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科书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价值观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体现着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体现着数学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影响和规定着师生的数学教学活动方式.数学教科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数学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到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数学教科书由于本身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使得数学教科书的问题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视点之一.最为核心的就是如何准确定位和明晰数学教科书的价值观,这不仅是数学教科书建构的根基,也是有效使用数学教科书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如下四个维度进行思考.
一、现代数学教育价值观是数学教科书的基本价值观
数学教科书的基本职能是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基本线索,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它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1]因此,建构有效的数学教科书在数学教育体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数学教科书所秉持的基本价值是什么,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来确立的.
在数学课程体系的建构中,一般遵循这样的逻辑关系,首先要确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导引下,建构数学教科书,然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科学地进行评价.所以数学教科书就要力图把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些核心理念、确定的内容、实施的建议以文本的形式准确地体现出来.从这种角度看,数学课程标准就是数学教科书建构的最为直接的依据,而数学课程标准则是集数学教育各界人士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数学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整合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精华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智慧结晶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处于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已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几年的实验使用,正在不断地被解读、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六大理念是对现代数学教育观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现代的数学教育价值观是在继承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所坚持的基本理念、思想和方法,它是有利于数学教育健康地向前发展的精髓.数学课程标准中,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数学课程观(着力于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选择、发展属性)、数学观(从数学的功能角度阐述数学的基本内涵,特别是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阐述数学自身的本真属性)、数学学习观(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方面揭示数学学习的本质)、数学教学观(从师生角色、数学基础、形式化、文化价值等角度来分析教学的实质)、数学教育评价观(从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评价的意蕴)、现代信息技术观(从整合的视角透视信息技术在数学内容、教学、学习、评价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这些文本阐述的数学教育观最终要落实到数学教科书这一层面,然后通过师生的数学教学活动转化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素质与修养.
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教育表达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也作为一种交流传播数学教育思想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体现并表达现代数学教育价值观,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方式把外在的数学教育价值观转化成可以实现的内在的价值观.由于数学教科书的建构涉及的因素、关系、问题较多,涉及的因素有数学素材、数学事件、教师和学生、教学条件、人文环境;涉及的关系有标准与编者、编者与用者、教者与学者、学者与评者等;涉及的问题有数学教科书的现实性与未来性,编制技术、编制原则、编制方法、手段与使用者的现实适切问题,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的选择与组织、精细化、条理化处理的问题,数学教科书中组建的基本成分如文字、图表、栏目、版式以及具体的例、习题的适用性、教育性如何与学生的经验、记忆、理解、解释相适应等问题,还有数学教科书中所具有的情境性、对话性、策略性与学生心灵世界的沟通等问题这些都是建构数学教科书所必须思考的,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围绕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展现而建构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科书的主体成分中,如数学语言、数学活动、数学事实、数学问题、数学情境等方面尽可能准确、清晰地渗透数学教育的价值观.不管是在数学教科书的显性和隐性结构中,还是在动态的解构与建构中,诸如一个数学符号、一幅几何图片、一些公式图表、一段文字叙述、一个问题、一个活动、一个习题都要展现数学教育的价值观,都要对数学教育价值观进行尽情地展示与解读,要从看似静态的文本中把所蕴藏着的深刻思想挖掘出来,把值得传承下去的精华和合法的数学文化、数学精神与数学思想,用双向建构的独特话语体系,通过特定的情景方式、编排体例透彻的剖析出来.
