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努力创造长信--实现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四大进步形成四种模式_农村论文

坚持不懈努力创造长信--实现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四大进步形成四种模式_农村论文

坚持一以贯之 致力常创常新——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四大迈进形成四大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张家港市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格局论文,常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肯定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做法和经验。16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一以贯之,始终与时俱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高地走,常态化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不断往深里做,品牌化放大文明创建效应;不断从实处抓,项目化推进育民惠民工程;不断往广度推,网格化构建共建共享体系,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了四大迈进,形成了四大格局。1999年,张家港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8年,又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四大迈进”“四大格局”是:

一、实现了重行政推动到整体联动的迈进,形成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一是建立共创共建联动体系。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深化全国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意见》,健全完善文明创建领导机制、共建机制、活动机制、督查机制和考评机制,构筑“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每年对乡镇进行的千分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占到500分,并且与各级干部的年终报酬和各项评先挂钩。

二是激发全民参与创建热情。相关职能部门广泛组织举办“文明礼仪大讲堂”、“给文明加分,给城市添彩”等专项活动,下发30万册《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每个家庭一册),在市民中全面征集文明礼仪歌、文明交通歌、文明行为情景剧,市各新闻媒体常年开设“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发展成果”等专栏,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同感,同时发动“十大不文明行为”、“离文明差一点点”展评,形成“户户都是创建点,人人都是创建者,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局面。

三是落实奖惩分明创建机制。按照文明创建职责落实、守土有责的要求,我们制定完善了《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办法》和《张家港市深化文明创建责任追究制度》,对获得市级以上创建荣誉的,分别给予2-10万元的奖励,每年发放创建奖励金达800多万元。对任务不落实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间责追究,确保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二、实现了重环境营造到内外兼优的迈进,形成强基固本的创建格局。

在创建起步阶段,主要以抓卫生为突破口,全面整治脏乱差,城市环境日新月异。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认识到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体现在外部“好形象”上,更重要的应该表现在内在“好品质”上。

一是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16字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市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源,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亲笔题词。多年来重坚持、不变调,广泛组织开展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使这种精神内化为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的内在品质和道德追求。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服务优化”“执行力提升”和“绩效比拼”主题活动,广大企业实施“产地在港城、声誉在国际”责任行动,20万中小学生组织“文明小公民,幸福大家庭”牵手工程,60万新市民接受“新张家港人必读”融入计划,全市上下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二是强化以文化人功能。不断拓展文化教育熏陶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素质。通过多年坚持,全市培育了“文明百村欢乐行”、“千场电影进社区”等系列公益文化项目,形成了“长江颂”“东渡魂”“河阳情”“香山韵”“沙上风”五大地方文化品牌,以及“年年新”“月月映”“周周唱”“天天说”“镇镇办”“村村演”六大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精彩文艺天天演”“端午棕飘香”“中秋情爱国心”等主题活动贯彻“我们的节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大餐。

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创业先锋沈文荣,带领群众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全国文明村好书记吴栋才,热心江苏南北挂钩事业、对口帮扶不计得失的长江骄子郁全和等先进典型。近年来,张家港市又以“寻访学习宣传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为抓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比表彰学习宣传活动,全市共有300多名身边好人被广泛推荐和集中宣传,近百名市民获得“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各级各类荣誉,产生了一个典型带动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感染一座城市的巨大示范效应。

三、实现了重城区文明到城乡一体的迈进,形成全面覆盖的创建格局。

一是着力提升农民优良素质。坚持“以城市的要求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人文素养提升工程辐射涵盖全市乡村。多年来,培育和形成了以长江村为代表的和谐之村、以永联村为代表的幸福之村,南丰镇的礼乐文化、大新镇的和孝文化、金港镇的志愿文化等独树一帜,城关镇杨舍镇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更是做到了一区一品、百花齐放。同时还从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抓起,在东部地区率先响应中央文明办号召,大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少年宫”和镇区“中心少年宫”全覆盖,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着力改善农村优美环境。对市、镇、村三级同步规划建设,统筹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关系。农村住宅小区全面实现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在农村广泛宣传低碳、科学、节俭、文明的生活理念,市、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农村环境卫生实行长效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良性体制,镇容村貌常年保持优美、洁净的常态化水平。

三是着力完善优质服务体系。围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专门成立“12345”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市、镇、村三级一体联动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城乡资源共享和“小事不出村,服务送上门”的生活目标。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八个一工程”,各镇中心社区的公益性室内文化阵地面积均超过2000平方米,并建有投资100万以上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江苏省率先实现数字电视“户户通”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市还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全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通过经济、文化、环境、实事共建等方式,把资金、项目、人才、信息送到农村,不断帮助农民开拓致富理念、提高健康水平、丰富文化素养。

四,实现了重教育灌输到育民惠民并举的迈进,形成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

一是安民心,在创建中倾听民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组织举办“暨阳湖畔听民声、街心公园问民情、小巷深处访民意”活动,直接听取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开设政风行风热线,每周定期安排市级机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媒体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建议和监督,听取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动迁安置、环境保护、实事工程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呼声。2005年以来,市民对政府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江苏各市中处于领导地位。

二是顺民意,在创建中设计民生。多年来,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经济转型的繁重任务面前,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顺应民意,易地新建了长途汽车站、第一人民医院、市民文化中心等实事项目,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此外,每年年初,张家港市文明办都要主动召集创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围绕市民关注的难事实事工程,结合落实分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性任务,全面梳理归类,分清轻重缓急,列出重点项目,优先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开放式住宅小区楼道亮化、防盗门更换、城区盲道规范化改造、中心菜场停车位设置等与群众生活、出行密切相关的难题,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创建成果。

三是解民困,在创建中改善民生。张家港市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近年来先后10次提高低保标准,目前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30000元和14000元,全市特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率100%。去年以来,张家港市第一时间响应中央文明办号召,部署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三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率先组织启动仪式。目前,我市11支志愿者分会、40支志愿服务总队,注册志愿者达11万人,占城市常住人口12%,成为开展大规模道德实践活动的强大生力军。

标签:;  ;  ;  

坚持不懈努力创造长信--实现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四大进步形成四种模式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