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修辞观点虽然在他的整个学说中占据不大的比例,但在汉语修辞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观点独特精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相当注重语言中的说话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把“言语”作为四科之一,并且培养了像宰我、子贡这样善于修辞的杰出人才。
关键词:孔子;修辞观;说话艺术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包括多个领域。他的许多观点开启了历史先河,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修辞观点虽然在他的整个学说中占据不大的比例,但在汉语修辞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观点独特精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有些修辞学专著和论文对此也论述过,但系统阐述他的修辞观点及其渊源与影响的文章并不多见。孔子的修辞观点主要散见于《论语》中,也录述于《周易》、《礼记》、《左传》等著作中。
孔子相当注重语言中的说话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把“言语”作为四科之一,并且培养了像宰我、子贡这样善于修辞的杰出人才。我们主要从其著作中的材料出发,并结合其前其后的有关论述,试图对孔子的修辞观点加以梳理,作一个总结性的论述。
一、说话以诚信为本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孔子十分看重的一切行为基础的一个道德准则,在《论语》中“信”字被谈及超过38次。他认为,“信”是为人立命的一个必备条件,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同样,“信”也是从政者的良策:“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讲诚信,所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信”不仅为人的内在道德准则,它与“言”也同样相互关联,而且对实现“仁治”等理想有极大影响。首先,具备儒学修养的“君子”、“儒”其言必定“信”,如“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并肯定:“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礼记·儒行》)其次,言“信”,则“礼”、“义”等必行于天下:“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貂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因为信言对社会、民众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礼记·缁衣》)
从源头上看,孔子的这一主张很可能是受了《周易》的“修辞立其诚”说的影响。《周易·乾·文言》记载“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唐代孔颖达对其中的“诚”的注释是“诚谓诚实也”,即文章内容的信实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诚实。
二、说话讲求品德
“德”在儒学中是一个关乎人的内在修养的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人、治理国家都需要有严格的“德”的要求。孔子不仅认为德决定言,而且还把不轻易说话(讷)当做四种仁德(刚、毅、木、讷近仁)之一[[[]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一个不合乎道义的话语,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无用的,正所谓“巧言乱德”。[[[]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所以孔子认为仁德比口才更要。首先,以“德”的标准我们可以知晓“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其次,在“德”和治理国家方面,以“德”为政,则事无不成,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只有以德服人,百姓才能信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不仅如此,作为立身、为政之要的“德”与“言”也有着互为表里的关系。说话讲求品德。一个人与人的交往中的谈吐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其修身素养。有德的言语可以使人增值,而失德的言语反而有损个人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言与行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行”既指人的行为举止,一个人的行为体现其品质,而这些都与“言”有不可分的关系,即言是“行”的语言载体,“行”是“言”的物质实施。首先,言与“行”相辅相成的:“言顾行,行顾言。”(《礼记·中庸》)否则,“君子”就应不“言”、不“行”;“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不仅如此,“言”与“行”的统一还有重要的社会引导作用,即“民言不危行,行不危言。”(《礼记·缁衣》)关于说和做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论语·宪问》)如果有“言”在先而无相应的“行”,这也是为他所不齿的“五耻”之一。(《礼记·杂记·下》)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应重“行”而轻“言”,即所谓“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认为行比言要重要,对于要说的话,要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样才能做一个君子,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作为君子,只要做出符合道义的行为,言语即使不说出来也会自有评定。
结语:
孔子的修辞观是儒家修辞观的典型代表。我们所讨论的其修辞观中的说话艺术在现实实践中有着重要的语用价值。在理论发展上,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引发了历代学者的广泛争议、继承、发展和创新,如“辞达”说、“文质彬彬”说、“名正言顺”说、“慎言”说、“诚信”说、“言行一致”说等,都已成为现代修辞学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袁晖、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
[5]肖万源.中国古代人学思想概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6
[6]池昌海.孔子的修辞观[J].浙江大学学报,第三十卷第一期
作者简介:许萌萌(1992.7—),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人,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
论文作者:许萌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孔子论文; 论语论文; 修辞论文; 君子论文; 礼记论文; 汉语论文; 中华书局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