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养护与管理中不仅会遭遇病虫害问题,还会因为植物生长规律出现其他病害问题,我们在园林管理中要提升养护科学性,通过病虫害防治、科学地浇水与施肥规划、季节性养护等措施来提升绿化植物的生长效果,为园林景观的长久保持提供助力。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护
一、导致园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分析
导致园林出现病虫害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样,但其中影响最为巨大的因素无疑是如下几点:第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会导致园林出现多种病虫害,如气候交错边缘地区为病虫害提供了更多的寄主植物源,当温度上升之后,很多病虫害开始流行,进而导致园林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第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众多污染物会降低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使之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第三,植物多样化。在园林绿化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绿化目标,部分设计师会引入一些非原生植物,此举有利于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然而引入的新植物可能存在某些病虫害,进而导致病虫害交互问题,并增加病虫害面积和复杂程度。第四,人因素。人对园林绿化系统能够产生极强的干扰力,人因素会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失稳问题发生,进而降低园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园林绿化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
园林管理部门要结合病虫害的实际防治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植被养护人员持续违规操作。例如,当园林管理部门要组织养护人员进行农药喷洒预防消灭害虫时,必须督促配制农药和喷药人员认真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穿戴好各项防护道具,避免农药对身体产生伤害。喷药过程要规范操作,防止农药喷到他人。
2、病虫害检疫
在园林绿化中,面对病虫害问题更多的是要加强病虫害的检疫,促进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要求相关园林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检测园林植被,定期加强检测,一旦发生病虫害,必须要对发生病虫害的植被进行诊治,同时又要防止发生病虫害的植物对其他的园林植被产生危害,防止病虫害的蔓延。病虫害检疫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鉴别,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提高园林绿色植物的健康生长。
3、科学使用病虫害治理方法
3.1物理诱杀法。①灯光捕杀。比如蛾类、蝶类、金龟子等许多害虫都喜欢在光照强烈的地方活动,在这些害虫的成熟期利用灯光诱杀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会比较好。②毒饵捕杀。对于喜好糖酯等液体的害虫,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一喜好,将素养剂加入到它们喜欢的食物中做成毒饵对害虫进行捕杀,也会取得显著效果。③人工捕杀。使用人工方式利用简单装置捕杀害虫,非常容易操作,这种防治措施尤其在大规模泛滥害虫时效果最好。比如捕杀孵化幼虫、摘除树叶上的卵块、挖除樟树下土壤中的蚕蛹、刮树干捕捉天牛幼虫等等。
3.2生物防治法。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来实现对园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物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一种生物来遏制另一种生物的生存。而当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的三大类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以鸟治虫等。这种生物防治法主要能够针对那些病虫害密度较小的园林植物,在其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且效果较好。
3.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具有大面积严重突发害虫时能够高效快速执行防治处理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適用于机械化大规模操作,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比如造成害虫产生抗体无法长期控制、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需要时间点精确,减少泛滥使用农药,降低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园林绿化科学养护策略
1、优化园林施工
影响园林绿化施工的因素十分多样,然而由于当前阶段很多施工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在园林绿化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对园林土壤、基肥等均未能严格控制。还有一些建筑机构甚至直接在园林绿化土壤之下填充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不仅会影响绿色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既增加了苗木死亡的概率,也给园林绿化养护设置了一定的障碍。正因为此,想要保证园林绿化养护质量,需从根本出发保证园林施工质量,园林必须兼顾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还必须具备高质量、低成本特性,要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为随后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展开创造条件。
2、统一园林施工和养护
园林施工以及园林内部植被养护都需要有相应的设计理念作为支撑。具体来说,园林施工设计是指导园林施工在组织管理和技术帮助下完成设计内容、并将施工设计图纸内容具体化的操作过程;园林绿化养护可以被认为是对园林设计理念的再一次优化,是保证设计理念彰显自身个性的有效手段。正因为此,想要保证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尽如人意,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有意识的将园林施工与园林绿化养护统一起来,在园林施工时就应该有意识的考虑后续的园林绿化养护问题,如考虑植被所需土壤、考虑植物所需阳光、考虑植物生长隐蔽等,要使得前期的园林施工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后续的园林绿化养护,如此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返工,才能够提高园林绿化的价值,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管控
由于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管理不善问题,导致施工团队为了缩减成本,所使用的基肥、技术人员都不符合工程要求,施工质量大打折扣,甚至部分施工团队不顾园林生态环境安全,为了对景观结构进行土壤换填,在绿化施工中进行了建筑垃圾的填埋操作,不仅严重影响了园林工程中的环境,同时由于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还会降低绿化植物的成活率,造成了园林绿化效果差的情况,也加大了后期园林绿植养护与管理的难度。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做好科学管理,要在平衡经济性以及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园林绿化的审美效果,施工中必须保证绿化植物种植操作的科学性,同时要保证苗木健康与品种符合当地园林需求,要选用合理的肥料,绿植移栽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绿化施工规范要求,并与后期养护员工进行沟通,保证后期浇水、施肥更加科学,苗木成活率更高。
4、把握养护要点
园林绿化中种植着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不同植物有自身的特性,对阳光、温度、水、土壤等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植物更好的生长,养护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不同植物品种的特性,要牢牢把握植物养护要点。在浇水时除了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土壤干湿度、空气湿润度等因素,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浇水的方式。与此同时,浇水的方式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夏季植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大部分的植物都应当适当的多浇水;冬季植物生长缓慢,环境温度较低,植物的水分散失慢,一般情况应该适当的少浇水。除此之外,施肥也是植物茁壮生长不可或缺的,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基于植物需求合理施肥。
结束语
总之,要通过施工与设计优化为后期养护与管理提供便利,同时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要根据植物特性进行养护安排,要保证园林养护中各种绿化植物都能依照自身规律健康生长,而需要施肥、浇水规律性差异过大的植物尽量不要种植在一起,以保证园林养护的效果。养护中还要严格防治病虫害,以保护绿化植物。
参考文献:
[1]苗瑞芬.科学树木养护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7(18):62.
[2]王海燕.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6):224.
论文作者:汤雅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园林绿化论文; 病虫害论文; 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害虫论文; 园林施工论文; 植被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