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是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_中学生论文

早恋是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_中学生论文

早恋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早恋论文,特别关注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上初中是在八十年代初。当时我们上学男女不同桌,男女同学之间甚至连句话也不说,但“搞对象”引起的风波却传播得极快。我班一位比我大两岁的男同学同邻班的一名女同学搞上了“对象”,有关他们俩人的故事在同学中间传得很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场景是,这位男同学在晚上熄灯以后,等班主任查过房就在床头点起一支蜡烛,趴在被窝里写“情书”。似乎当时老师们没有怎么干预过这事,后来听说他们俩结了婚,并一直生活到现在,日子过得相当不错。那时我还不知道有“早恋”这么个词,只是心里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大胆,很出奇,倒没有想过这么做应该不应该,好像班里的很多男同学都抱着这种态度。但是必须承认,那个年代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只是个别的,尚未大面积蔓延开来,不似今天有如司空见惯一般。

诱惑,从低年级开始

后来,我从事了教育工作,当我开始关注中学生“早恋”现象,到几所中学调查的时候,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向我叙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所谓“恋爱”事实,使我感觉到:朦胧的欲望已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群体下移到了年龄偏低的少年群体。这一变化的意味是深远的,表明现在青少年性意识的萌醒比过去提前了。这样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于小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名叫刘倩的女生。为博取刘倩的“芳心”,于小超每天放学后都陪送刘倩回家,还经常买礼物送给她。在课堂上,坐在后排的于小超不听老师讲课,而是注意观察刘倩的一举一动,于是在于小超写给刘倩的一封“情书”里就有了这样的词句:“今天上课你笑了3次,笑得真开心,我也很开心。爱你的超。”于小超和刘倩的“恋情”被父母发现,是因为于小超偷了母亲的BP机送给刘倩使用,经不住母亲的再三追问,于小超最终供出了BP机的去向。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家长与老师经过协商,对于小超,刘倩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给他们调整了班级。

张冲是另一例小学生“恋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其时他正上小学五年级。年仅10岁的张冲和本班的另一名男同学同时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女生贺颖,为引起贺颖对自己的注意,张冲一连10多天向贺颖所在的班里抛洒硬币,展示自己的潇洒和风采。终于有一天他看到贺颖与本班的那个男同学一起骑自行车来上学,张冲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在校门口与那个男同学大打出手,被老师逮个正着。当老师批评他时,张冲还满有理地争辩说,“爱是唯一的,我不允许别人打贺颖的主意。”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或许有人会说,小学生哪里懂得什么谈恋爱,他们充其量只是瞎胡闹而已、而事实上问题也正出在这里,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出于好奇或是模仿成年人而搞起“恋爱游戏”,很容易做出荒唐的事情。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如果于小超和张冲的行为不被发现,再往后发生的事情就可能是不堪设想的。在我收集到的小学生“早恋”事例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男生主动向女生发起进攻,可见男生追逐女生的兴趣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因此,我们防范和化解小学生“早恋”的着重点也应该放在男生方面。

造成小学生“早恋”的原因,大概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深得少年儿童喜爱的那些缠缠绵绵的电视剧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去年很多家报刊都转载了这样一则报道:南京市一家幼儿园的一个小男孩。下午放学后“骗吻”邻近小学的低年级女生。具体情节很简单,这个小男孩看到对门小学的女生走出校门,便跑过去对她说:“小姐姐,我跟你说点事情。”等毫无戒备的小学生低头准备听他说话时,他突然在女生的脸上吻一口,然后马上跑开。到发现他“骗吻”女生时,这个小男孩已“作案”12起。询问“骗吻”的原因,这个小男孩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觉得很好玩。

一位幼教工作者向我道出了她心中的烦恼:“现在的幼儿园小孩懂的事情实在够多的,特别是男婚女嫁这类事竟然也常从幼儿的嘴中说出来,流行歌曲、电视剧甚至动画片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相当坏。前些年4岁的孩子几乎都会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这两年除去‘心太软’,就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好的儿童歌曲教过好多遍还总有不少孩子唱不完整。电视剧吧,卿卿我我的镜头太多,家长又不限制孩子看,连动画片里也掺杂着爱情故事。光是强调老师的教育作用,如果不净化周围的社会环境,老师教育的效果能有多大呢?”

