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第三中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基于对校领导和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的访谈,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现状及高中生参加社团的情况的调查,以及采用自制问卷对参加社团的高一高二学生参与社团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的学校、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社团活动;有效性;自制问卷;访谈
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建设社团文化则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多元发展的重要阵地。
社团生活不仅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社团生活所特有的育人价值,能有效促使中学生自主与责任、民主与合作、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能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内在潜能、交际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1,2]。
研究的目的:
第一,了解高中社团开展的现状。
第二,探索参加社团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团活动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本研究的结论也可以为积极实施社团活动的学校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科学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自制问卷调查法、SPSS17.0软件工具:
一、讨论与总结
(一)总体情况
本文旨在研究高中社团开展的现状及有效性,随机抽取安徽省阜阳某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问卷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认为我校的社团活动是开展积极的、参与热情的,但在跨校交流方面还需加强交流合作。从学生问卷方面来看,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自身都认为我校的社团活动是开展积极的、参与热情的,但是家长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支持还不够积极。
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团活动,且参与者多以个人兴趣为主导。学生们普遍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对社团活动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并不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学习能力或其他能力的提升。
从整体来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学生能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学生参加比赛的比例还不够高,这就需要学校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多搭建参与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二)建议
1.营造以学生为主的社团氛围
社团氛围是衡量一个社团能否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课堂上,老师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在社团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在高中应该锻炼其自主发展的能力,社团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中社团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方式来进行,社团的章程、日常管理、活动方案、活动实施等应由学生来完成,老师只从旁进行指导协助。
2.了解学生
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团活动,且参与者多以个人兴趣为主导。学生们普遍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对社团活动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并不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学习能力或其他能力的提升。
3.转变观念
调查发现,家长对被试参与社团的态度只中有56.7%的学生认为家长支持、鼓励自己选自己喜欢的社团。有9.7%的家长只希望学生参加学习类社团,9.3%的家长反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24.3%的家长不过问学生是否参与社团。进入高中后,应对高考,意味着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四方紧张备战已经开始。学校、教师要“率”、要“分”,家庭、学生要理想大学。社团活动虽然属于课程,但这样的“软课程”(高考不考的课程)能够为考试提高分数吗?在这种片面追求分数的观念下,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参加社团活动是冷眼旁观的,不支持的,甚至对于孩子在社团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不屑一顾,大大挫伤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4.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作用
调查表明,在学校支持与跨校合作方面,有55.6%的指导教师认为学校对社团开展的支持度非常高。而跨校交流方面,只有14.8%的教师选择“经常”,说明社团的跨校交流不是很多。对于“是否有专家给您社团的学生进行指导?”方面,有44.4%的教师选择“从不”,只有“7.4%”的教师选择“经常”选项。学生收获、学生参加比赛与获奖部分由结果可知,代表社团参加比赛的学生只占参与调查学生的20.9%。可见,社团活动的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通过学校给社团搭建“走出去”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5.探寻更多的方式方法
对于“您觉得社团活动应该如何发展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这一题,学生认为应该多增加“贴近学生、学校、社会生活”、“增多活动种类”、“活动内容有创新”和“尽可能地融思想性、实践性、文化性于一体”等。我们的社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例如,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开发活动内容,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每一次的社团活动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或真实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活动内容,而不必墨守成规,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记录自己的高中生活,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以及合作带来的愉快。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的调查范围仅限于阜阳某一所中学,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同,所以本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研究应在更大范围上进行调查,综合研究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以确保研究结果更趋准确,能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金蝉兰.初中阶段国际部学生座位选择意向的调查与思考[J].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8(3):17-18.23.
[2]强蔷.农村高年级小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的调查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3):21-24.
论文作者:尚一凡, 孙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社团活动论文; 学生论文; 社团论文; 学校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