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建立知识优势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知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劳动力而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要素,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企业的竞争力源泉将从原来有形的物的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在发展比较超前的企业群体中,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和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些高价值的知识性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诀窍及知识产权、员工等。在许多新兴行业,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资本。知识愈来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源泉,由此而导致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正逐步演化为基于知识与创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即知识优势。
知识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且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对产品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传统企业靠规模、资本以及一时的技术优势并不足以使企业长期发展及拥有持续成功的竞争。企业的知识优势能够使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迅速适应快速多变的环境,更加灵活、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能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现代企业只有追求知识优势才能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总之,追求知识优势是现代企业的必然发展,任何企业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在当今时代,成功将属于那些能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广布新知识于组织当中,并快速地吸收新科技和推出新产品的企业。
2 我国企业如何建立知识优势
改革开放,使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而没有充分发挥知识优势,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技术领先性不强,若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大大削弱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建立自身的知识优势,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以下战略:
2.1 知识吸纳战略 吸纳或吸收知识是企业增加知识存量、建立知识优势的基础。吸纳知识主要是指企业将外部的新知识纳入组织的知识系统之中,并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地吸收有关国际经济运营模式、法律、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才能跻身于国际市场而不败。
实施知识吸纳战略首先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吸纳知识。企业吸纳知识的目的是扩展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对企业有用,也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对企业有同等的价值。因此,企业应该有目的地学习、吸纳外部知识,对能进入企业的知识进行识别、分类、过滤,重点吸纳企业必需和急需的知识。也就是说,在企业吸纳外部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过滤器”。其次,企业在吸纳外部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消化知识,对知识的消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效果。只有消化掉所吸进的知识,才能变他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创新。许多研究表明,日本与韩国工业技术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韩企业对新知识与技术的吸收与消化能力极强,因此能以模仿、改进、创新的三部曲来创造竞争优势。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直接接触和引进大量的新知识,但能否有效地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这对于我国企业能否真正建立知识优势十分重要。当然,要提高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能力,取决于企业原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开放心态。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与企业现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新的知识,影响或改变企业原有的思维模式。
2.2 知识联盟战略 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是指企业为了能够获取其他组织的技术和能力,并且可共同创新知识而自愿达成的一种长期联盟的方式。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特别是知识存量不足的企业,想完全依赖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所需的所有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实施知识联盟战略对于企业快速获取知识、增加知识存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联盟的中心目标就是学习和创造知识,特别是通过联盟从其他组织学习和吸收内隐知识,或者和其他组织合作创造内隐知识。知识联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组织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即联盟一方具有另一方不具备的资源、知识和能力,以实现联盟伙伴共同受益。因此知识联盟有助于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知识和能力,也有助于组织之间的知识相互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此外,知识联盟还能促使一个组织帮助另一个组织创建新的知识和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的迅速膨胀,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大量的知识联盟这种新的知识集约关系来建立、更新或重塑其核心能力。如亚洲“四小龙”中的许多企业通过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大企业实现知识联盟后,得到迅速发展。又如IBM公司通过实施知识联盟战略,使自己的软件设计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与他们进行合作。通过合资、相互持股投资等方式建立知识联盟,一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我国企业稀缺的知识和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研发思路、营销策略,使我国企业逐步掌握国际领先企业市场运作的秘密,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3 知识整合战略 基于创新需求,企业吸收了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知识片断,不能直接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实施知识整合战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知识的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尽早认识到知识整合的重要性,将零碎、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将客户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产品资源和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资源进行通盘规划和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其整合,形成组织的记忆,并使新的项目和资源像涓涓细流源源不断汇总、提炼并输送到最需要它的员工手中,这些知识就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整合对于一个企业或个人来讲,绝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不论是从企业知识积累还是从创新人员个人知识增长的角度看,知识整合都是各种知识交叉、扩展和重构的过程。成功的知识整合要求企业具有对知识进行鉴别的基本能力,运用其自身的知识积累使所获得的知识与创新主题密切相关,增加各种知识之间的相容性,以提高知识整合成功的可能。
2.4 知识转移战略 知识的价值要通过使用才能实现。知识转移就是把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以提高知识的产出和应用规模。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好途径和组织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企业的发展即是创造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复制和转移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理解并实施这一过程。
知识能否有效转移主要取决于知识的性质、知识转移的障碍以及接受方的吸收能力。知识越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越是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深,转移的难度就越大。由于知识会给个人及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人们往往不会心甘情愿地将知识转移出去,因而知识转移并非畅通无阻,而是存在许多障碍,既有人为障碍,也有自然障碍。人为障碍包括有制度因素、文化因素、观念因素、组织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障碍涉及到语言、地域和国界等。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这些障碍不仅会加大转移的难度,而且还会增加转移的成本。此外,知识转移能否成功,与接受方的吸收能力也密切相关。接受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他的吸收能力。因此,只有在双方知识水平匹配的情况下,知识才能有效转移。
知识转移是一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活动,知识转移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接受者的知识资本,为接受者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投入倘若不能收回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转移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合理权衡知识转移的收益与风险,以保证知识转移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由于知识转移涉及面广,要保证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ERP项目,关键就在于企业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领导及部门主管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各个部门及企业全体员工能够积极配合。最后,加强知识提供方与接受方的沟通也是保证知识成功转移的重要条件。
2.5 知识激励战略 知识作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知识资本尤其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主要存在于劳动者的大脑之中,企业往往无法控制;企业只有不断地对劳动者进行激励,劳动者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贡献出来,企业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资本。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詹姆斯教授曾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得不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如果得到外部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对劳动者的激励是充分挖掘劳动者潜能、增加企业知识资本的重要途径。知识激励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知识激励战略的重点是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企业每一个员工作为知识的创造者的价值和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企业中开发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员工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这就需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公平竞争,同时要培养员工的友好协作精神。企业的激励机制除了传统的薪酬、工作丰富化、职位晋升等,还包括激励作用最大的产权和知识产权。微软公司的“产权共享”把每一位员工与微软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激励着微软员工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才使微软有今天的辉煌。对员工进行激励,目的在于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企业员工竞争素质的提高将大大增强整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免疫力”和竞争力。
2.6 知识创新战略 知识创新是指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整个过程,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创造积累新知识,传播、共享并引入经济系统,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降低成本和谋取企业超额利润的目的,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最终经营成功的过程。知识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工艺的创造应用,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变革、组织机制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知识创新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背后的基本哲学是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要联结在一起。因此,知识创新并不仅仅是导致产品性能改进的问题,也不仅是流程改造、变革管理的问题,而是实现创新者竞争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和谋求长远竞争优势的问题。
知识积累是知识创新的基础,而创新环境则是知识创新的土壤。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简称3M公司)就是以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著称。公司不仅为员工的知识创新提供组织保证,如15%法则(即规定公司员工可以有15%的时间用来做指定工作之外的兴趣研究)、内部推销原则(拥有创新设计的员工可以首先向本部门的主管人员推销自己的新构思来申请支持)等,而且还为员工的知识创新提供精神支持。3M公司视革新为其成长的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公司每年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3M公司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传奇般的创新精神,使其连续多年成为美国最受人羡慕的公司之一。
企业进行知识创新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外,还应有具体的措施。企业应加大对知识创新的投入,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包括,地区间的合作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知识学习与知识流动。总之,只要企业把握好知识创新这个核心,努力成为新知识的第一个应用者,企业将会获得新知识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也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