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
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 急诊科,江苏 南京210004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的住院患儿5401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入院患儿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办法,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患儿的健康,静脉留置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小儿临床治疗护理当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医疗当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逐渐替代头皮钢针作为穿刺工具,在临床上得到推广[1]。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由于套管能够较长时间留置在静脉中,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起到保护血管和预防液体渗漏、静脉炎的效果,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合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总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的住院患儿5401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年龄在出生10分钟~28天的新生儿。
1.2治疗方法
使用BD公司的福徕喜预冲式导管冲洗器。①在输液前,考虑患儿实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及静脉套管留置针的型号。②患者保持仰卧或者是侧卧的体位,对血管穿刺处进行消毒,使用安尔碘作为消毒药物。将留置针沿着血管的正面或者侧面,与皮肤呈现15~30°角,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一定的角度,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1~2mm。外套管进入血管后,确定血管内及套管周围未发生渗漏,此时才可将针芯拔出。③使用配套的透明胶贴将留置针予以妥善固定,保持合适的松紧程度,透明胶贴的一端大约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左右的位置,确保其牢固,避免针尖出现扭曲和折叠的情况。一般在胶布固定三叉接口处记录输液的时间,可以作为换药和拔管的参考。④连接可来福密闭式接头,行点滴注入。完成输液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密闭式接头,以再次进行点滴注入输液[2]。
1.3注意事项
①根据预冲式导管冲洗器的安全有效量化指标进行配置,对于年龄10分钟~28天的新生儿来讲,0.5U/ml最佳,输液后生理盐水冲管,缓慢推注2ml肝素纳溶液作为封管液。②检查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观察延长软管内是否存在回血及回血的颜色,判断是否充分肝素化,将未肝素化的血液直接接输液管。③保持合适的卧位,防止压迫置管区,患儿在家长的看护下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导管对血管内壁产生机械刺激。④无菌操作,规范技术操作,及时进行皮肤及静脉套管留置针的消毒,防止小儿抓挠,以预防感染。穿刺针眼处出现渗血、渗液时,立即进行消毒并更换敷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小儿抓挠穿刺处,则需要立即拔除静脉套管留置针[3]。
2.结果
患儿入院后进行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401例患儿保留时间1~4d,其中保留4d者180例,保留3d者3060例,保留1~2d者1305例,保留时间在24h以内者856例。其中未发生不良反应患儿5361例,发生静脉炎8例、液体外渗28例、堵塞2例及留置针专用贴膜过敏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
3.讨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治疗当中,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采取正确、规范的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时监测患儿的病情,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性出现的异常,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预防并发症。根据患儿好动的特点,尽量不选择手背、手臂及关节等部位的静脉,虽然固定比较容易,但是很容易被患儿抓脱,甚至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人体头皮静脉是比较适合的静脉选择,血管丰富且无静脉瓣,不会被患儿抓脱,但是受到丰富是汗腺的影响,需要使用透明敷贴加上一次性胶布予以固定。在使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使用夹板固定穿刺部位,进而达到保护穿刺部位的效果,预防伤口感染,患儿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4]。
①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当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比如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渗液及验证反应等,一旦局部出现红肿和静脉硬化的症状,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疼痛感,需要及时拔管,并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前)或热毛巾敷(48h后)等护理措施,保证血液循环的顺畅。②选择合适的血管,进针角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外套管需要完全送入血管内,同时避免套管与血管壁产生刺激,保证输液顺畅。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适度进行活动,需要家长予以看护和指导。③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避免给患儿带来痛苦,尽量让患儿感到舒适,消除其对于输液的恐惧感,更加配合治疗[5]。本组研究当中,在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5401例患儿当中,保留时间为1~4d,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4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充分说明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小儿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小儿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其应用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充分验证,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雪芹. 158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3):202-203.
[2]矫文贤,于立明,沈珑.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0,(21):2522-2523.
[3]石玉梅,郑磊,李娟.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及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0):364-365.
[4]陈永群,郑小英,李正华. 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护理体会[A].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0月综合刊[C].:,2015:2.
[5]杨正鲁.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22-23+27.
论文作者:唐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血管论文; 套管论文; 临床应用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