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换算系数研究

车辆换算系数研究

一、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远强[1](2021)在《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传播与渗透,行人交通已进入了精细化的研究阶段。因年龄、性别、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不同类型的行人具有不同的过街速度和空间占有,因此,过街行人流应属于异质流。为方便探讨各类行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需要找到一种类似于车辆折算系数的工具,将混合行人流转化为标准行人流进行后续的探讨与分析。然而,目前我国有关于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本文以丰富的实测数据作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对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开展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分析。查阅相关文献与报告,得到行人最大肩宽及胸厚等行人空间特性数据。通过对重庆市南湖路-金紫街、南湖路-青龙路、回龙路-双龙路3个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进行调查,利用视频录像后期人工提取数据的方式得到行人过街步行速度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行人到达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发现,行人到达规律基本服从负二项分布。此外,根据行人到达情况,建立了行人过街延误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混合行人流(未成年人混入中青年人)过街延误为24.949s,中青年人为24.586s,混合行人流(老年人混入中青年人)为25.397s。在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参考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方法,分析了行人交通步行与车辆运行的异同点,建立了标准行人的选择原则、行人分类的原则以及行人分类合理性验证思路。于是将行人分为了未成年人、中青年人及老年人,其中,将中青年人设定为标准行人。紧接着构建了考虑行人静态空间的基于投影面积法的行人折算系数方法,考虑行人动态空间的基于投影面积法的行人折算系数方法以及基于延误的行人折算系数方法三个折算系数模型,并根据三种模型得到了三种行人折算系数值。此外,本文还利用了Vissim仿真的方法,探讨了在同一服务水平下,不同比例其他类型行人混入标准行人流对行人折算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服务水平下,标准行人流中混入其他类型行人的比例会对行人折算系数值产生影响,但不存在明显的升降关系。紧接着,通过比对实测密度与换算密度之间的误差,选择换算密度、实测行人流步行速度与实测流量拟合Bell流-密-速关系模型,进行过街行人流三参数关系的构建,并对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进行估算,得到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理论通行能力为2390人/h。另外,根据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理论通行能力的结果,结合行人折算系数,验证了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行人折算系数应用于行人过街设施设计中,证明行人折算系数具有现实研究意义。本文对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研究以及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估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该方法的应用能为人行横道信号配时以及宽度设计提供更合理的数据来源。

赵娜乐,郝思源,刘睿彻,李永东[2](2020)在《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确定及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运输车辆中重载货车数量及其载运能力持续增加。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如何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关于道路通行能力的相关规范缺少针对重载交通条件下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在重载交通条件下,研究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道路的主要服务车辆类型(标准车型),以及非标准车型对标准车型的车辆转换系数。通过研究重载交通条件下交通流特征及非标准车型在道路行驶中对标准车型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重载交通条件下的道路标准车型。在确定标准车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跟车状态下车辆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服务水平的计算方法和VISSIM微观交通流仿真技术确定了车辆折算系数。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山西省重载道路G208的车辆折算系数计算中。