对于这位幼儿教师的话,我是深有同感的。我们的孩子刚满6岁,正上幼儿园大班。有一次他对我们谈论起他们班的小朋友,并说到哪个小男孩跟哪个小女孩关系好,如数家珍一般,着实让我们吃惊。他看过电视剧后向我们提的问题更令人啼笑皆非,如“××和××为什么要亲嘴”、“什么叫谈恋爱”等等。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我隐约意识到了中学生乃至小学生“早恋”的起缘,尽管小孩子们在性生理方面尚未得到发育,但他们朦胧的性意识已初步显现,再加上外来环境轰轰烈烈的催化,对来自异性的诱惑视而不见那才怪呢!

中学生的“早恋”心态

上了中学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中学生自己对“早恋”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呢?

1998年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和北京某公司组织了一次“阳光季节——我的心里话”全国中学生有奖征文活动,在获奖征文中有几篇涉及到“早恋”问题,确实反映出了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来自西藏拉萨中学高二年级的胡晓斌在他获得优秀奖的作文中写道:“确切地说,我们都想获取异性的注意。所以,想恋爱的心态人皆有之。”“知道早恋的危害——误了功课;知道早恋会有泪水——或许彼此形同陌路。可是知道了又怎样呢?难道就不去想了吗?”的的确确,正值青春妙龄的中学生怎会不注意同班又相知的异性呢?尽管老师和家长一再地叮嘱要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其余的事情等到毕业以后再说,但中学生又怎能抑制住强烈的青春冲动呢?胡晓斌在征文中所揭示的矛盾心态我想是大多数中学生共有的,至于早恋是否会对个人的成长造成危害,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面对早恋的诱惑。

一般说来,中学生产生恋情的最大可能性是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即一方对另一方的某些优点近乎执迷地崇拜,进而把对方当作无比完美的人进行追求。这种“偶像崇拜”大致包含两种情形:

一是对身体面貌和言行举止产生的愉悦情感,比如长得很漂亮,或是很“帅”,很有风度等等极富吸引力的心理感觉,进而发展成恋情;

二是对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生产生敬佩心理,在比较和艳羡的过程中逐渐萌生爱恋心理。

由于中学生心理中的理想化成分比较多,他们追逐异性时所拥有的理想化色彩也就比较浓厚,所以学有专长的中学生对异性的吸引力相对大得多。一旦坠入爱河,学习上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便成了摆在那些“早恋”的中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胡晓斌在获奖作文中表露的无奈心态正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矛盾心理的真实体现,但矛盾并非是绝对不能化解的。或压抑住自己的感情专注于学习,或放弃学业追求恋情,人们把“早恋”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绝对对立的,不容得半点调和。事实上,实际情况远较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复杂,而不少“早恋”中的中学生已经成功地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了看似冲突的矛盾。

张婧与侯宝华是在高二的下学期确立起恋爱关系的。他们从上初中开始就一直在同一个班,活泼大方而在学习上又名列前茅的张婧曾成为几个男生心目中的“偶像”,侯宝华从考上高中的那一天就暗恋上了张婧。不大爱说话的侯宝华做起事来有条不紊,学习很勤奋,经常向张婧请教数学难题,时间一长博得了张婧的好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侯宝华给张婧写了一封求爱信,以情真意切的词句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张婧主动约侯宝华到公园散步,在那里她们俩海誓山盟相伴终生。

然而,这个学期的情况非常糟糕,由于他们把时间过多地用在了谈情说爱上,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快。距离高考只剩下了一年的时间,双方父母向他们亮出了“红牌”。此时的张婧和侯宝华才从恋爱的热度中清醒过来,他们虽然还在约会,但已没有了卿卿我我的柔情蜜意,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在一起更多的时间是交流学习体会,帮助对方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经过高三一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携手跨进了同一所大学的校门。

“把爱留住”,不仅仅是歌词中的美丽承诺,也是处于青春躁动之中的中学生们所应细心体悟的。爱是人类情感中的至真至纯,由爱所激发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两性之爱更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

胡志勇现在是某省重点大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个头不高,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当我问起他的早恋史时,他显得很难为情。他说他的女友是他以前高中时的同学,在北京一所大学读书,比他高一届。自上高一他就迷恋上了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1名的这位高二女生,她那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令他神魂颠倒,于是他一连给她写了3封求爱信,但都如泥牛入海不见动静。最后胡志勇鼓起勇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截住了这位女生,当面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哪知她用嘲讽的口气对他说:“你有什么值得我爱的呢?成绩平平,别的方面也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人还算老实。”一席话说得胡志勇无言以对,他发誓要把学习搞上去。

