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建筑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前期设计阶段、实际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建筑规模日益增大,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建筑内进行生活、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因此,严格把握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这一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内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投标签约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与结算阶段、用后服务阶段等五个阶段的管理。
投标签约阶段的主要工作及管理目标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针对该工程项目编制既能使企业盈利、又有竞争能力可望中标的投标书进行投标;若中标后,则与招标方依法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根据企业及工程项目需要组建项目部、配备相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阶段主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做好动态控制管理,保证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文明等目标达到验收交工标准。
竣工验收与结算阶段主要对竣工工程进行验收交工,整理移交竣工文件,进行结算。
用后服务阶段主要在合同规定的责任期内进行保修工作,并对使用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1前期设计不合理影响后续施工
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是后续施工的有效保障。但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设计不合理影响后续施工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设计方在设计时没有联系实际,在设计前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得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在设计方案前,由于使用方未与设计方进行有效沟通,没有明确建筑的用途及功能,导致设计出来的方案不符合使用方的要求,施工方按此施工,后续若需要进行返工,必然会影响施工的效率,降低工程的质量,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2.2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工程项目高效平稳地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成本、进度等方面的压力,经常会形成“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忽视项目实施环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因为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技术交底、材料进场审批、人员培训等重要环节流于形式,自然也就无法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各种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行为影响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方通过招投标,把工程项目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发包给了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承包人。但是,如果承包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又将工程项目转包给第三方施工,而实际施工人通常不具备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施工资质、技术力量和施工组织能力;另外,转包方要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有的工程被层层倒手转包,费用经过层层扣减,最终能够用在工程项目上的资金越转越少,实际施工人只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缺陷。有的实际施工人看到工程款太少,做下去也是赔本,索性中途停止施工。另外,工程转包增加了中间环节,必然增加了工程项目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3.1加强项目前期管理
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使用方应提前介入,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明确项目使用需求;同时,设计人员应根据项目现场施工环境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协调项目使用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根据实际施工现场土建及后续设备安装情况,做好管道孔洞的预留,在交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后续施工。
3.2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
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组织保证和管理前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和人员数量上的保证,二是人员素质的保证,三是管理制度的保证。一方面要有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强制性管理,确保工程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要针对材料进场检验、人员培训、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工程变更等方面建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制度办法,规范现场施工行为。为保证制度能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
3.2.1材料进场管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材料检验主要针对现场所需的管道、阀门等材料进行检查与验收,包括材料的尺寸、大小、材质、型号以及密封和强度的试验等,材料必须经过相关上级部门的检验并取得合格证,并经过监理单位签字确认才能使用。
3.2.2人员培训管理。由于施工现场工人数量变化情况较大,工人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统一的培训制度,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定期对工人进行培训,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成册。
3.2.3工程变更管理。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明确不同金额的工程变更签证审批的权限以及审批时限,避免因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工期。
3.2.4现场质量管理。现场施工必须按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对工人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并且定期对已完成部分进行检验,只有质量合格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
3.2.5安全文明管理。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现场安全生产教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得以进度、成本等理由压缩安全生产投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杜绝一切违章操作。
3.2.6竣工验收管理。在项目施工的后期,施工单位需邀请项目使用方、管理方相关负责人参与工程的收尾工作。要对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进行试运行,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正式验收前解决。同时,要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记录资料提前整理归档,做好移交准备。
3.3妥善处理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等行为
因为工程转包违法法律规定,侵害建设方的合法权益,因此,转包合同总算隐藏在暗处。项目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承包工程项目部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在承包人单位备案、是否与承包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是否由承包单位签订等方面去识别项目承包人是否存在非法转包的行为。若发现工程承包单位存在非法转包行为,应根据实际施工人的技术力量以及施工组织能力,判断其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束的标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建设方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要提高人民生活工作质量,那就必须确保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质量安全、稳定。在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准备、实际施工以及后续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总结过去的施工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磊.建设方处理工程转包的法律方式和结算技巧.建筑. 2011.11.
[2]李建章.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抓好直属水利工程建设——访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局长王文珂.中国水利. 2008.04.
论文作者:何剑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