选择和决策的一个部分。

6.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成员

发展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批判性、负责任、积极主动的民主社会的成员。性别之间的平等作为一个教育目标意味着男生和女生获得在家庭、工作和生活中行使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1994年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颁布《高中学校课程框架》,新的教育模式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次改革措施之“激进”为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多见。但在芬兰,这次改革进行得又十分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反复。现在,这场改革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全国教育委员正在编制新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笔者从芬兰全国教育委员的有关官员处得知,即将出台的新文件,只是在充分肯定过去十年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对有关课程的课时比例略有调整。芬兰从1994年开始的改革,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弹性学制

过去芬兰高中实行三年的同一学制。1994年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规定,高中基本学制仍为三年,并按此设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学生可以在二至四年内完成高中的学业。这意味着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读两年、三年或是四年的高中,不需经过老师或校长的批准。在有的学校,学生甚至可以将高中阶段的学习延长到五年,但这要提出充足的理由,并得到校长的批准。实行弹性学制的出发点,是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一措施也带来了令决策者们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有不少学生选择四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人们所想当然认为的“差生”,而是学习非常优秀的、用三年的时间是可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中阶段多安排一年,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体育、旅游、娱乐等。第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高中毕业要想上大学,除了通过全国性的高中毕业会考,还要参加各大学自己组织的入学考试。尤其是要选一个好的大学或专业,入学考试的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不少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宁可在高中阶段多准备一年,以为将来的入学考试增加保险系数。

2.编制“模块”课程

芬兰普通高中的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学科或学科群,相当于很多国家的“学习领域”。高中阶段的学科/学科群共有10门,分别为(1)母语、(2)其他国民语言、(3)外语、(4)数学、(5)环境与自然科学、(6)人类价值与信仰相关学科、(7)心理学、(8)历史与社会研究、(9)美学、(10)体育与健康教育。每个学科/学科群包括若干“课程”,每门课程用38个学时完成,所以每门课程的“容量”比较小,相当于数学模块或单元。例如,芬兰语的必修课程分语言“作为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从艺术到自我表现”、“文本的建构与解释”、“语言的力量”、“文学作为同时代的镜子”、“语言、文学与认同”等六个模块。数学的必修课程分为“函数与议程Ⅰ”、“函数与方程Ⅱ”、“几何解析几何”、“三角与矢量”、“微分学Ⅰ”、“微分学Ⅱ”、“微积分”“统计与概率论”等十个模块。实行模块课程,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选择。这里可以把每门课程看作一块“积木”。在传统模式下,每个学科相当于一块“积木”,学生只有十块左右,可以拼出的模型有限。在模块课程中,每个学科相当于若干块“积木”,数量增加了几倍,可以拼出的模型也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样,每块“积木”大小相同(都等于38个学时),也是为了各个“积木”之间可以随意的置换、搭配。把每个模块整齐化一为38个学时,有人为、机械的一面,但在实际上为学生的选课带来很大的方便。

3.实行短学期制

1994年以前,芬兰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每学年两个学期。这次改革将每学年划分为5-6个学期。这一措施是与模块课程相联系的。每个短学期6-8周,学生选择5-6门课程,每门课程在每个短学期内完成。实行短学期有几个优点。第一,在每个短期内学生集中学习几门课程,与过去相比能减少并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第二,每个学年有5-6个学期,有些课程,特别是一些基础的、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以在一年内多次开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某一学期不能选择这些课程时,还有另外的机会,也能使某些学生在某门课程第一次不能通过时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实际上,在大部分芬兰高中,某些重要的必修课程都能保证在一学年内开设两次以上。

4.无年级授课制度

无年级授课制可以说是这次改革的最大特色。芬兰从1987年开始在高中进行试点,1994年全国委员会颁布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给予充分的肯定。1999年新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高中都应采纳无年级制。实行无年级授课制的学校,不为学生分班或分配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学的学生因选择同一课程而坐在一个教室。新学年伊始,学校即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课程设置手册,内含本学年开设课程明细表,包括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课程设置、各科详情、任课教师、选修必备前提条件等,同时将手册全部内容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使学生随时查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学校对大部分课程的选修不作任何限制,只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加以编号并注名选修该课必备的知识前提。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可以是刚进校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

