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作为市政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属于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内容,测量质量及效率,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及效益。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精度,是实现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工作所作的总结。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测量
市政道路测量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贯穿市政道路建设的全过程,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测量工作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尤为重要,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测量工作是道路施工的基本依据,直接决定了道路的形状,路幅的宽度,线形的美观,是其他所有后续工序的基础,在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如果对测量工作重视不够,所提供的施工数据就有可能不准确,甚至出现严重错误。因此,如何根据城市交通状况做好市政道路的施工测量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阐述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特点,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特点
1.1时间快
市政道路施工测量不同于其他道路施工测量。由于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大多数都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在城市中心对道路进行维护或路基测量,需要对道路采取暂时或一段时间的禁行措施。使得施工地段的交通出现封堵问题,时间越长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越不利;同时分流的道路交通压力也与日俱增。所以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时间要求很有限,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的道路交通。
1.2精度高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在城市内部,城市中心地带进行道路的施工建设的,因此必然会受到周边城市建筑、城市绿化道、已有城市道路以及地下水气管道的影响,在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上要比其他的道路工程高的多。只有通过高精度的市政道路施工测量,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才能保证在建或维护的市政道路顺利通过周边城市建筑、城市绿化带;才能不影响地下水气管道运输,与已有城市道路交通网很好的交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城市道路的施工。
1.3频率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使得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人口基数依然很大。另外,随着经济改革,我国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导致私家车辆数目急剧上升,以致人多、车多是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市政道路交通的现状。同时人多、车多,使得大部分城市的市政道路长期超负荷运作,导致市政道路寿命下降,相关的施工单位不得不高频率的对市政道路进行测量、维护和施工。
2、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2.1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在正式进行测量工作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通过阅读图纸全面了解市政道路工程概况,找出设计图纸所给的起点、终点、中间转点、交点及曲线半径等资料来确定中线测量和导线测量精度等级以及曲线测设的方法,确定道路、管线中线测量与控制点的关系,确定道路管线的具体放线方法等。
通常情况下工程控制桩在农田或居民区等人多的地方,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因此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
2.2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
道路工程施工图主要有线路平面图、纵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和附属构筑物图等。通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掌握线路的中线位置和各种附属构筑物的位置等,来拟定施工测量方案和求出有关施测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对有关数据应认真校核,以便做好放线工作。在勘测施工现场时,除了了解工程及施工现场的一般情况和校测控制点、中线桩位置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现有地下管线的复查工作,以免施工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恢复或加密导线点、水准点
路线经过勘测设计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施工,某些导线点或水准点可能丢失。对丢失的导线点或水准点要进行补测恢复或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2.4仪器的检定与检校
在施工前,测量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全站型电子速侧仪检定规程》、《钢卷尺检定规程》等要求,将测量所用仪器设备按期送检到授权计量检测单位检定,同时在具体测量之前还应对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检校,不准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技术
3.1路面放线
测量人员在路面放线工作中应根据路拱曲线大样图、路面结构大样图和路肩上测设的施工边桩上的高程钉来测设侧石位置,并给出控制路拱的标志,以便后续施工时使用。
施工时可在边桩上依路中心高程挂拉线后,按路拱曲线大样图中所注尺寸来控制路拱的形状,在曲线部分测设侧石和下平砖时,内侧路面加宽和外侧路拱超高的放样工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做好。对于例如路口之类的特殊场地施工,则应根据设计图先加钉方格桩,再根据各桩上测设设计高程,分块加以施工和验收。