后来的事情怎么样呢,我继续追问胡志勇,他又讲了接下来的事:“我拼命学习了一个半学期,升高二时我的成绩进了全班前10名,而且还在一次省里组织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凭着这些成绩,我与张琳(那位高二女生的名字)摊了牌,她接受我做她的男朋友,但强调不要过多地接触,以免影响学习。她还表示要等我考上大学以后再把我们的关系深入发展下去。”

“说实话,正是张琳的爱使我在学习上加倍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胡志勇最后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动,看来高中生对待“早恋”的态度已趋于理性化。

我们惯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对中学生的“早恋”行为进行指责,更有甚者将学生的“早恋”与个人的思想品德考核联系起来,似乎一旦涉足“早恋”便立刻变成了坏孩子,如此绝对化的认识是很不正确的。说“早恋”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害,对班风、校风建设有损,大体上是不错的,但我们不能把危害程度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据我在一所普通高中德育处收集到的材料来看,近3年这所学校共处理学生违纪108起,其中涉及到“早恋”的只有15起,最严重的一起是两个男生因一个女生而争风吃醋诉诸武力。至于“早恋”对学习造成了多大的不利影响,这所中学的老师们都认为存在不利影响,有极个别的学生耽于谈情说爱。

老师和家长:你们如何看待“早恋”

无论对“早恋”做何种解释,老师和家长一般都对“早恋”持反对态度,并在实际行动中阻挠“早恋”的发生。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了极端性的强制措施,禁止与异性同学进行交往,特别是女生家长在这方面防范甚严,尽力防止自己的孩子有“出格”行为。有如防贼一般提防着自己的孩子,限制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心理上的畸形发展。

“阳光季节——我的心里话”征文的另一名优秀奖获得者,来自辽宁抚顺一中的高二学生周扬向老师和家长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希望师长们能多理解我们,摆脱‘男女授受不亲’的落后封建意识,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应一棒子打死,而应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才真正有利于我们身心的成长。”我非常赞同周扬同学的意见,单纯采取防和堵的办法终究行不通,疏导才是好办法。

我在中学教书的那几年里,碰到过两起女生上晚自习“脱逃”的事情。这两个女生的家长平时都对她们管得比较严,如果发现她们与男同学有多一些的接触,立刻加以训斥甚至施以拳脚。但这两个女生都利用来学校上晚自习的机会偷偷跑出去与男同学“约会”,其中一个女生持续了近两个月才被发现。她们的做法十分简单,向家长谎称晚上到学校上晚自习,而向老师说晚上要在家学习,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差就被她们利用来会朋友。直到期中考试过后,我与她们的家长见面通报她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时,才知晓她们如此隐蔽地逃脱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作为老师和家长不仅不应当设置障碍,反而应该加以支持,做好引导工作。从密切的同学交往到恋爱关系,可以说是比较自然的发展过程,如何把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控制在正常交往的范围内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习惯用说服教育和强制性的纪律约束这两种方式来防止中学生的“早恋”倾向,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

空洞的说教,像“早恋”会影响学习,缺乏社会经历的恋爱不可能长久,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要急着谈恋爱等等,根本不可能对中学生的恋爱心理的形成起到丝毫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纪律约束如规定谈恋爱要受到纪律处分,造成恶劣影响者要开除学籍等等,也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学生的恋爱行为。对于师长的说服教育,学生们即使嘴上不说出来心里也会这样想:你们说的我们都理解,可我们实在无法抵挡得住爱的诱惑。对于一再申明的学校纪律,学生们的感受非常强烈,只要没有造成人人可见的后果,纪律是奈何不了谁的。

无论是说服教育还是纪律约束,在对付中学生“早恋”这一点上都显得苍白无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正如前引胡晓斌同学的那句话,“想恋爱的心态人皆有之”,又怎么能压制得住这强烈的本能冲动呢?所以,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正视孩子们的深层心理意识,承认中学生的恋爱心态是正常的,以此为前提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不要过多地抱怨社会环境给予中学生的不良影响,努力从改善家庭氛围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气氛上寻找克服中学生“早恋”倾向的途径。

根据我的了解,纯粹出于无聊或寻求刺激的动机涉足“早恋”的中学生不是没有,但所占比例实在很小。把有“早恋”行为的中学生视为调皮捣乱的坏孩子也不妥当,因为他们很多人平常的表现很规矩礼貌,还有不少学习成绩上乘者。看来,减轻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才能转移注意力,有效阻抑“早恋”现象发生。

对于中学生“早恋”现象,人们的议论够多的了,但我的感觉是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生存状况了解得很不够,包括本文在内,大多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中学生的事情,是不是应该更多地站在中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呢?

标签:;  ;  ;  ;  

早恋是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