《高中学校课程框架》对无年级制的特点和优势作了如下的总结:第一,基于模块的学习的优势,在不分年级的(non-graded)高中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不分年级的高中学校,学生不需要留级或升级。课程或各种课程的时数也与年级不挂钩。取消年级,能够使学校灵活发展。高中学校不分年级,加上广泛的选择性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提供了机会。第二,在不分年级的学校中,学生有机会考虑和决定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灵活地在规模、结构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流动,有不同的教师。所有这些发展了他们的自我知识,给予他们机会来实践继续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所需要的重要的生活管理技能。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取决于学生的需要、目标、性向和他们做出的选择。由于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尊重他们的决定,学习上的自由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这也能教育学生承担责任,有利于学生致力于实现他们的计划。

5.增加学生的课程选修和独立学习的空间

增加学生的课程选修空间,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前面所说的几个措施,包括弹性学制、模块课程、短期制以及无年级制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为此服务的。

芬兰现行的高中课程计划,是1994年由政府颁布的。根据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分为三类:(1)必修课程,也称核心课程,是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必修课程共有45-49门。政府对每个学科的必修课程的数量做了规定。例如,芬兰语有6门、历史与社会5门、生物2门、物理、化学各1门、数学6-10门。(2)专门化课程。专门化课程是对应于每一个学科的,政府对每个学科的专门化课程的数量也有规定。例如,芬兰语有2门专门化课程,历史与社会3门、生物2门、物理7门、化学3门。专门化课程共有60门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但学生不一定全学。按照规定,每个学生从这些课程中至少学习10门即可。因此,专门化相当于通常所谓的“限定选修”类课程。(3)应用课程。应用课程是芬兰高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它属于学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从课程的规定性的角度,它是学生的任选课程。从课程内容来说,它包括方法论课程、设计几个学科的整合性课程、或其他教育机构中的课程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它还可以包括为移民学生开设的用芬兰语或瑞典语讲授的课程、以及用学生的母语开设的课程等。应用课程是最灵活多样、也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

在芬兰的这种课程管理模式中,有几点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第一,学生的选修空间大大增加。按照规定,学生高中毕业的最低标准是完成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5-49门,占全部课程的60-65%,而在过去必修课程的比例是80-84%。第二,与此对应的是学校所开课程的数量也比以前大大增加。芬兰高中的规模都比较小,平均不足300人,但大部分学校都开设200门以上的课程。这与芬兰实行模块课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因为,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45-49门)和专门化课程(60门左右)只有100多门,超过一半以上的课程都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这说明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能力建设是一个关键问题。第三,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对学校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制约,但另一个方面也会成为一个优势。班级规模小,更容易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课程。在芬兰高中,一般有8-10名学生选修某一课程,学校就会开设。第四,政府鼓励学校之间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到其他普通高中、甚至职业高中和其他一些社会性教育机构选修某些课程。第五,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校还允许学生对某些课程的全部或一部分不用随班上课,而采用自学的方式。最后,无论是芬兰关于高中课程的相关文件,还是学校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没有提到“学分制”的概念,但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在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国家相比,芬兰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学分制。

6.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

实行弹性学制、短学期、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取消年级和传统的班级,使教学组织形式变得很灵活。同时,它也带来学生管理上的新问题。为此,芬兰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建立学生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等。(1)学生顾问制度:每个学校都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学生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问题提供咨询。学生顾问的工作还不止于此,包括学生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的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芬兰各高中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讯工作,有些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还亲自担任兼职学生顾问。(2)指导员制度:新生入学伊始,无固定的班级,但学生被分为25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行政日常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专业学生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的计划和安排。(3)学生自我管理: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新生辅导员工作,具体做法为:进入第二学年的学生,可以申请报名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定学生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工作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

标签:;  ;  ;  ;  

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