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方式治疗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滕清华1,陈伟高通讯作者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市 330006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下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中,总结并阐述三种不同方式治疗路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下颈椎脱位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按照患者的伤情分为3组。观察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不同手术方法、术式及其预后。结果:较术前,三组的椎体间滑移距离、平均cobb角、JOA评分均不同程度上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上,C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中,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更好的充分减压、坚强固定,为脊髓的恢复创造条件,值得应用。

【关键词】三种方式;下颈椎脱位;临床疗效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下颈椎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在下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中,总结并阐述三种不同方式治疗路径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下颈椎脱位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5.2±2.4)岁。损伤类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15例,压砸伤3例。其中手术方法按照患者的伤情分为3组,即:前路手术组(n=14)、后路手术组(n=8)和前后联合手术组(n=14)。三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下颈椎脱位患者的诊断标准[1];均没有出现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同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出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肾、肝疾病;排除存在精神病史或者是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排除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4方法

1.4.1A组

A组患者应用的是颈前路手术内固定路径,通过右侧颈横切口,从内脏鞘、气管、颈动静脉血管鞘间隙进入,将移位骨折椎体、损伤的椎间盘展开有效的定位[2]。第一步:用尖刀将手术节段的椎间盘组织切开,应用小刮匙向深部逐渐清刮到椎体后缘;第二步:应用2mm枪状咬骨钳,将椎关节内椎间盘组织清理,安置Caspar撑开器,置钉方向需要呈现内聚10-20插入椎体同时,最大程度上撑开,把小刮匙在椎间隙插入,同时和下位椎体后上缘接近,将上位椎体前上缘作为支点逐渐撬拨,确保其有效的复位,并且放松撑开器,同时将头架调整,确保其颈后仰,在成功完成后,选取三面皮质骼骨骨块植骨,同时借助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展开固定,在复位失败的情况下,逐渐往将下位椎管内移位的椎体切除,构建槽式减压再植骨内固定。

1.4.2B组

B组患者应用后路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路径,于颈后正中切口,从棘突中部,将棘上韧带切开,逐渐向两侧剥离,将脱位节段的上下关节突、椎板显露出来,将交锁关节处软组织清理,布巾钳将脱位关节上位棘突提拉,往下远端向下位棘突推压,并且借助颈椎骨膜、窄骨刀子将上下交锁关节突中剥离,并且插人,逐渐撬拨,确保其复位,在复位后维持颈椎过伸位,在脱位节段上下侧块,利用钢板牢固固定。按照MRI检查后方存在嵌压的情况下,展开椎板减压,在关节突、后柱椎板骨折严重时,融合侧块钢板两侧植入自体骼骨骨碎粒。

1.4.3C组

C组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路径,第一步俯卧位行后路交锁关节复位,在完成复位后,借助侧块钢板进行牢固固定,也可以应用粗丝线、钢丝将棘突捆扎,同时固定避免再滑脱。第二步:翻转体位,和颈前路手术常规切口一致,将损伤的终板软骨、椎间盘组织切除,在塑形后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骼骨骨条块植入后,按照实际的损伤情况、后路固定路径、椎体稳定性来决定展开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固定[3]。

1.4.4术后处理

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应用抗生素,术中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 mg)冲击治疗,术后24-72 h拔除引流,带颈托保护,2- 3 d展开坐起康复锻炼,带颈托2个月。在术后3 d,3、6、12个月拍摄X线片,进行复查,掌握颈椎植骨的生理曲度、愈合、神经损伤恢复情祝。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SP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三组手术方式相关参数对比

较术前,三组的椎体间滑移距离、平均cobb角、JOA评分均不同程度上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三组手术方式相关参数对比

2.2三组临床指标的对比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上,C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2。

表1 三组临床指标的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一般伴随着颈髓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截瘫的出现,后果严重[4]。本研究结果显示,较术前,三组的椎体间滑移距离、平均cobb角、JOA评分均不同程度上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上,C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颈前路手术减压切除椎间盘后对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综上所述,在下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中,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更好的充分减压、坚强固定,为脊髓的恢复创造条件,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治国,娄宏亮,黄鑫,等.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40-41.

[2]刘勇,张国华,兰天亮,等. 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三种手术方式[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6):1461-1464.

[3]张国强,鲁世保,杨林,等. 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110-112.

[4]张为明,张渡宏.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2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10(s2):103-104.

[5]刘勇,卲川强,陈长春,等. 不同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J]. 实用骨科杂志,2015(6):481-485.

论文作者:滕清华1,陈伟高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三种不同方式治疗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滕清华1,陈伟高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