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 276800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自2010—2014年收治的多例TOBS临床资料,根据其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基底动脉尖征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TOBS的预防及预后提出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特点;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00-0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是一种特殊的缺血型脑血管病,约占脑梗死的7.6%。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而且发病凶险,病情危重,预后极差[1]。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
1 病因
一般为栓塞性,根据Sato的资料,13例中至少有8例为栓塞(占61%)。栓子来源于心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或近端椎基底动脉系统[5],也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其他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梅毒、饮酒等。
2 临床特点及表现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2]。由于供应脑干首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端的血管,并直接从大血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见。TOBS临床表现主要有:波动性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眩晕常为首发症状;肢体瘫痪程度轻;视觉障碍;急性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6]。
3 影像学CT扫描特征
双侧丘脑对称性成蝶形低密度灶,多位于丘脑中心部位,主要局限在板内核、中央中核之间。以头颅影像检查,显示脑内囊结构梗死,累及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2个以上梗死灶。
现将我们多年收治的24例TOB分析如下。男18例,女6例。年龄40~80岁,平均60.14岁。既往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5例,脑血管病7例,高血脂9例,吸烟、饮酒嗜好10例,活动时发病17例[7]。24例均做头部CT扫描,其中18例做MRI检查。结果显示脑内多部位梗死。累及的部位依次为丘脑18例,中脑16例,小脑11例,枕叶9例,颞叶5例,桥脑1例,内囊后1例。双侧病灶18例,单侧病灶6例。18例患者MRI与CT相比,均发现了较多的病灶,尤其是脑干、小脑等后颅凹病灶[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如下:
病例1 女性,77岁。语言不清6年,加重3小时,发病以来睡眠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头颅CT检查示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低密度灶,如图1所示:
图1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低密度灶影像图
病例2 男性45岁。说话不清2个月;舌活动受限1月;头晕1年,中午重。颅脑CT显示脑干多个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如图2所示:
图2脑干多个低密度灶影像图
其他一些病例的典型图像如图3所示:
图3 TOBS病例典型图像
除丘脑梗死外,枕叶、小脑、中脑和颞叶内侧也常见到梗死灶,但发现率较小,这主要由于CT对后颅窝扫描存在伪影干扰,分辨率低。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方位成像,尤其对后颅窝病变更为敏感,所以MRI对TOBS定位更精确,且能极早期检出病灶,有时发病后即能检出梗死灶,大大提高了早期确诊率,因此对怀疑TOBS的病人应首先选择MRI检查。
4 分型
Caplan将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Martin将TOBS分为4型:双侧背侧丘脑型(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枕叶颞叶型(视野缺损)、脑干上部型和小脑型。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或先后出现[4]。
5 诊断
(1)急性起病,迅速进入高峰;(2)出现5条血管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征象,影像学提示该供血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梗死灶,尤其是双侧对称分布;(3)相关背景因素的存在。
6 治疗
目前最新观点认为,TOBS的早期治疗应积极采取溶栓,动脉溶栓效果最佳,静脉溶栓效果次之,未能溶栓者常预后不良;辅以抗凝,清除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脑保护等多种途径治疗[8]。
7 预后
本病的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国外报道严重残疾率为23%,死亡率为42%。近期的国内临床报告显示死、残率有所下降[9]。考虑与临床医生对TOBS认识水平的提高,早期诊断率增加,诊疗手段的更新有关。
小结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CI,损伤部位多,临床表现复杂;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往往伴有波动性意识障碍及眼征。早期发现有一定难度,潜在风险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病一般预后不良,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如果及时准确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丹峰,张蕾,于志娟,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2 ,23(2):93.
[2]孙吉山,崔英英.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 ,13 (6):373.
[3]瞿明,钟静玫,董曼丽,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02 ,23(2):93.
[4]赵志芳,刘素玲.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 ].洛阳医学院学报,2001 ,9 (3):244.
[5]EckertB,KochC,ThomallaG,etal.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treated with combined intravenous Abciximab and intra-aterial tissue plasminggenactivator:report of 3 cases[J].Stroke,2002,33(5):1424-1427
[6]Boy S,Isenhardt K,Gandill K,etal,Interventiongal endovascular therapy(stenting)for residual stenosis after lysis of the basilar artery[J].Nervenarzt,2005,76(12):1488,1490-1492,1494.
[7]王金艳.基底动脉尖综合症21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M].2008,23;937.
[8]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23-225.
[9]BrandtT.Diagnosis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 review[J].ClinExp Hypertens,2002,24(7-8):611-622
论文作者:郑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基底论文; 动脉论文; 脑干论文; 丘脑论文; 枕叶论文; 综合征论文; 影像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