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何艳萍 蒋丽萍 谭中亚

何艳萍 蒋丽萍 谭中亚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 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5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治疗前,均采用低离子凝聚胺与盐水法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以谱细胞鉴定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时间、配血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结果 凝聚胺法检测时间显著低于盐水法(P<0.05);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总阳性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盐水法的2.00%(3/150)(P<0.05);凝聚胺法无假阳性发生,盐水法则有1例假阳性,在阳性数中占33.33%(1/3),有明显差异(P<0.05);谱细胞鉴定结果显示,15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00%(12/150),凝聚胺检出率为6.67%(10/150),盐水法检出结果为0(0/150),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低离子凝聚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检测时间更低,阳性检出率更高,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也更高,输血治疗前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36-02

输血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向患者机体内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患者机体内的血液循环需求,从而挽救患者生命,为降低配血错误可能会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各种风险,需要在输血前进行严格的血液配对检测,以保障输血治疗的安全性[1]。目前临床上学用的配血实验方法主要有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及盐水法等,聚凝胺法主要是以聚凝胺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检验依据,通过观察红细胞凝聚情况,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情况进行检测的,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理想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2]。本研究对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5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3例,女67例,年龄15-79岁,平均(45.29±8.41)岁。其中95例患者有既往输血治疗史,34例患者在3个月内多次接受输血治疗,31例患者有妊娠史。

1.2 方法

对所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血液样本均给予低离子凝聚胺与盐水法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样本采集:供血者血液样本由本市血液中心提供,受血者血液样本由本院于输血治疗当日清晨抽取5mL肘静脉血,两组血液样本均装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分别取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样本各5mL,离心处理5min,离心速度3000r/min,分离血清与红细胞,提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对采集的各红细胞样本洗涤3次,存储待测。

低离子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取试管2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入患者血清(血浆)2滴,加入供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则反之。各加入0.65mL LIM,混匀后,再各自加入2滴Polybrene溶液,混匀。3400r/min下离心机处理10s,去掉上清液,不要沥干,管底要残留约0.1mL液体。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若无凝集,则必须重做试验。最后加入2滴Resuspending,轻轻摇动试管混匀,观察结果。若在60s内凝集散开,则表明是因Polybrene所引发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若凝集不散开,则表明是由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所引发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若反应可疑,需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3]。

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取待测供血者与受血者红细胞样本各2mL,加入5%的盐水试剂制成2%的红细胞盐水悬液,滴入分离的血清中,再取2支试管,分别作为主侧试管与次侧试管,主侧试管中先滴入1mL受血者血清,再滴入1滴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次侧试管中先滴入1滴供血者血清,再滴入1滴受血者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动混匀后,离心处理1min,转速1000r/min,观察两侧试管溶血性。若离心处理显示红细胞仍处于凝集状态下则为阳性,若凝集反应散开则为阴性[4]。

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分别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法与盐水法筛查受血者血液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用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时间、配血结果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时间比较

凝聚胺法检测时间为(4.63±0.74)min,显著低于盐水法的(8.25±1.36)min(P<0.05)。

2.2 凝聚胺法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

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总阳性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盐水法的2.00%(3/150)(P<0.05);凝聚胺法无假阳性发生,盐水法则有1例假阳性,在阳性数中占33.33%(1/3),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凝聚胺法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比较[n(%)]

2.3 两种检查方法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比较

谱细胞鉴定结果显示,15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00%(12/150),凝聚胺检出率为6.67%(10/150),盐水法检出结果为0(0/150),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交叉配血试验是检测患者是否可以给予输血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是将供血者和受血者红细胞与血清分别混合后,观察其凝集反应。具体包括主侧试验与次侧试验,主侧试验主要是为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会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次侧试验主要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不符合受血者的抗体。采用交叉配血试验能够有效评估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5]。目前,临床上存在多种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盐水法检测是传统输血试验最为常用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该方式仅能检出IgM抗体,在不完全抗体检测敏感性上较差,以此为依据指导输血治疗,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降低输血安全性。

凝聚胺是一种多聚集胺盐,携带高价阳离子,溶解后会产生大量正电荷,并与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携带的电子结合,降低其静电斥力,从而出现聚集反应[6]。低离子溶液则能够降低红细胞Zeta电位,提高抗原、抗体之间的引力,进一步增强抗原、抗体反应。低离子凝聚胺检测方法的基本原因在于:将低离子溶液加入血液中,会促进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反应,再将凝聚胺滴入红细胞悬液中产生大量正电荷,这些正电荷会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发生中和反应,使红细胞之间出现非特异性凝集,重悬后能够消除这种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但无法消除特异性免疫凝集反应[7]。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还能够有效避免非特异性凝集造成的假阳性反应,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8]。本研究显示,低离子凝聚胺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盐水法(P<0.05),假阳性占比则显著低于盐水法(P<0.05),在交叉配血检验中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红细胞血型抗体是溶血性输血反应、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对于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检测重视度在不断提高[9]。低离子凝聚胺法对于抗体检测灵敏度要高出其他常规方法,由于不完全抗体(IgG)多形成于妊娠反应等免疫刺激反应过程中,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经由低离子L、I、M等致敏后,再将携带正电荷的凝聚胺滴入后,会缩小红细胞间距,促进分子运动,使完全抗体、IgG均能够与红细胞发生结合反应,在机械离子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无法与IgG类抗体性凝集反应,因此无法检出该类抗体。本研究显示,凝聚胺法IgG类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盐水法检出结果(P<0.05)。

综上分析,采用低离子凝聚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检测时间更低,阳性检出率更高,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也更高,输血治疗前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祥.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z2):135-135.

[2] 何恒兵, 冯佼. 卡式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 2016, 29(17):138-139.

[3] 高春艳. 分析低离子聚凝胺(MPT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9):9694-9694.

[4] Dinardo C L, Bonifà cio S L, Jr M A.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crossmatch using low-ionic-strength saline-albumin enhancement medium and reduced incubation time: effectiveness in the detection of mos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tibodies and impact on blood utilization[J]. Immunohematology, 2014, 30(1):1-5.

[5] 骆建华.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2):323-324.

[6] 栾自槐. 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24(2):148-149.

[7] 邱慧英.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配血试验准确性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3):431-432.

[8] Petrova T I, Dyachenko F V, Bogatyreva Y V, et al. Effect of polyamine reagents on exchange capacity in ion exchangers[J].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63(5):379-383.

[9] Mujahid A, Aigner S, Dickert F L. Micro-Structured Interdigital Capacitors with Synthetic Antibody Receptors for ABO Blood-Group Typing[J].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6, 242.

论文作者:何艳萍 蒋丽萍 谭中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何艳萍 蒋丽萍 谭中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