张艺[3](2020)在《人行步道行人折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如今“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居民们在进行出行目的地距离不远的出行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因此关于行人交通的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和细致,涉及行人过街行为、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流等多个方面。虽然已经有学者发现行人具有个体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行人流是具备异质性的,这一点类似于车流,而且在早期的交通工程的研究中,车辆折算系数被学者作为重要参数进行研究,关于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内容也逐渐成熟,但目前关于行人折算系数的研究却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选择对行人进行折算方法的初步研究。本文的研究可分为理论分析、数据采集分析和行人微观仿真三部分,其中行人微观仿真部分为核心内容,理论分析、数据采集分析为其提供理论铺垫和数据支持。理论分析:归纳了一些主流的车辆折算方法,并对比分析行人步行和车辆运行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选择步行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人行步道作为行人折算的研究范围,根据行人的异质性从步行速度和空间占用两个方面对行人进行分类处理,并确定了折算研究时的标准行人,提出了基于总行程时间、基于速度变化量和容量算法三种适用于行人的折算方法。数据采集分析: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了人行步道上的行人数据采集与整理,主要采用视频拍摄和人工提取的手段获得了不同类别行人的自由步行速度,并从速度差异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将行人分为标准行人、Ⅰ类行人和Ⅱ类行人以便进行行人仿真。行人微观仿真:本文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分别从速度差异和空间占用差异两个方面构建交通环境和进行行人行为建模,利用采集的行人步行速度数据和前人关于行人尺寸的研究数据对参数进行标定并仿真,总共进行了数百次仿真获取了不同混入率、不同流量下的行人总行程时间、行人平均步行速度和饱和流量下不同混入率的行人流量数据,分别采用三种折算方法进行计算可得出不同混入率和不同流量下的行人等效系数,最后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行人的折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完善和其他需要考虑折算的行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张秀松,赵一飞[4](2019)在《基于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判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合理确定爬坡车道设置条件,采用容量算法对高速公路上坡路段的车辆折算系数进行微观交通仿真研究,得出不同交通组成、纵坡坡度和坡长条件下大型车和汽车列车的车辆折算系数;根据主导车型爬坡性能曲线得到等效坡度-坡长简化计算模型;根据车辆折算系数和等效坡度坡长,利用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分析基于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条件。

王晓宁,张宏智,吴志涛[5](2016)在《车辆声学当量折算系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在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时能同时考虑不同车型和同种车型车辆辐射噪声特性不同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车辆声学当量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单车辐射噪声声压级模型为基础,利用噪声求和公式推导出具有任意速度的任意车型间的声学当量折算系数计算公式;对速度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自由流行驶状态下各种车型车辆速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利用此特点提出了速度离散化方法;以小型车为折算车型、小型车平均速度为折算速度,利用声学当量折算系数公式计算了哈双高速每种车型不同速度组车辆折算成具有平均速度的小型车当量数。通过该方法将具有不同速度的不同车型车辆折算成一定当量数的具有同一速度的小型车,总交通量被折算成辐射噪声水平相同的小型车当量交通量。

张惠玲,尹宝计,敖谷昌[6](2015)在《基于速度变化量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辆折算系数是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和服务水平评价等方面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通过对基于密度相等的方法、时距法和超车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以车辆速度变化量为基础的车辆当量折算系数,分析了影响车辆折算系数的因素;并分别选取了不同车道数、不同坡度、不同服务水平以及不同大车比例。通过微观仿真平台验证了不同组合交通情况下的车辆当量折算系数及折算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车道到2车道,折算系数增加,从2车道到3车道,折算系数出现了减小的趋势;在下坡路段折算系数比上坡路段大;随着流量的增加,折算系数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大车比例增加,折算系数出现增加的趋势。

郭艳艳,严凌[7](2014)在《小城镇摩托车折算系数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小城镇中小汽车和摩托车混行的道路特征,建立了延误流量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采用回归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小城镇摩托车的折算系数随着摩托车混入率的变化关系,并给出小城镇摩托车的折算系数建议取值.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小城镇摩托车混行折算系数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适用于小城镇交通系统.

薛行健[8](2015)在《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文中提出讨论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的车辆折算系数(PCE)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上海市快速路实测数据,从匝道车辆汇入主线的过程分析出发,考虑各类车型车身长度、车辆性能和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等因素对车辆汇入主线的影响,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和不同主线流量下各类车型的匝道汇入能力,建立了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模型,并给出了在充分加速汇入和停车汇入两种汇入模式下PCE的建议值。研究表明:PCE值与汇入模式和主线外侧车道流量有很大关系,其与主线外侧车道流量呈正相关性,在同等主线外侧车道流量下,充分加速模式较停车汇入模式的PCE值小;在计算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时不应对汇入车辆的PCE简单的取一定值。

赵一飞,段涵,沈强儒[9](2011)在《山区高速公路特定上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定上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是分析其路段通行能力和设置爬坡车道的关键参数。在调查山区高速公路特定上坡路段道路与交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非标准车主导车型东风EQ1228V19D2大货车和斯达-斯太尔拖挂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微观交通流仿真技术和容量算法,提出了主导车型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纵坡和坡长、不同交通组成条件下相对于标准小客车的车辆折算系数,为特定上坡路段通行能力计算和服务水平分析提供了支持。

