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3D打印工作室 湖南长沙 410015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诊断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分析各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72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经MRI和CT检查结果,比较MRI和CT早期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结果:CT未发现任何异常9例,Ⅰ、Ⅱ期共计15例,阳性检出率为62.50%(15/24);MRI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3例,Ⅰ、Ⅱ期共计21例,阳性检出率为87.50%(21/24)。MRI与CTⅠ、Ⅱ期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MRI总检出率95.83%(69/72),CT总检出率87.50%(6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3,P=0.070>0.05)。分别比较MRI与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相关影像学表现,发现“线样征”或“双线征”,骨髓和(或)关节囊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RI与CT发现骨小梁结构模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明显优于CT,MRI具有较高的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MRI;CT;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缺血的最终结果。股骨头出现缺血,继而坏死,随之慢性损伤与修复中出现股骨头塌陷以及髋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当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以及髋关节的退行变时不利治疗与预后,但在缺血早期及时诊断与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股骨头缺血进一步发展。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主要的有效方法,如X线照片、CT及MRI等。但X线照片不能准确的显示股骨头坏死早期病变情况[1]。CT和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方法。本分析以我院放射影像科收集的病例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与MRI早期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放射影像科进行诊断的5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44例单侧及14例双侧有如下表现:疼痛且活动后加重,疼痛为阵发性及持续性加重,部分患者疼痛有向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放射。患者有不用程度髋关节僵硬和下肢活动受限,外(内)旋活动时受限明显。其中男性例,女性例,患者的年龄介于18~76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8.46)岁。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
1.2 方法
58例患者均行双侧髋关节MRI和CT检查。CT: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 40螺旋CT及美国GE Bright Speed螺旋CT,扫描自髋臼顶部至股骨小转子水平,层厚5mm,层距5mm。MRI: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vo 355 1.5TMR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体部线圈,层厚5~6mm、层距1mm,行双侧髋关节横断面及冠状位扫描,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及T2脂肪抑制成像。
1.3 评定标准
影像学分期诊断参照标准[2,3],共分为5期。0期:CT及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Ⅰ期:平片阴性而 MRI 检查阳性;Ⅱ期:股骨头外形正常,CT及MRI均可见囊变和硬化表现;Ⅲ期:可见一定程度的软骨下塌陷或股骨头变平;Ⅳ期:关节间隙变窄及髋臼继发退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17.0,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患者72髋全部同期进行MRI和CT扫描。按照评价标准,CT未发现任何异常9例,Ⅰ期和Ⅱ期共计15例,Ⅲ期26例,Ⅳ期22例,Ⅰ期和Ⅱ期阳性检出率为62.50%(15/24);MRI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3例,Ⅰ期和Ⅱ期共计21例,Ⅲ期26例,Ⅳ期22例,Ⅰ期和Ⅱ期阳性检出率为87.50%(21/24)。MRI与CTⅠ期和Ⅱ期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MRI总检出率95.83%(69/72),CT总检出率87.50%(6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3,P=0.070>0.05)。具体见表1。
分别比较MRI与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相关影像学表现,CT发现“线样征”16例(66.67%),MRI发现“双线征”22例(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0.05);CT发现骨髓和(或)关节囊水肿11例(45.83%),MRI为23例(95.83%),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4.521,P=0.000<0.01);CT发现骨小梁结构模糊18例(75.00%),MRI为21例(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分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一般因外伤导致股骨头血供不足或完全中断而出现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目前具有病因尚不明确,但也都归根于与股骨头血供障碍有密切关系。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不是及下肢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伴随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且活动后可加重[4,5]。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及时纠正股骨头缺血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CT的优势在于:①能划定坏死骨的范围以及松质骨吸收情况;②可清楚的显示股骨头中央部硬化改变;③股骨头坏死的硬化改变与坏死部位的脂肪以及硬化部分内侧的肉芽组织在CT下可显示出高密度的硬化带,这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④CT可发现骨皮质以下因缺血造成的微小骨折;⑤检查成本相对较低。CT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成像参数较单一;②不能清晰的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③需要观察关节周围软组织需要增强扫描,但需要注射造影剂。本分析中,CT发现高密度的硬化带的“线样征”16例(66.67%),发现骨小梁结构模糊18例(75.00%)。
MRI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也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坏死中央部位硬化可呈现低信号,硬化内侧修复时出现的肉芽组织可因充血显示出高信号,而坏死部位中的脂肪组织显示出高信号,因此T2加权可观察到“双线征”,这与CT下显示的高密度的硬化带具有相同的意义。笔者认为,MRI的主要优势在于:①对股骨头周围软组织改变具有更清晰的显影;②MRI能进行多层面、多轴位及多参数扫描,病灶情况反映更全面;③观察早期骨小梁结构的模糊改变相对可靠;④股骨头坏死早期关节内积液明显,MRI能更清晰的显示关节囊内积液;⑤MRI可辅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学的评价,为分子生物学等的诊断提供帮助;⑥几乎无辐射危害;MRI发现“双线征”22例(91.67%),发现骨小梁结构模糊21例(87.50%),特别是骨髓和(或)关节囊水肿检出率高达95.83%。
国内崔保刚[5]分别观察76例(114髋关节) CT和MRI的检查,结果显示二者总体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6]患者检查的敏感性达到88.46%(23/26),而CT只有65.38%(17/26),二者具有差异(P<0.05)。本分析结果显示,MRI与CT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3,P=0.070>0.05),但Ⅰ、Ⅱ期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且MRI发现“线样征”或“双线征”,骨髓和(或)关节囊水肿与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与上述文献基本一致。
因此,MRI与CT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明显优于CT,MRI具有较高的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吉华,纪清连,左书耀,等.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显像与MRI和X线平片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8,24:199-202.
[2] 康鹏德,裴福兴,王坤正.股骨头坏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8(21- 22):1737-1739.
[3] Mitchell DG,Rao VM,Dalinka MK,et al. Femoral head avascular necrosis;correlation of MR clinical findings[J].Radiology,1987,16(2):709.
[4] Iida S,Harada Y,Shimizu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edema and collapse osteonecrosis [J].ARJ, 2008,174:735-743.
[5] 崔保刚.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4):366-369.
[6] 张晓波.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512.
论文作者:蔡立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检出论文; 关节论文; 意义论文; 差异论文; 发现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