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目的:对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杭病毒治疗结合降温、降低颅内压、解除痉孪,降温、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纳洛酮与丙种球蛋白进行联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并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异常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意识转清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能更快控制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丙种球蛋白;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
引言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则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因多样,病情复杂,且容易留下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常规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临床效果不理想。以往研究证明,脑脊液内啡肤含量异常升高及免疫失调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院近年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纳洛酮与丙种球蛋白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讲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8±2.4)岁;发病时间为1~4d。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上病毒脑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采用抗惊厥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抗惊厥,脱水药甘露醇、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抗炎药地塞米松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病毒唑及抗生素控制感染,能量合剂、脑活素营养脑细胞,降温、吸氧、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必要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短期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纳洛酮与丙种球蛋白进行联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使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体用量为丙种球蛋白体重1.0 g/(kg•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5 d;纳洛酮体重0.03 mg/(kg•次),3 次/d,14 d 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儿惊厥、发热、意识障碍、脑脊液异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参考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级。显效:治疗4d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5一7 d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无效:治疗8d 以上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以显效与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及虫媒等。病毒侵人机体后通过血脑屏障及血循环进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实质,进而引起惊厥、发热、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研究表明,患儿脑脊液中内啡肤水平随病情进展逐渐增高,诱导自由基形成。同时机体宿主免疫反应失调亦在脑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纳洛酮为体内阿片类受体的拮抗剂,能有效的阻断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也能够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患儿苏醒;纳洛酮也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保护神经元,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丙种球蛋白含有IgG 抗体,用药后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病毒对机体的侵袭;中和体内的病毒抗体,丙种球蛋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抑制、中和、封闭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应而造成的损伤;保护神经细胞,阻断引起神经损伤的免疫反应。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异常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意识转清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能更快控制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世会.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8):67一68.
[2]雷霞.纳洛酮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10(1):83.
[3]赵瑞.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80-90.
[4]杨桂芹,郭金萍,梁秀霞.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0 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0):89.
[5]陈瑞.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13一114.
[6]李莲顺.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4):82 一83.
[7]刘霞.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86-87.
[8]丁涛.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254-256.
论文作者:谭贤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脑炎论文; 球蛋白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小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