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灌排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8
摘要:针对耕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同时结合土壤环境现状,分析受污染的土壤分布情况,通过综合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修复被海水浸渍的农田,恢复土地生产力,在盐渍土壤改造方面,走出一条高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新路,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盐渍化;工程;修复;应用
1.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铺前镇,5315余亩农田遭受海水倒灌,农作物损毁严重,灾后恢复生产困难。本工程通过对受灾农田实地调查,采集土样和地下水样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了海水倒灌后农田的基本状况,分析指标表明,受灾后的盐渍土壤耕作层含盐量已达到重度盐化土水平,目前已基本不适合种植任何作物。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同时结合土壤环境现状,分析受污染的土壤分布情况,针对受污染的土壤采取合理的修复方案,从而基本实现受灾区内土壤环境能够达到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实现区内土壤资源能够得到保护,退化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盐渍土壤改良方面,通过集成技术应用,走出一条高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新路,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本工程位于铺前镇,海南省文昌市最北部,三面环海,陆路距美兰机场42公里,从海上距海口市仅18海里。工程在灾情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 “一排”、“二洗”、“三耕”、“四添加”“五种”等农田治理的技术措施。
2.工程任务和规模
2.2 工程任务
(1)通过清理、修缮支斗农排及配套建筑物,提高盐渍水的排泄能力,来缓解场地下水抬升、土壤盐渍化的问题。
(2)通过采取高新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田间的灌溉定额,缓解灌区缺水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
(3)通过采取翻耕和生物方法相结合修复措施,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恢复农业正常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4)利用两年时间使海水倒灌盐渍化土壤盐分降到正常水平,有机质提升1-2%,作物能正常生长。
2.3工程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本工程盐渍地治理规模为531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理、修复水利沟、泵站配套设施维修8座,新建泵站2座,配套交叉建筑物10座,翻耕受灾土地面积5315亩(三次),喷施土壤调理剂5315亩,提水灌溉冲洗面积5315亩(三次)。
3.工程项目设置
3.1灌排设施修复工程
1、灌渠清淤修复工程
受灾区内灌渠分为斗、农两级,此次清淤修复渠道20212米,其中U型硬化渠道18147米,土灌渠2065米,分别由各个提水泵站供水,由于受灾区内农田之前经过农田综合整治统一规划,所以灌溉渠道布置及分布较为合理,此次建设主要是对现有渠道进行清淤,对小部分损坏渠道进行修复,恢复原有灌溉系统的功能,同时满足引水洗盐等措施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排沟清淤修复工程
工程此次清淤干沟(运河)5962米,清淤修复排沟25127米(其中U型硬化排沟6545米,土排沟18582米),区内现有排沟布置较为合理且排向明确,此次建设主要是对其进行清淤,恢复从田内排盐毛沟-农沟-斗沟-支沟-主河道的完整排水系统。
3.1建筑物修复工程
受灾区内现有提水泵站8座,由于台风影响,其电力设施及水泵动力设备等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进行更换和修复,同时在区内北片区支沟上新建2座提水泵房,增强该片区的水量供给,满足引水洗盐等的要求。区内现已有部分交叉建筑物,此次建设主要是排水不畅的地方新增8座涵管,部分渠道上增设人行桥板。
4.工程管理
4.1工程管理制度
4.1.1工程建设期管理
1、实行负责制
由工程主管单位组织审核工程实施计划和投资计划,筹措落实资金,提出工程开工报告,组织施工监理、编制、确定招标方案、审查施工队伍及确定承建单位,实行工程招标,组织工程实施,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工程投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实行全面控制,提出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组织工程竣工验收、财务结算、组织验收文件归档上报。
2、实行工程招标投标制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组建招标机构,确定招标方案、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审查施工队伍,按招标投标程序,在招标投标办事机构的监督下,实行工程招标,确定承建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
在审查、挑选施工队伍时,特别邀请以往的信誉、业绩突出、资金实力、技术力量、组织能力强、机械设备、施工经验、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队伍参加投标,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优先。
3、实行工程监理制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择优选定监理单位,签订书面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明确监理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4.1.2工程运行期管理
工程建成后,需高度重视后期管护工作,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建立责任制,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严禁只用不管、破坏工程设施等行为,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工程完成后,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标准,建立管护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2工程管理任务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编制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
(2)建立日常巡检、维护制度。坚持做好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发现工程问题及时有效处理,确保不带病运行。特别是在雨季前,要对工程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加固,保障工程运行良好。
5.效益分析
5.1社会效益
工程的实施能够对该区农业产业发展起到较大的带动效应,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有效实施5315亩盐渍地改良,还可解决当地农民的安居乐业。通过工程的示范展示和科普培训,提供农区居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广大农户对盐渍地改良种植利用的积极性。工程能够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
5.2生态效益
本工程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还能使盐渍退化土地得到治理,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耕地的作用,维护生态平衡,为改善当地的生态、气候等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起到美化和绿化家园的作用。受灾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中矿化度较高,渠道渗漏水量十分严重,造成了本区大片盐渍土的生成。工程完成运行后,有效的抑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改良耕地土壤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改善作物环境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对现有的机井进行修复配套,并配套修筑农渠,采用现代灌溉技术对田地进行供水,可以促进农业生产需求量。改造后受灾区灌溉水利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不会形成抽取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将大大提高受灾区水土蓄养水平,进一步保证地下水有效供给。并且节约的水量可用于生态水,有利于维护、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
[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5]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6]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7]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8]《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9]《盐碱地改良》(水利电力出版社);
论文作者:郝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工程论文; 盐渍论文; 土壤论文; 农田论文; 区内论文; 技术论文; 渠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