何祎豪[10](2010)在《基于载重的公路混合交通流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车辆折算系数不同的根本原因——车辆性能的不同出发,采用车辆性能模拟方法,获取不同载质量和纵坡下车辆的性能表现,设计交通流微观仿真,通过设置期望车速决策点来模拟车速的变化,间接模拟车辆纵坡行驶特征;通过理论模型法,计算基于车辆载质量、坡度和坡长等情况下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发现,上坡时大型货车车辆折算系数基本上随着坡度、坡长和载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其增速随着坡度、坡长和载质量的增大而逐步放缓;下坡时车辆折算系数随坡长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对坡长的敏感程度高于载质量和坡度。同时,也发现无论载质量情况如何,大型货车折算系数值普遍高于相关标准的推荐值。

二、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行人过街特性研究现状
        1.2.2 行人过街延误模型研究现状
        1.2.3 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现状
        1.2.4 行人流三参数关系研究现状
        1.2.5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现状研究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人过街基本特性分析
    2.1 行人空间特性
        2.1.1 行人静态空间需求
        2.1.2 行人动态空间需求
    2.2 行人过街速度特性
        2.2.1 行人过街速度采集
        2.2.2 分性别统计
        2.2.3 分年龄统计
        2.2.4 总体行人步行速度分析
    2.3 行人到达特性
        2.3.1 离散型分布介绍
        2.3.2 行人到达规律数据统计
        2.3.3 建立模型与验证
    2.4 行人过街延误特性
        2.4.1 等待延误
        2.4.2 运行延误
        2.4.3 干扰延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研究
    3.1 行人交通与车辆交通差异分析
        3.1.1 行人与机动车不同点
        3.1.2 行人与机动车相似点
    3.2 行人分类
        3.2.1 车型划分原则
        3.2.2 行人分类原则
        3.2.3 分类合理性验证
    3.3 标准行人的选择
        3.3.1 标准车型的选择
        3.3.2 标准行人的选择
    3.4 行人折算系数模型
        3.4.1 基于投影面积法的行人折算方法
        3.4.2 基于行人过街延误的行人折算方法
        3.4.3 行人折算系数结果分析
        3.4.4 模型的适用性
    3.5 基于Vissim平台的行人仿真
        3.5.1 Vissim简介
        3.5.2 仿真实验设计
        3.5.3 仿真操作步骤
        3.5.4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
    4.1 行人交通流基本特性
        4.1.1 行人交通流基本特征参数
        4.1.2 行人流过街交通参数关系
    4.2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估算
        4.2.1 基本概念
        4.2.2 通行能力估算
        4.2.3 估算结果
    4.3 行人折算系数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行人折算系数的实际应用
    5.1 行人过街最小绿灯时长设计
    5.2 人行横道宽度设计
        5.2.1 人行横道宽度设计相关规范
        5.2.2 人行横道宽度确定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成果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确定及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确定
    1.1 重载交通条件下交通流的特征
    1.2 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影响因素
    1.3 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确定
2 重载交通条件下车辆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
    2.1 跟车状态下车辆折算系数的计算公式
    2.2 基于仿真的参数计算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场景
    3.2 标准车型的确定
    3.3 G208公路跟车状态下车辆折算系数计算
        (1)仿真计算结果
        (2)各类车型与标准车型的折算系数
4 结论

