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企业家所认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认识更加深刻。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多数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部提出抓工程质量要实行“两个”,覆盖(即:要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和覆盖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着重强调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抓项目质量管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层次,二是项目层次。以下就两个层次分别谈一谈对抓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
一、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名牌工程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企业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企业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工程质量要坚持“三个一个样”(即:工程大小一个样,工业民用一个样,重点非重点一个样),必须覆盖所有工程项目,从而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
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因此,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是项目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层次的职责。在选配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时,应十分注重质量业绩,特别是计划创名牌工程的重点项目或开拓市场的第一个工程,选派项目经理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
三、抓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包括文件化的体系程序)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层次的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又是执行层,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建设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队检查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峻工验收的全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四、抓项目质量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项目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有的工程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等级为优良,而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确定其为创省、部级优质工程或创“鲁班奖”工程,那么该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就应定在省、部优质工程或“鲁班奖”,工程上,按照这个质量目标进行全面质量设计。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试验或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对质量控制的难点,组织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进行攻关。在施工管理中还要坚持“样板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墙、样板间或样板层。特别是对于地面、墙面板材镶贴,事先应根据板材规格、规范要求和图纸设计图案以及结构实际尺寸划出排板设计图,然后再做样板。在样板通过验收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操作工艺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不仅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样板”,总结操作经验,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对搞好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验收,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
质量目标管理和预控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
五、抓项目质量必须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是管理难度较大的施工阶段。俗话说“优不优看装饰装修”,就说明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间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并防止窝工。
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是保证装修装饰最终质量的关键。所谓“细部处理”,是一种习惯说法,它包含两层意思:“细部”一般是指大面积施工以外的细小部位、各分项工程接合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例如:墙面、地面、顶棚相交处(阴阳角);踢脚线与墙面、地面相交处;门窗洞口周围;预埋管、卡、预留洞周围;室外墙面出檐口、滴水线、滴水槽、分格缝;屋面下水口周围、泛水收头等等。这些部位的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难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大部分没有具体规定。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做好了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处理”二字说明了这些部位一般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太明确,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
抓好细部处理,一是要抓好预防预控,即把问题想在前矛盾解决在前。例如:室内房间地面与走廓地面材料做法不同,门口相交处的处理,就要在做地面基层时预先考虑解决标高、厚度、颜色、接茬方法等问题,才能在最后做到浑然一体过渡自然;二是要统一标准、统一工具、统一做法,即在一个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相同的做法要一致,三是要精工细做或精雕细琢。例如管道堵洞、墙面预留洞修补等活必须选派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工人精心操作;四是要把重点放在不同分项、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相交处和最后的“交活”工序上。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最后的交活工序既要保证本工序质量,又要弥补前面工序的不足或缺陷,起到“收口”的作用。
成品保护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尤为重要,要在一开始就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做好有利于成品保护的交叉作业安排,防止相互破坏或污染,减少翻修或返工损失,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自己的质量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所有施工项目和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企业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8):99—102
[2]张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工业.2018.02(01):118—118
[3]尹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浅述[J]建材与装饰.2019(20):150—151
论文作者:牛国贞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样板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