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抑郁障碍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的10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系统法。100例患者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心理组。药物组单纯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心理组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比较(1)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1)药物+心理组对比药物组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药物+心理组对比药物组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抑郁障碍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其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障碍;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效果
抑郁障碍为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其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且用药方便,为抑郁障碍有效治疗药物,但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目前,医学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从传统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抑郁障碍的治疗也需迎合现代医学模式需求,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1]。本研究对抑郁障碍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的10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系统法。100例患者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心理组。所有患者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HAMD17项评分大于等于18分,入组前1个月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心理疗法或其他疗法。除外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自杀倾向、药物过敏、合并其他器质性抑郁障碍者。
50例药物+心理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1-65岁,年龄平均(40.34±2.42)岁。
50例药物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21-67岁,年龄平均(40.21±2.1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如上,P>0.05,组间对比有可行性。
1.2方法
药物组单纯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剂量范围75-225mg/d,治疗8周。
药物+心理组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在治疗前两周联用心理治疗,每周3次,后六周每周进行2次心理治疗,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理性情绪疗法对患者错误认知、不合理信念进行纠正。在治疗结束后进行4个月康复,每2周给予1次心理治疗,该阶段心理治疗重点为训练患者自信心和社会技能,并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强化家庭治疗[2]。
两组均未给予其他抗抑郁症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若有失眠现象,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
1.3观察指标和标准
研究评估:(1)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81-100分为社会功能良好;71-80分为社会功能轻度受损;31-60分为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以SPSS21.0软件统计抑郁障碍患者相关数据;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和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相比较
药物+心理组对比药物组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更高,P<0.05,如表1.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药物组干预后相比较,*表示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力、压力升高,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干预,还需关注生物学因素、行为学习和心理冲突、社会文化因素等对疾病的影响,并从整体化、多元化和系统化角度重新认识抑郁症,在临床上将药物治疗、社会功能康复、心理治疗等密切结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抑郁症患者适应自身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完善[4-5]。
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多有阻滞去甲肾上腺素(NE)或5-羟色胺(5-HT)再摄取作用,可发挥抗抑郁作用,为目前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重要药物[6]。而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重视其心理、社会层面的治疗,联合心理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自信心训练、家庭支持和社会交往技能培训等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正确、科学评价自我,提升对抑郁症的认知,提高社会依从性,这对预防抑郁症复发,降低自杀风险,促进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更好融入社会群体中意义重大[7-8]。
本研究中,药物组单纯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心理组采取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结果显示,药物+心理组对比药物组个人和社会功能良好率更高,干预后药物+心理组对比药物组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说明抑郁障碍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其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洋,蒙华庆.新型抗抑郁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时药效学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5,14(2):316-316.
[2] 杨薇,罗怀容,许秀峰等.抗抑郁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73-576.
[3] 沈海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0):224-225.
[4] 齐宇琼.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6,21(2):139-139.
[5] 崔丽霞.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42-146.
[6] 卢振胜,陈忠.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60-461.
[7] 刘振静,王立涛,宋欣欣等.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86-88
[8] 王健,吴海艳,李茜茜等.基于积极心理干预技术的抑郁个案分析[J].重庆医学,2015,14(25):3577-3579.
论文作者:侯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药物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患者论文; 抑郁论文; 社会论文; 良好率论文; 抗抑郁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