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纠纷_清华科技园论文

科技园: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纠纷_清华科技园论文

科技园:清华、北大之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论文,之争论文,科技园论文,北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Sun、甲骨文开进中国最著名的两大高等学府的科技园,而两个科技园之间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清华的风光

4月22日,美国Sun公司的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宫力先生在清华大学学研大厦与清华科技园签下一纸入园合同。与Sun同时签约扩租的还有此前已入住清华园的斯伦贝谢等知名跨国企业。

这次签约在业界议论颇多,尤其是Sun的到来在中关村人看来扎扎实实为他们找回了面子。年初,微软中国公司撤离,中关村人有些尴尬,现在微软的死敌Sun来了,中关村重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最风光的显然是清华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曹一兵副总裁说:“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Sun极为挑剔,据我们所知,他们去年年中就在考虑进驻中关村,刚开始并没有考虑我们,我们是去年9月开始和他们接触,光大型的谈判就有5轮,而且每次都要落实成文字资料,每次都涉及几十个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涉及到许多烦琐的细节。”曹认为,清华科技园在地理位置等方面并不占先,但Sun公司最终选择他们,足已证明清华科技园在中关村几大科技园中具备综合竞争优势。

但北大科技园似乎并不这样看,至少他们认为Sun的入住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北大科技园负责媒体的合作部经理张斌说:“他们有Sun,我们也有许多著名企业要进来,比如甲骨文马上就要和我们签合同。”

中关村地区以八大院校闻名天下,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清华、北大。由于历史、校园文化及学科设置等等诸多难以说清的原因,两间学校总有一种微妙的竞争态势,而在外界看来,两家则呈明显的明争暗斗、龙虎相争之格局。

在科技园建设上,两家也给人留下了诸多遐想的空间。像北京市建委批复的建设规模及内容就是如此:清华科技园续建工程是占地22公顷,北大科技园则是新开工占地19公顷;北大的规划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清华拟建规模则是50万平方米。两家似乎总在你追我赶,想方设法占尽对方便宜。

北大的优势

大学建科技园虽然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但在1993年创立时却颇有些不得已的味道。曹一兵介绍说,当时,清华大学几乎每个楼里都有企业,而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大量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成产品和利润的尴尬。因此,校领导层率先在全国提出创建大学科技园,首开风气之先。

如果从盖房子的角度看科技园,北大显然极具地理优势。北大南街历来是中关村人气最旺的商业街区,北大校办企业四大名旦之一的资源集团在科技园成立之前就从事南街一带的房屋开发——早年间,北大拆掉南墙盖房经商曾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此后,陆续有太平洋大厦、资源楼等10万平米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目前由一家台湾公司管理的太平洋大厦已成为这条街上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北大科技园是由北京大学和北大资源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双方出资比例是70%和30%,2000年9月正式成立,此前称北大科学园,由北大资源集团负责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

张斌介绍,北大科技园已入住企业近400家,年销售额150亿元人民币。像太平洋大厦现在的入住率已经超过80%。他同时承认,中关村地区至今写字楼需求旺盛,北大位置又好,多年来只要盖起房子就挣钱,对科技园其他方面的考虑就少了些,但他强调,北大科技园有许多自己的做法,比如对有些经过评估的入住企业,在每天每平米5元租金的基础上折算成股份只收2元/每平米,大大降低入住门槛,而折算的股份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5%。此外北大科技园还在做许多其他工作,比如已在西二旗一带建造了创业者家园,为入住科技园的企业提供一些低廉的居住房以解决后顾之忧。

站在北大科技园所在的太平洋大厦17楼上向北看去,北大科技园今年9月将要开工的近20万平米的三块地清晰可见:近在眼前的太平洋二期地基已经挖好,张说年内就能封顶;北大校园北面园区市政拆迁已经完毕;而学校东部马路两侧的工地已经开工。

