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院前急救68例临床分析论文_蔡莹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对68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院前心肺复苏术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68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68 cases of pre - hospital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68 cases of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Methods: 68 cases of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basic data, onset time, start time of resuscitation, recovery time of autonomic circulation and recovery effect were observed and relevant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ge, time of onset of resuscitation, and defibrillation time among the 68 cases of prehospital CPR, that is, P < 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may be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uscitation time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reason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Key words: pre-hospital first aid;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linical analysis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失败。据报道即使发生在院内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也仅为10%左右,而发生在院外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更低,仅为4%[1]。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CPR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同样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患者自身、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为了能够给实施进一步院内治疗、降低死亡率奠定基础,所以加强心肺复苏术临床分析至关重要,现观察与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院前心肺复苏术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院前心肺复苏术者且患者均出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断续、皮肤苍白,年龄25~73岁。

1.2方法

现场快速评估确定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按《美国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68例患者均由医生迅速通畅气道,司机或担架员进行面罩球囊给氧,医生随即进行持续胸外按压,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使用复苏药物,同时用冰袋、冰帽保护脑组织。对纳入的68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基础资料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由专业人员对患者基础资料、发病地点、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总结。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2检验,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对68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情况进行统计后显示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大量资料显示75%的心跳、呼吸骤停者多于院前死亡,约40%者死于发病后15 min、30%者死于发病后15 min至2 h,因此及时且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其死亡率,所以加强规范和分析心肺复苏术成为提高急救效果的有效手段[2]。

心脏呼吸骤停在很多意外伤害发生之后均可能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给予心肺复苏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现代心肺复苏术的目标不仅要使猝死者的心脏恢复跳动、存活出院,还要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3]。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插管供氧能够快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血氧浓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作用。医护人员要提前准备好建立人工气道插管的工具,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和血氧供应。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研究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因素、复苏时间、建立人工气道、电除颤具有密切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大都相对较大,且病程较长,患者的生理状态较差,因此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之后的抢救效果较差。是否接受电除颤同样可对心肺复苏的效果产生影响。据临床研究报道,成年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大多在于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早期电除颤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由于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系统尚不完善,公众急救知识缺乏,往往发现时心脏停跳时间较长,现场又缺乏专业急救人员、抢救设备及药物,开始CPR时心脏骤停时间常常偏长,从而导致复苏困难,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复苏存活率,必须提高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目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其的成功率是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肺复苏的2倍。

此外,心肺复苏技术亦至关重要,例如该技术中的胸外按压不仅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更应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比如在每次实施按压后,患者胸部回弹且保证胸外按压的连续性(胸部按压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 s)以及避免过度通气。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必须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判断时间不超过10 s,护士紧张有序地配合医生做好气道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另外对于除颤,理想状态是在心跳骤停2 min内实施,一旦除颤时间每推迟1 min复苏成功率就会下降7%~10%,所以对于患者院前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丧失等,即应及时除颤,同时掌握除颤注意事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院前急救的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存在无法进行ECG监测而盲目电除颤、或者家属强烈要求进行电除颤等现象,可能对心肺复苏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术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其应用效果可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是否超过5 min、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插管、电除颤与否等均是常见的原因,医护人员要不断总结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原因,规避其中的风险,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本研究最后呼吁加快急救立法,确立急救免责,提高市民急救意愿,提升我国公众的急救参与率,全民提升我国的急救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林.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5):104-106.

[2]李峻峰.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3):3089-3090.

[3]吕荣菊.68例心脏复苏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08):638-639.

论文作者:蔡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心肺复苏院前急救68例临床分析论文_蔡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