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正确处理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供销论文,正确处理论文,发展进程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0多年来,我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会遇到重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为促使供销合作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稳定与发展的问题
稳定是发展的保证,发展是稳定的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供销合作事业要发展,就必须保持稳定;不稳定,就无法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在大跃进和公社化时期,由于受到所有制升级过渡的影响,县以上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基层社下放给人民公社,一年时间造成40多亿元的财产损失;“文革”期间,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实行从上到下的合并,结果削弱了农村商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年供销社被列入政府机构序列,又一次与国营商业合并,有的省、地、县供销社虽然保存下来,并在改革中逐步退出了政府机构序列,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 科学地总结了供销合作事业40多年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了供销合作社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及其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指明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根本目标与主要途径。《决定》的出台从体制上、政策上解决了制约我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但从现实来看,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极少数政府部门及相当一部分农民和职工对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认识还模糊不清;二是一些地方任意平调、侵占供销合作社的资金、财产,用行政命令干扰其正常的业务活动;三是有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还没有理顺,经营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四是有的地方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基层社为农服务观念淡薄,经营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甚至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农民利益;五是有的地方供销合作社资产占用增幅过大,沉淀过多,约60—70%的资产被人拖欠或挂帐呆滞,使用效益低,经营业务萎缩。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下降,尤其是一些“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基层社更是困难重重,难以为继,以致人心浮动。如此种种,若熟视无睹,必然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极有可能产生“穿新鞋子走老路”的不良后果。
因此,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充分认识到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供销合作社工作开展得好,农业、农村、农民及合作社自身就会在稳定和发展中受益得利。因此,一要强化宣传力度,让社会广泛了解、支持供销合作社,让农民充分认识、维护供销合作社,让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真正热爱供销合作社;二要强化整改力度,从组织上理顺体制,从经营上健全和完善管理监督机构,稳定机构,稳定职工队伍;三是强化扶“贫”力度。对一些困难较大的地方供销合作社,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基层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资助、业务上指导、生产上关心,使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经营空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尽快摆脱困境。
二、优势与劣势的问题
目前从全国供销合作社来看,就优势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一,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办好供销合作社作为加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各界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也给予了热忱的支持;第二,有广阔的农村这个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有亿万农民作坚强后盾;第三,有580万吃苦耐劳的干部职工队伍,培育了“扁担精神”、 “背篓精神”,铸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第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既姓“农”又姓“商”,勇于参与市场、参与竞争的双重灵活属性;第五,有一定的实力和后劲。就劣势而言,主要表现在:基础还比较差,底子还很薄弱,包袱很重,干部和职工队伍素质还较低,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困难较大,体制上缺乏适应性,经营上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对此,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充分利用优势的同时,应尽快采取如下对策,逐步把劣势转为优势。
1、深化改革。 供销合作社改革重点要放在基层供销社和县以上直属企业。基层供销社改革要着重抓好发展社员股金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开发,真正把基层社当作一个服务组织来办,使其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县以上直属企业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精神,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调整组织结构,理顺产权关系,落实经营责任,强化内部管理,转换运行机制。
2、提高素质。必须多层次、多渠道、 多形式地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特别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使他们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策略上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
3、搞活经营。各级供销合作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经营结构,选准主攻方向,抓住几个骨干品种,上规模、上档次,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加强系统联合,组建以产权联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益;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大力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和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兴办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商品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大力发展社办工业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把供销合作社触角由传统的商品购销市场向生产要素市场延伸,由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科技领域和文化娱乐领域延伸,实现商品经营的名优化、系列化、特色化、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促使供销合作社真正形成科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内外贸相结合的新型经营格局。
三、服务与效益的问题
供销合作社不是一般的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组织,而是直接向农业这个弱质产业提供服务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那么,为农服务是不是就不要讲效益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服务必须讲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为农服务的本钱,开创供销合作社新局面就没有基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效益两者的关系。
第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功能。各级供销合作社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服务的思想,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否则,丢掉了以农为本、服务第一的观念,就会丧失供销合作社在政府和农民心目中存在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到为农服务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沟通与农民之间感情,树立和维护供销合作社良好形象,扩大经营,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第二,把握形势,为农提供产前服务。供销合作社要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就必须立足加快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新产品、搞好商品生产、发展“三高”农业为重点,把市场研究和市场信息工作放在服务的首位,从八个方面为农抓住机遇:摸清市场行情、瞄准供求缺口、掌握适宜价格、把握适当时间、挤占市场空档、主动出击突进、快速组织实施、求得实际成效。要有重点地抓好乡、村两级的服务网点建设,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努力从根本上帮助农民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投资的风险性。
第三,尽心尽责,为农提供产中服务。产中服务要做到“七上门”:一是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队伍,实行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送上门;二是认真组织好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保数量、保质量、保季节、保品种送上门;三是实行农械维修租赁送上门;四是选择优良品种,实行良种送上门;五是以青年骨干为主组织突击队,实行防汛抗旱及抢收抢种送上门;六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织机防队,实行防病灭虫送上门;七是解决农民生产困难,实行物资优供或资金扶助送上门。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和发展庄稼医院、配肥配药站、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等各种服务实体,搞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加工增值工作,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第四,大胆探索,为农提供产后服务。供销合作社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要把农民的产品引入市场,卖个好价钱,就必须以为农提供产后服务为己任,充分利用自身腿长、面广、信息灵通、经验丰富的优势,既采取实践证明已经行之有效的推销、代销、包销、联销等多种销售方式,又大胆探索代储、代运、代结算、代加工、以粮换肥、以物易物、让利经营以及实行扶助或直接合资合作等多种新形式,组建农产品商品基地和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基地,组建种养加工等专业合作社、组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储藏、运输业等其它二、三产业,闯出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路子。
四、监督与管理的问题
我国供销合作社管理与监督的实践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促进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不太完善,不太得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相当一部分供销合作社宏观间接控制和微观直接控制的工作没有适应改革的进程,管理薄弱,监督约束机制严重滞后问题愈显突出,给供销合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管理与监督,正确处理好供销合作社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把影响供销合作经济发展的因素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1、在宏观管理与监督上下功夫。 要强化省社为社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的作用,切实履行好对所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或聘任权,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管理实行下管一级。围绕供销社整体发展要求,强化对企业的目标计划管理和动态跟踪,协调服务,督促企业的经营运作步入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在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与监督上下功夫。 要紧紧抓住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控机制。要从劳动用工和内部分配制度上找出突破口,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特别要选准选好单位的一把手,配备好领导班子。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把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贡献大小紧密挂钩,拉开分配档次,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
3、在民主管理与监督上下功夫。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就必须充分体现它的群众性。要按照民主的原则,理顺内部的管理和领导体制,实行领导成员民主选举,重大问题民主协商,经营管理民主监督,维护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的广泛性、民主性和严肃性。要通过检查、分析各部门、各企业的经济活动,深入基层同直接创造财富的社员和职工群众相结合,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群众性的经济监督。
总之,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优势与劣势、服务与效益、管理与监督诸方面的问题,供销合作社在发展进程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开启供销合作事业繁荣兴旺的“金钥匙”才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