各自难念的经

谈到与清华科技园的比较,张斌认为在时间上北大科技园确实晚了近一年的时间,但他说这里面有客观的原因,比如与清华相比,北大所处的环境就复杂多了,而且拆迁成本高,像东部、北部科技园区的拆迁就花了40亿元人民币。但在另一方面,张并不认为两个科技园存在竞争关系,他说:“双方有各自的优势,比如北大是一个综合类的大学,北大的人文方面就是自己的优势,而清华显然在IT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从总体看,他认为北大占据领先位置。他同意他所说的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是基于他认为北大处于领先这样一种状态。

清华科技园的构架是在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下设若干平台公司,建设公司负责盖房,此外有创业园作孵化器,创业投资负责风险投资,技术资产经营公司负责成果转化,还有像提供法律支持、会计、投资咨询等机构。实际上真正妨碍科技园发展的是目前社会分工极不发达,许多原本由社会中介来做的工作现在被迫由科技园承担,曹一兵说,国外的科技园功能其实挺简单,我们这儿就不行了。他同意用“特区”来形容科技园,“只不过没有政府功能罢了。”他补充说。

实际上曹介绍的清华科技园的成功之处很多就是其所担负的这些中介功能,比如其所谓的三大战略中被Sun看中也是Sun落户清华科技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清华科技园的支撑服务体系等。

曹一兵说,经过长达六年的起步期,清华科技园就要迎来自己最辉煌的时刻,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高度为100米的科技大厦就要开工。而7月份入住的创新大厦预租率已达80%——曹说这在写字楼市场是很少见的。

谈到与北大科技园的对比,曹一兵认为清华科技园方向感明确,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完善,创业的文化氛围浓郁,在建设速度上远远超过中关村其他园区。有意思的是,清华科技园也不认为与北大存在竞争关系。曹说:“北大要真形成竞争关系,我们这个科技园已经做完了。”

两年后的忧虑

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目前有自建项目、与人合作开发的项目和进住企业自建项目等多种发展形式,曹一兵就透露,某世界著名科技园开发商正在与他们合作建设项目,该开发商曾一手创建了印度班加尔罗软件科技园。此外中关村还有中关村科技园等五大园区,而许多著名企业像联想集团等也纷纷涉足中关村地区的开发,以至今天的中关村这一带,铁皮板围起来的建筑工地随处可见,拥挤的道路、飞扬的尘土使整个中关村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工地。

如果拨开种种传言的浮云和私下的口水之争,其实,两大科技园真正的竞争现在才刚开始或者尚未完全开始。从科技园入住企业和收入比例上就能看出端倪,像北大科技园150亿收入中,自己的校办企业就占了130多个亿;清华科技园2000年以前盖了13万平方的房子,清华同方、紫光等校办企业住了很大一部分。也就是说,两大科技园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自己家门口办园。据说在清华科技园的内部网站上就能看到探讨两年以后竞争态势的有关帖子。有人预测,真正的竞争——中关村地区同档次写字楼的竞争和可能爆发的价格战——也许会在一年或者两年后出现。

清华科技园的对策显然是想通过提升自身园区的含金量来抵消未来可能出现的低层次恶性竞争。曹一兵说,引进世界500强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入园企业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他举了斯伦贝谢的例子。斯伦贝谢中国研究机构最早在丽都办公,后迁至清华科技园。其在科技园的办公区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白天作为职员的办公场地,晚上则开辟出来作实验区,常年招聘清华学生为其工作,学生们在这里很快就会进入跨国公司这样一个层面,自然获益良多。曹说,如果科技园中跨国公司多了,学生们不仅实践的机会多,他们之间也会在各种公开、私下的场合交流、碰撞,整体水平岂能不会很快上去?

曹说,他们期望能尽快实现与国外科技园的部分对接,比如人员培训、某些项目的交流等。

标签:;  ;  ;  ;  

科技园: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纠纷_清华科技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