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温室效应_构造地震论文

不存在温室效应_构造地震论文

温室效应不存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存在论文,温室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断裂的地球

亚尼茨基(以下简称亚):今天,我们对于地球的概念应该改变了。那种把地球说成是一块“不会说话的哑巴大地”的观念已经没有根据。还记得吧,几乎每一本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地球曾经是一个炽热的、构造活跃的星体,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可怕的地震和火山喷溢,后来开始冷却,硬化,才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小老太婆”,直到上个世纪中期甚至还认为,地球的表层几乎是一块坚硬的构造物,很少有构造断口。

茹连科夫(以下简称茹):难道不是这样嘛?

亚:当然不是这样。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40年代时,苏联便开始对铀矿进行紧急勘查,那时我们正在加紧制造原子弹。主要是根据氦矿层寻找铀矿,认为大型密集氦矿总是伴有铀矿的聚集。可是结果却表明,氦矿密集区并没有什么铀,通常都是地表的一些活跃断口。

茹:但我记得很清楚,俄罗斯就处在东欧与西西伯利亚陆台。这里有什么断口呢?

亚:当然,断口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的。地球表层会使人想起那春天的浮冰。河面上漂浮着一些大的冰块,到夜间,冰块之间就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冰层,而这种薄薄的冰层在冰块运动时最容易折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断口。

同样,我们脚下的地表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聚合与复原。活跃的断口后来就硬化为不同的矿物,并变成陆地。这就是聚合,也就是活动的终止。然而地球的摆动震荡,重又开始了另一种运动,即复原。整块的地表被折裂,这便形成活跃的裂缝。“聚合——复原”的过程是经常不断的,这就表现为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呼吸、收缩和扩张。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小老太婆”。

茹:那么,断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地球有裂缝?

亚:不是这样的。地球不允许裂缝冲出地球的表面。只有在地震时才能看到这些裂缝。而通常在矿井里,在地下数百米的深处最能观察到这些裂缝和断面。比如,你沿着一个非常干燥的矿井朝前走,你会突然看到顶上有一些小水珠,它们慢慢地就会变成小溪流。矿工们都知道,这就是裂缝,因为水滴只有在裂缝处才会出现。

茹:可是,氦与裂缝有什么相关呢?更主要的是,为什么这一点对我们显得如此重要?

亚:可以说,1969年获得国家发明委员会注册登记的第68号科学发现正好能回答你的问题。氦,可以说是地球“呼吸”的一项产品,它正是通过这样一些裂缝从地球深处走出来的。也就是说,第一,它正是你所说的“地球裂缝”的一个很好的指示器;第二,它沉积于地球表层之中,且在高压高温状态下会变成威力强大的炸药。当压力急剧下降时,它就会爆炸。

近年来发生的多项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正是由于氦惹的祸。

氦是人类的天敌

亚:当然,更确切地说,这些灾难的祸首是人。我有很多例证,比如,在裂缝上建造城镇,建造核电站,等等。而这就等于是人类的真正的自杀。

理论上已经证实,比如,日本神户和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原因,都是一种局部的地下爆炸,更不用说切尔诺贝利……

茹:这同切尔诺贝利有什么关系?

亚:我可以完全负责地宣布,这次灾难的发生是由于地震,恰好,地震站所记录的灾难发生那一刻的该地区地表运动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好就位于一条活跃的裂缝的最中心。

我们还确定,1983年,发生的斯捷勃尼科钾盐联合企业2号盐水库的溃堤也是由于地球运动的后果,那次溃堤使第聂伯河的所有动物群和植物群遭到了灭顶之灾。那一次地球运动还使伊斯特拉高压试验台的圆顶全部倒塌。其它的例证还有很多。

茹:难道没有一个人提醒你们进行地震预测吗?或者说,有没有进行过咨询:哪里可以建设,哪里不可以建设?

亚:1976年,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当时,苏联部长会议委托了科学院和地质部的253个机构研究地震预报的方法。当然,所谓“研究”,主要还在于使一些预报的细节更加准确。最后认为,地震发生地的物理学原理是清楚的,地震的机制也得到了充分的揭示,所以预报是完全可能的。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要弄清“地震点”,钱吗,不成问题,要多少给多少。

政府准备调整所有的地震台站,以组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并通过这些台站将信号传输给卫星,再由卫星输给超强高速电子计算机,它可以告诉你,某个地区某个时候会发生“震动”。当然,有关预报的方法学问题,我们还应该加强研究。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塔吉克斯坦的一个大型实验场(那儿有一个氦基地)进行了3年的有关研究,并得出了一个惊人而可怕的结论:第一,地震发生地的物理学原理并非如此;第二,地震的机制并未弄清;第三,造成地震灾难的罪魁祸首正是由于所有地球物理场和环境受到扰乱的一种还不知晓的进程。

简而言之,全世界的地震学家都在愚弄自己国家的政府,并从政府那里掏出点钱来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算得上是准确的地震预报。而对这样一种自然灾难,人类仍然是绝对的束手无策。绝对的!

茹:那么,所谓“扰乱”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否正是氦在地球深处的爆炸?

