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疾控中心作为提供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控与治疗、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控制措施、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报告、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为一体的健康服务机构。疾控中心电子档案主要是指上述疾控专业业务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档案,包括各种病防控调查中产生的调查笔录、诊断报告、现场文书等;又或慢性、地方病防控工作当中形成的疾病调查文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各种原始的个案档案及调查证据、工作文献等关键资料。然而,当前由于疾控中心电子档案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导致在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资料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其展开研究分析,旨在有效提升疾控中心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疾控中心;电子档案;安全性;管理机制
1 引言
众所周知,疾控中心是提供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控与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服务机构。疾控中心的发展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安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档案管理作为疾控中心的一个环节,在各种传染病与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事业上提供历史性贡献的存在价值。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投入与使用,疾控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也达到了更高水平的阶段,但是在各种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会影响疾控中心档案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因此,如何做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新时期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水平至关重要。
2 疾控中心档案电子管理的问题呈现
2.1 档案安全性有待提升
安全问题是制约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在疾控中心中,档案一旦在运维过程中产生信息泄露事件,则档案的管理工作就失去了自身价值,同时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比如,地方病、艾滋病病患者的个案电子档案、某种传染病的流调报告等等。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黑客技术水平日益见长的当今形势下,信息数据买卖已经成为了一种“黑色交易链条”,在档案的管理运维的采集、归档、收集、传输环节,一旦有所失误,就会使得病毒产生侵害,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危险系数,影响疾控中心档案的管理及维护。
2.2 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
疾控中心受自身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档案管理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媒介新竞争格局下,虽然对疾控中心内部控制进行了优化,但是在档案的管理层面,缺乏科学有序的划分,导致档案运行出现重重问题,工作中责任推诿实践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控中心档案的稳健运行。
2.3 档案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法,发现在当前疾控中心内部,档案通常为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缺乏档案学及管理的相关技能,对于目前的分类划归、统计、編目、统归等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不足 ,有的懂技术而不懂档案,有的懂档案而不懂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及运行效率。因此,需要强化对档案的综合素质管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从而来改善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新时期下档案的管理。
3 强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新时期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契合时代发展潮流,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应做到:
3.1 技术创新,提升档案“安全系数”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档案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需要无条件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新时期下,国家对疾控中心内部改革的关注较为重视,档案作为其中一环,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来实现对档案的安全化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具备维护及管理职能,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疾控中心档案的管理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来提出自身的一种解决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开展不定期培训,来确保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唯有技术实现提升,才可以实现档案的安全化管理,做到档案真正的安全运行,契合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介的发展要求[2]。
3.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互联网时代下,结合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自身认为应充分理解大数据相关技术体系的内涵及呈现特征,将其进行提炼运用至疾控中心自身实践运行中,来实现对疾控中心档案的优化管理。
第一:增加技术支撑,来全力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防止病毒、黑客等进入档案管理系统,保障档案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引入责任关联机制,围绕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职责与责任相关关联的运行机制,采用指标进行工作能力考核,制定档案的保密机制及奖惩机制,来实现对档案工作管理的量化处理[3]。
第三:为最大程度规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产生的档案管理错误率高、排序性差等多重问题,要增强大数据中相关算法及技术的运用,基于优化算法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准确定判断,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融合能力,保障在传输过程中信息的精确性及可靠性,从而实现对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4]。
第四:建立健全档案全流程登记机制。对疾控中心中拍摄资料、健康调查报告、诊断病信息等构建信息化流程审批机制,确保发出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拍摄者需要根据信息化要求来填写拍摄登记表,对技术处理的部分进行说明,流程流转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处理。
第五:要加强对疾控中心等电子资料的备份工作。加大经费注入,根据疾控中心内部实际需求,来增加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进行保护,可以采用异地备份、内部备份及电子档案登记备份等多重模式 ,来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或自然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疾控中心档案载体的损坏或信息数据的丢失,以备后续查阅。
综上所述,将大数据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相互融合,可以实现对档案管理的有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档案信息管理是融合多学科的一项工作,除熟悉疾控中心的组织架构及人员分布外,同时对计算机软硬件部署、数据融合、网络平台的搭建、标准化设计、数据筛选等进行了解,打破原有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束缚,增强自身编目、分类整理及编制的专业技能,来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契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5];
另一方面:考虑到档案管理的特殊性,采用相应的策略来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及专业化素质,不定期组织台内外专业培训,来结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档案管理人员的老化及断层,实现人才梯队的建设及成长。
4 结束语
新时期下,疾控中心应创新档案管理机制,打破传统档案的管理模式,引入电子化标签,通过多重加密机制来确定档案的高效管理,从而开拓档案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雅飞,栾思思,姚清华.浅谈档案管理与疾病防控[J].办公室业务,2019(03):131.
[2]杜晓梅.对疾控中心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浅述及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9(03):145.
[3]宋朋.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方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117.
[4]黄以宁.“互联网+”背景下疾控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档案时空,2019(06):56-57.
[5]岳中美.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7):27-28.
论文作者:安美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档案论文; 疾控中心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数据论文; 地方病论文; 电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