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程度论文,我国论文,地区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地区近10多年来工业结构变动幅度较大,表现为工业结构升级有所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有所加强,部分工业行业在某些地区形成了集聚,具有相当的规模。本文旨在对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在较长的时间区间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各地区在全国工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主要专业化工业行业有明确的了解和把握。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地区专业化的测度方法。归纳起来,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区位商、产业集中度、 Hoover专业化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等。
本文衡量各地区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行业的指标采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
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主要考察两地区间的结构差异性程度,进而衡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如果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该指数为0;如果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该指数为2。根据该指数可以大致衡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即0≤S[,jk]≤ 2,指数值越大,说明地区专业化程度越高。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是从各地区总体出发考察专业化程度,但不能筛选出各地区专业化的具体行业。
本文对地区专业化行业的识别和判断,采用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
区位商值反映了某地区某行业的比较优势度。区位商值越大,比较优势度越高,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低。本文将区位商值大于1作为判断地区专业化行业的首要标准。
为真实反映各地区的专业化行业,在区位商的基础上,还需设定一个绝对份额指标。本文设定的绝对份额指标为某地区某行业的产值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比重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3.2%(31个省区市的全国平均数为100/31)①。
满足以上两个标准的行业,可以称为某地区的专业化行业,即该行业在某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中,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中的地区按照行政区划,细化到省区市一级,涉及的地区为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
从经济发展的现有阶段和水平看,我国属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类型,地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的水平。本文从工业层面出发,考察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鉴于数据的连续性,本文所指的工业限于24个主要的两位数工业行业,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 2002),包括B类采矿业中的4个大类和C类制造业中的20个大类。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所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采用反映工业行业活动规模的就业和产值数据,时间区间为1994~2005年。
二、我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的测量与分析
根据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本文对1994~2005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工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指数
表1(续表)
注:(1)地区专业化指数用于比较两地区间的结构差异性程度,进而衡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限于篇幅,本表中未列出地区间两两比较结果,各地区的专业化程度用各地区专业化指数平均值表示,各地区专业化指数平均值通过各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专业化指数算术平均所得;
(2)全国专业化程度用全国专业化指数平均值表示,全国专业化指数平均位通过各地区专业化指数平均值的算术平均所得;
(3)重庆于1997年设立为直辖市,表中重庆的地区专业化程度变化幅度的时间区间为1997~ 2005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从表1中可以发现,从1994~2005年,我国各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变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1994~2005年,我国28个地区的工业专业化程度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仅有山东、海南、云南的专业化程度略有下降。
建国初期,为了改变旧我国生产力布局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状况以及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在投资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了平衡发展战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方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期望在全国实现工业的均衡分布;二是期望各地区均能建立比较独立和完整的经济体系。
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也由平衡发展转向了不平衡发展,突出表现在效率目标取代了公平目标得到优先考虑,各类资源要素纷纷向效率高的地区和部门流动,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区基本上均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化工业行业。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长期困扰我国的各地区工业结构高度趋同现象正在逐步缓解。从表1中可得,2005年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平均值普遍高于1994年,从1994年均值为0.6682、标准偏差为 0.1187的范围提高到2005年均值为0.8027、标准偏差为0.1368的范围。
2、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均衡
(1)从2005年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平均值来看,有11个地区的指数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可分为两类:一是工业基础薄弱或经济总量偏小的地区,主要包括西部少部分省区。这一类地区的专业化指数平均值较高仅意味着与其他地区工业结构差异性较大,但并不代表该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如西藏、海南、甘肃和青海②;二是具有一个或几个突出优势工业行业的地区。这一类地区的这些工业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专业化特征明显,并且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工业结构差异性大,其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这些地区包括中西部大部分省区和东部个别发达省区,如山西、吉林、黑龙江、广东、重庆、云南和新疆。
(2)2005年,其余20个地区的专业化指数平均值均不同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包括东部、中部大部分省区市及西部个别省区。这些地区有一些相同特点: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各工业行业发展较为平衡,工业结构分布较为均匀,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趋同。这些地区或者缺乏专业化行业,如江西、广西、贵州、陕西和宁夏;或者在多个行业具有专业化优势,如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从而使得地区专业化特征不明显,较低的专业化指数平均值说明了地区间工业结构的趋同性,
三、我国各地区的专业化工业行业
根据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可以确定哪些工业行业在各地区形成集中,达到了一定生产规模,成为各地区的专业化工业行业,如表2所示。
表2 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专业化工业行业
注:(1)限于篇幅,表中工业行业用行业代码表示,省略各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值和绝对份额指数;
(2)各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按照区位商值和绝对份额指数从大到小排序;
(3)海南、西藏、青海和宁夏四省区的部分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值大于1,但其绝对份额太低,就全国范围来说,不能作为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通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各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的空间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性
资源导向性行业是对特定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和加工的,主要取决于地区资源的分布状况,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业。这类资源依赖程度较强的行业,向中西部地区集聚的势头增强,形成了相当规模,说明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禀赋型工业占有较强的分工地位,其专业化表现在部分附加值和加工层析较低的初级产品领域。
2、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具有明显的消费导向性
消费导向性行业是指产品主要提供本地区消费的行业,以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行业为主,如食品制造和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这类行业需要靠近本地消费市场,与各地区人口基本呈正比关系,对于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较大的地区而言,庞大的需求和市场规模使得这些地区专业化程度提高。
3、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具有明显的知识技术导向性
知识技术导向性行业一般要求深厚的知识基础,巨额的资本投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相应较大的市场规模,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如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要求,需要依托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供给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即使在东部地区,这些高新技术行业也继续向具有优势的城市进一步集聚,如IT产品零部件与整机生产企业在广东东莞集聚,家电企业在广东顺德和中山集聚等,城市间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分工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4、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各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还受到特定时期的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影响,是相应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形成专业化优势。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把经济建设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时期,国家集中建设了武汉、包头、兰州、西安、太原、郑州、洛阳和成都等工业基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积极进行了大西南建设,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采取了优先支持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发展的东倾政策;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和问题,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些不同时期的政策和投资导向相应促成了部分地区的专业化工业行业,如辽宁、黑龙江、新疆和甘肃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吉林、重庆和辽宁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等。
四、基本结论
通过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本文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工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 1994~2005年,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各地区工业专业化发展不均衡。
通过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本文确定了各地区的专业化工业行业。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是各地区各类要素配置的直接结果,主要受到地区要素禀赋丰裕度,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地区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状况,政策、投资和原有工业基础的影响。
注释:
①梁琦教授认为某地区某产业的总销售收入必须高于某个绝对水平,即该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3%,30个省(市、 自治区)的全国平均数应为100/30。
②宁夏曾经也与海南情况类似,如表1所示,1994~2003年宁夏的工业专业化指数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宁夏工业行业发展趋于均衡。
标签: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论文; 区位商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