亚:那也不一定。打个比方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氦的异常(即裂缝)与太阳的活跃区域之间的联系。像在地球上一样,太阳的活跃区域也正是释放能量的地点。任何形式的能量释放并不一定都是以爆炸的形式发生的。

在1985~1988年间,我们对近20次不同形式的最最严重的灾难事故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它们都有其地球物理的始因。

在异常情势下,作用的力能总是有序地扩增的,在此,任何一种体系里都没有任何一种安全系数,而且也不可能有,比如:飞机的坠毁,核电站的爆炸,等等,都是这样的。

茹:所以水灾的发生也是如此。

亚:是这样的。地球所晃荡出的那种能量,往往都是向水中嬗变。说到这里,我们现在总算谈到了一个最有趣的话题了。

气象学家的恶梦

亚:在研究地震时的异常过程时,我们总是在考虑,从哪里观察最为便捷。最后,我们就决定在大气压这个问题上进行观察。

我这里手头正好有一本过去的《消息报》的合订本,上面曾经刊登过一些气象图。我们剪下了近6000幅这样的气象图,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完全勾销了当代气象学家们的成就。

茹:物理学原理和机制都不是那回事……

亚:正是这样!经典的气象学声称,天气取决于三大要素:太阳温度的强度(与纬度有关)、下垫面的性质(海洋还是陆地)和季风成分。我们希望验证,这些条件是否确实,假如不是,那么又是什么东西影响着天气构成,是地球动力还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很清楚,这些最简单最原始的报纸上的图片也都指明了地球动力的作用,而不是空中的任何物质。况且,得出类似结论的还不单单是我们。

3年前,水文气象中心首席专家布尔卢茨基在地理学界作了一个报告,并在该报告中断言,我们从中学地球教科书中就已知晓的所谓地理上的水循环是一个封闭系统的概念,是没有根据的。这种循环只是发生在环境水的层面上,所谓环境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上空,总共不过才25毫米,而所有的大量暴雨或者降雪,我现在援引专家的话,都是由于可能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上的某些局部的天气眼”。

茹:天气眼,是不是那些溢出能量的地方,或者说是那些裂缝的所在地?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亚:就是那些裂缝交错的地方,也可以称做地球的“热点”。地球内部的热力震荡沿着这些地方到达地球的表面,并造成水文环境的异常变化。假如用通常的话来说,就是由于能量的溢出,当地就会出现飓风、龙卷风和雷雨飑。一些学者将这种地方称做“气压中心”。

茹:那么这些气压中心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自然灾难是不是应该负责任呢?

亚:那是当然的。就在不久之前,有两个气压中心开始“苏醒”,那就是蒙古气压中心和厄尔布鲁士气压中心。目前我们正面临它们的生命活跃期。

蒙古气压中心是在1998年才真正开始活跃的。假如你还记得的话,当时我们的布里亚特和赤塔州被水淹成一片汪洋。当年冬天西伯利亚又遭遇了一场有史以来的特大风雪,萨哈林岛上的积雪达3米厚。春天。伊尔库茨克州又被淹;然后是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高加索先后遭到水淹。

当时,气象学家们马上就想到了是某种“蒙古气旋”在作怪。我们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气旋怎么会有那么多水呢?那里是西部蒙古,只有高山和被太阳烤焦了的高原,哪里有水呢?他们回答说:“这没有什么奇怪,那里正是从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上刮来的季风的转弯处。”但是,这种所谓气旋的出现地带都是被一片干旱地带与湿润的海洋相隔的。而这个干旱地带的宽度达到2000公里之广。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季风都到达不了这个“气旋”。当时我们就对他们说,“这都是蒙古气压中心在作怪,当然意思也差不多。”

对此,我甚至还有一些语言学上的证据。

茹:语言学的?

亚:异常的蒙古气旋正位于杭爱山脉地区。巴达里克河将这一气旋一劈为二(应该说,地球上的所有河流都是依山脉的裂谷而流经的),而在当地的方言中,巴达里克的意思就是“永不枯竭的深处的源泉”。多么惊人啊!看来,我们的先祖们所知的世界比我们多得多。

茹:还是让我们回到气压中心的问题上来吧。其他几个气压中心呢?

亚:从活跃强度来讲,第二大气压中心位于格棱兰岛的西北部,在巴芬海上。这里有足够的水量使一般的气旋保持湿润度。然而,如印度尼西亚或者波利尼西亚的条件所证实的那样,虽然那里水也很多,但是当地的大气并不湿润。在相连的一些岛屿上,总是出现干旱,热带丛林在不断地着火燃烧。这又是一个证明:水循环机制是不起作用的。

第三大气压中心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第四大气压中心是一个新的中心,被认为在厄尔布鲁士地区。

厄尔布鲁士中心和蒙古中心现在相互正在比赛自己的威力。我这里有一条信息说,2002年由于厄尔布鲁士气压中心气旋的作用,一些局部地区的降水达到每秒数千立方。如此大量的水分恐怕不管什么样的云层结构都是不可能夹带的。

茹:为什么这些气压中心一下子会变得如此活跃呢?

亚:现在有一种理论说,太阳系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都是在银河系的一段平静扇面上通过的,而现在我们已经遭遇到了一段活跃的扇面。在地球上,这就将表现为更多新的气压中心的“苏醒”和天气的急剧反常。比如,墨西哥就有一个地区,过去一滴雨也不下,可现在则被大水淹成泽国。

茹:欧洲的水灾是怎么造成的呢?

亚:正是阿尔卑斯气压中心惹的祸,这是绝对无疑的。

茹:最后能不能谈谈,您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亚:弄清地球与大地层的真实的、而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物理机制。摒弃人类中心论,摒弃对人们作为自然征服者的迷信和崇拜。因为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自然的征服者,我们只不过是些微生物。任何一个时刻,我们的星球都可能将我们摒弃。而我们在地震学和气象学上的错误和谬见,都已被实践证明是多余和无用的。

标签:;  ;  ;  

不存在温室效应_构造地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