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特别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水利在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几十年的有效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维护乡村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中国的乡村水利工程还面临着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建造以及管护经费缺少、工程建造质量不高、工程效益能力缺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消除这些制约乡村水利发展的短板,有必要对中国现行乡村水利工程建造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树立乡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
1改革的困境
1.1制度
1.1.1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很多专家研讨了农田水利准则变迁的进程,以为现行农田水利准则存在某些错位,影响了运营者做法以及运营功率。童洁等提出中国农田水利准则变迁受两种经济体制的影响,出现显著的路径依赖,而路径依赖会发生确定效应。她考察了变革开放前后30年中国农田水利准则变迁的历程,以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致使农村自己的社会责任与认识逐渐下降、“一事一议”和“农村用水者协会”没有将农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分税体制变革把农田水利的出资与办理重担推向市场,致使国家出资越来越少,监管不到位,过度重视出资回报率高的大型水利设备,造成农田水利的畸形发展。
不论是准则上的平衡机制不断被打破、权责利联系的含糊仍是途径依靠的确定效应,可以显著看出准则对于变革的主要影响。准则变迁既为变革供给方向,也是变革的意图。
1.1.2农地制度与农田水利
除了农田水利准则的缺点是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窘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专家也注意到农村土地准则革新对农田水利的影响。贺雪峰等以为,在当时以承揽为基础的细碎耕地上,农户不可能独立处理农田水利的供应。其因素在于现行的农地准则是以家庭承揽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央要求赋予农民长时间、安稳、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第一轮承揽以及第二轮承揽都着重土地使用权安稳不变,并以《土地承揽法》法令的方式固定下来。经过实施“划片承揽”农地的调查,发现该方式不只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调动了农户以兴修水利为主的农田配套根底设施建造的积极性。由此,他以为“划片承揽”重构提供了公共物品的责任制,处理了农田工作的劳作鼓励问题。
1.2组织
1.2.1用水者协会及其他组织
用水者协会是同一途径控制内的用水户一起参与构成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能够完成农民对灌溉管理活动的有效参与,是当今国际上倡导的水利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孔祥智等经过博弈模型逻辑剖析及计量模型定量剖析,得出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意愿受其农业经济活动特征要素的影响。除了用水者协会,还有一些由农户构成的小型自立组织也起到了相应的效果。王亚华基于方针履行的视角剖析用水者协会变革的进程,以为我国的灌溉管理变革,应当坚持量体裁衣以及准则多样性的原则,防止“一刀切”式地推广用水者协会。
1.2.2村级组织
刘岳等以为,农田水利的准则规划是根据职责的平衡机制,要判定职责与平衡农田水利中各方利益,有必要使用具有强大统筹能力的村庄组三级安排。在当时安排上,村庄两级失去了统筹能力,“去安排化”的趋势是农田水利陷入困境的一大因素。陈辉等以安徽省长丰县的两个存在为个案,以为村级水利体系中,村级安排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能够表现“统”的效果对接大水利。而撤销农业税致使了“统”效果的弱化,村庄水利安排性降低,水利公共性从村级安排开端分裂。假如将用水者协会等安排与村级安排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前者带有自觉性,更多的是由利益绑缚促进的,一旦某个利益环节链条开裂,则自觉性安排将会名存实亡;而后者虽然是乡民自觉的自治安排,然而其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和强制力,在当下的村级安排中,因为国家权力的退出以及农田水利转移付出,以直补方式发放给农户自己,致使村级安排统筹才能削弱,然后丧失了政治的强制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上两个安排是当时农田水利办理体制改革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社会
1.3.1乡村性质的影响
罗兴佐等以某村庄为例,从村庄性质下手,调查了村庄水利的社会基础。他以为,该村庄这一类“缺乏分层与缺失回忆型村庄”,乡民变成原子化的自己,进而致使村庄管理中盈余型经济与瘫痪村庄的循环,村庄水利出现显着供应缺乏。村庄的性质虽然会影响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但是却会给组织体制带来立异的空间,如划片承揽这一类重构责任制的组织体制和准则。
1.3.2社会环境的冲击与个人异质性的凸显
除了乡村性质及其地域性的文明导致社会性因素对小农水管理体制变革困境的制约,社会环境的冲击及个人异质性也影响小农水管理体制的变革。谭向勇等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使农业的弱质性凸显,一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本质降低,另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将添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放在进步非农收入上。而农业的弱质性弱化了底层政府和农民对小农水设备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2.1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指导方向,在现有体制基础上建立或重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强调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明确相关管理主体的权限、责任和义务。
2.2建立财政主导、多元筹资的工程投融资体制
积极选用调整财政支出构造、拓展资金渠道等多种方法做好各级财政投入在乡村水利建造中的主导作用;采纳水价变革、让渡收益以及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鼓舞和招引社会资本参加乡村水利工程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支撑农人以“先建后补”或“民办公助”等方法参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造;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商品创新,从信贷、稳妥等多方面支撑乡村水利工程建造的发展。
2.3建立法人负责、统分结合的工程组织实施方式
依据乡村水利工程的不同项目类型、规模及散布特色等,以建管一体的准则组成项目法人,全面担任项目的安排施行;量体裁衣,依据项目类型、大小等特色使用独立、委托、打捆的方法灵敏使用招标招标制;完善合同制以及监理制,保证工程建造进展、质量和安全。
2.4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
以省水利厅为主,担任拟定有关的管理制度、方针以及规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细化和执行具体的实施办法;依据工程设备的规划、运用年限、无缺情况等,合理评价工程资产,并发放产权证书;依据不一样乡村水利工程类型、规划、性质等清晰管理权和运用权,切实执行工程管护职责。
2.5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
量体裁衣采纳专业化会集管理以及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方法;从“以事定费”逐渐过渡到政府托付采购或竞争采购的政府采购水利公共效劳形式;经过承包、租借、股份协作等对小微型乡村水利工程实施市场化形式;组成用农民水协作安排对村内联户、村团体兴修或跨村工程完成自管形式。
总之,乡村水利建造和管理体系机制变革是一项系统性、前瞻性以及归纳性工程。只要遵从准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基本原则,联合乡村水利工程建造以及运转管理变革要点使命,归纳考虑体系变革的基本要求,统筹各种复杂关系融入开展的整体结构,提出施行途径以及切实有效的变革办法,才能够完成体系变革的意图,构成乡村水利建造和运转管理顺利运转的体系机制,推动工程建造与运转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保证乡村水利工程建造和运转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实践及其困境——基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5,04:78-86+112.
[2]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
[3]张进华.我国农田水利政策变迁及其绩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4]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论文作者:李瑞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乡村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村庄论文; 准则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