具体放线时,应该得到侧石的内侧边线和侧石的高程,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别是:①侧石的内侧边线:通过从路两侧的施工边桩线向中线量出至侧石的距离,再钉小木桩并将相邻木桩用小线连接得到;②侧石的高程:在边桩上按路中心高程拉上水平线后,自水平线下返路拱高度,用路面半宽乘以横坡。
3.2路基边桩的测设
路基边桩测设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中桩至两侧边桩的距离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测设方法如下:
3.2.1图解法
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用尺沿横断面方向测定其位置,当填、挖土方量不大时,采用此法。
3.2.2解析法
路基边桩至中桩平距通过中桩坐标、路宽、路基高度、边坡坡率计算求得。
3.3路堤边坡的放样
为了保证填、挖的边坡能达到设计要求,当确定边桩位置后,测量人员还应把设计边坡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具体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种:①用固定边坡样板放样边坡。利用固定边坡样板放样边坡,其优点是施工时可随时指示并检核开挖和整修情况,这种方式通常是在开挖路堑时于坡顶桩外侧按设计坡度来设立;②用活动边坡尺放样边坡。利用活动边坡尺放样边坡时,边坡尺的斜边所指的坡度正好为设计坡度的标准是水准气泡居中时;③用边坡样板放样边坡。利用边坡样板放样边坡时,需要在施工前先按照设计边坡坡度做好边坡样板;④用竹竿、绳索放样边坡。利用用竹竿、绳索放样将边坡展现于实地时,需要注意当路堤填土较高时,可随路基分层填筑分层挂线。
3.4施工测量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难免会与图纸产生一定的位置和数值上的偏差,在施工测量中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校正,以中线为基本坐标轴,测量结果根据实际情况产生,以中线为基准对道路的横竖坐标轴进行分析。根据各个轴线的位置进行样本结果分析,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提示标志,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保证施工中的数值准确性,按照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绘制图纸,工程之间会有一些区别,比如广场施工就要采取网格状的施工,把施工控制桩的位置确定在一定的范围,工程施工方法会有很多不同。
在工程施工前,对中线和支护桩的位置距离方向等采取一定的保留数值方向,在工程施工中如果发生一些问题可以立刻对中线位置进行检测恢复,这在工程施工中是基础和前提,道路施工过程中,在路边放置和中线平行的支护边桩,测出支护桩之间的位置数据,有效的控制施工中的各项不利因素。
在地下道路工程施工中,一般多采用坡度板进行测量,控制地下管道的中心线和各个坡脚,在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有效施工的同时,用经纬仪等精密的仪器进行有效测量,控制地下挖掘的深度和方向,用坐标轴的数值和距离进行定位工作时,要明确注意各个方向的角度和位置,控制施工的进度和位置,必要时可以采用施工激光控制仪器进行施工控制作用。
3.5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主要测定各项工程竣工时主要点位(如道路交叉点等)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以及确定道路中线及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主要内容是中线测量、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等。中线测量利用施放的护桩恢复道路施工前原有的控制桩,进行中线贯通测量。
高程用水准仪直接测定。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将临时水准点通过水准测量移设于固定建筑物上,也可沿道路埋设混凝土水准基点,作为运营维修时掌握道路标高的依据。横断面测量的目是检查道路宽度、路拱和侧石的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4.1避免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误差
提高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减少测量人员人为误差,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基础;测量仪器老化及故障,会严重影响测量精度。为此,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测量中,应加强对测量仪器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灰尘清理,在测量仪器应用完毕之后,应进行复位归零操作,为避免测量仪器出现腐蚀现象,应将其存于干燥环境中;在应用是测量仪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正及检验,保证其设备质量。
4.2加强施工测量复测
市政道路施工与建筑群距离较近,且地下管十分复杂,为提高其测量精度,应加强测量复测工作,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如进行地下管道工程测量时,对其路基、垫层、沟底进行测量,严格控制其误差。通过复测,避免测量中所存在的主观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4.3建立测量数据共享机制
建立测量数据共享机制是针对不同的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单位而言的。依托现在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和信息共享技术,建立测量数据共享机制,可以使得一些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数据在不同单位间实现快速传输。有利于避免同一数据的反复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时间效率,缩短整个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进程,对于尽快恢复中断的城市交通有很大作用。
5、结语
市政道路的施工建设一直是我国各个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控制好市政道路的施工测量也一直是相关部门的努力方向。虽然,一路走来我们的艰难不断,但是在掀起的城市化进程热潮推动下,我国的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做好对市政道路施工测量的控制。
论文作者:陈百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测量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中线论文; 道路论文; 位置论文; 高程论文; 路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