(3)人行步道行人折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辆折算研究概况
        1.2.2 行人相关研究概况
        1.2.3 行人仿真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人行步道行人折算方法研究
    2.1 车辆折算系数方法分析
    2.2 人行步道行人步行特点
        2.2.1 人行步道的定义
        2.2.2 行人步行速度和空间需求
        2.2.3 行人与机动车的差异分析
    2.3 行人异质性和行人分类
        2.3.1 行人异质性
        2.3.2 行人分类
    2.4 行人折算方法研究
        2.4.1 标准行人的选择
        2.4.2 行人折算方法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行步道行人数据采集与分析
    3.1 行人步行速度数据的获取
        3.1.1 调查地点
        3.1.2 调查方法
    3.2 行人步行速度分析
        3.2.1 实测数据基本分析
        3.2.2 行人步速相关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微观仿真的人行步道行人折算方法研究
    4.1 仿真平台的选择和建模方法
        4.1.1 仿真平台的选择
        4.1.2 社会力模型介绍
        4.1.3 建模方法
    4.2 基于速度差异的人行步道行人仿真
        4.2.1 交通环境和行人行为建模
        4.2.2 仿真情景设计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2.4 计算折算参考系数
    4.3 基于空间占用差异的人行步道行人仿真
        4.3.1 仿真建模和仿真情景设计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3.3 计算折算参考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5.1 成果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4)基于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判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上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研究
    1.1 车辆折算系数算法选用
    1.2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下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
        1.2.1 仿真系统的选择
        1.2.2 参数设置
    1.3 上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计算结果
        1.3.1 特定纵坡下车辆折算系数计算示例
        1.3.2 不同道路和交通条件下的车辆折算系数
2 等效坡度-坡长计算
    2.1 等效坡度的确定
    2.2 等效坡长计算模型
3 基于通行能力的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判断
    3.1 计算方法
    3.2 计算示例
4 结语

(5)车辆声学当量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单车辐射交通噪声特性
    1) 对数线性模型。
    2) 线性模型。
2 车辆声学当量折算系数
3 速度调查和数据处理
4 案例分析
5 交通噪声的计算及应用
6 结论

(6)基于速度变化量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状况分析
    1.1 基于交通密度的车辆折算方法
    1.2 时距法
    1.3 超车法
2 基于速度变化量的车辆当量换算系数分析
3 仿真试验及分析
    3.1 因素选取
    3.2 仿真及分析
4 结论

(8)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研究思路
    1. 1 研究路线
    1. 2 数据采集
    1. 3 车型分类
2 匝道车辆汇入主线临界间隙分析
    2. 1 汇入临界间隙分类
    2. 2 主线外侧车道流速关系
    2. 3 汇入临界间隙计算
        2. 3. 1 安全行车间隙
        2. 3. 2 调速时间
3 基于匝道汇入能力的匝道车辆 PCE 值
    3. 1 基于匝道汇入能力的匝道车辆 PCE 计算模型
    3. 2 匝道汇入车辆 PCE 建议值
4 结 论

(10)基于载重的公路混合交通流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2 车辆折算系数及算法确定
    2.1 概念
    2.2 影响因素分析
    2.3 车辆折算系数算法确定
3 仿真方案设计
    3.1 车辆性能仿真方案设计
        3.1.1 上坡车辆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3.1.2 下坡车辆性能试验设计
    3.2 交通流微观仿真设计
4 PCE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上坡车辆PCE计算结果分析
    4.2 下坡车辆PCE计算结果分析
    4.3 与HCM 2000研究比较
4结论

四、车辆折算系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研究[D]. 陈远强.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重载交通条件下标准车型的确定及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方法研究[J]. 赵娜乐,郝思源,刘睿彻,李永东. 公路交通科技, 2020(S2)
  • [3]人行步道行人折算方法研究[D]. 张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判定方法研究[J]. 张秀松,赵一飞. 交通科技, 2019(02)
  • [5]车辆声学当量折算系数研究[J]. 王晓宁,张宏智,吴志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01)
  • [6]基于速度变化量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J]. 张惠玲,尹宝计,敖谷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2)
  • [7]小城镇摩托车折算系数研究[J]. 郭艳艳,严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8]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研究[J]. 薛行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9]山区高速公路特定上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仿真研究[A]. 赵一飞,段涵,沈强儒.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EMC 2011 V4), 2011
  • [10]基于载重的公路混合交通流车辆折算系数研究[J]. 何祎豪.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0(04)

标签:;  

车辆换算系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