二、育人价值是数学教科书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数学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的提升问题,数学教科书建构的基点也是如此,如何更好地去为人的素质的提升发展服务,也就是数学教科书的育人价值,数学教科书必须为此承担其基本使命,这是数学教科书赖以存在的根基,它规定着数学教科书存在与发展的方向.所以数学教科书建构者就要集众多的智慧,以育人目标为建构的基本旨向,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学材料的选取、数学活动的设计、用词用语的取舍都要紧紧围绕着学生数学素质提升这一主题而进行,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为建构指南,精心设计思路,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反复斟酌用词用语,精炼每一句话,透析每一道例题,挑选每一个习题,并用巧妙的方式方法将这些长期探索、执著追求、勇敢实践、不懈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建构教科书的经验、智慧显现在学生面前,以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是数学教科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按学生的发展走向,心理发展状态、社会发展的需求、精心设计教科书的每一个细节,去不断地彰显数学教科书的育人目标.数学教科书正是通过它的权威性、可传播性、可读性、普遍的使用性等特征来有效地渗透数学课程所承载的育人目标,这种目标是社会、数学、教育对教师、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虽然数学教科书是人为的,是建构者在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汲取国内外编制数学教科书的精华,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智慧结晶,是通过反复思考、长期实践、认真完善形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应当说是经典的文本,在“合法性、传统性、专业性”方面的权威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科书价值的认同和理性服从[2]的逻辑基点,数学教科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规范的表述,成为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学习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的向导和适宜的蓝图.
首先,数学教科书是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智慧的场所,是提升数学修养、掌握数学话语、拓展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适宜舞台.借助这个平台,师生就在与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知识与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养成一个基本的认知方法、学习态度、方法策略,因此数学教科书一定是为学生服务的.
其次,数学教科书也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解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编者的真实意图,富有启发性、创造性地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它.由于数学教科书具有教学的预设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科书为数学教学规定了方向和流程,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使之具有可操作性,适切性,回归到实现传承、发展的育人目标上.
数学教科书,确立了数学课程的框架,也就是确立了学生必修的知识,或多或少地支配着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教科书是他们能读到最有教育性的书籍,他们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要学的数学新知识并进行阅读,但不管如何数学教科书所秉持的育人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数学、数学教育的一种投射,同时也是对数学文化现象的一种投射.[2]我们透过数学教科书这一视角就可以看出现实数学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看出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以体现育人价值的.[3]
数学教科书是以活动的视角来体现它的为人性(育人)的,各种版本的数学教科书对同一数学知识点设置的活动不尽相同,从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的文本中就可以读出这样的意味.虽然同一概念应用了不同的语境、表述全然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彼此提出的问题,使用的素材、活动的模式各有千秋,但都是促使学生发展的.数学教科书中的栏目是建构教科书的主体成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就是通过一个个栏目串连起来而成为一个个学习的情景,如北师大版通过问题导入、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习题等栏目,营造了一个个问题串,以问题的解决与思考为核心且通过“议”、“说”、“做”等活动来形成深层次的知识建构网、情感交流网.在做一做、想一想等方面更多地用类比、归纳、推理、观察等思维方式,让师生在活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长数学智慧.因此独特的栏目标记可快速地将师生带入数学天地以焕发出知识内在的价值.
笔者曾对北师大版、华师大版与人教版七~九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二次函数部分重要数学活动栏目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活动栏目在数学教科书建构中的重要地位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就是这些活动把师生引领到数学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活动师生共同感受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强数学智慧的乐趣.
三、数学教科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价值观应包含数学精神
数学教科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主要缘于数学教科书所承载的数学是训练学生心智活动的最好素材.在训练中不仅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且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养成探索、质疑、批判、反思、创新的精神,求实、求真、求是的品质.
数学的精神渗透在数学教科书的点点滴滴中,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显现.如阅读材料中的大量案例就是呈现数学的探索精神、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在数学教科书文本设计的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符号,只要细心琢磨就能触摸到数学的精神.在数学教科书的建构中,例题、习题的设计十分重要,例题就像一张网把数学知识链接起来,使之置于连线的关键节点处,对数学知识的展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例题作为“有影响力的老师”,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远远胜过其他方面.笔者对北师大版、华师大版、人教版的数学教科书中例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仅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进行统计,[4-6]见表2、图1.
由于这些例题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渗透着作者对数学以及学习数学等问题的认识,有作者探索这些问题的足迹,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深远的意境.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aul Halmos,1916-)说过,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7]例题就是由问题和解组成的,具有示范导引作用,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感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上述的统计表中知,人教版在这一册书中设置的例题较多,北师大版在这一册书中设置的例题较少.其实教科书中有些数学栏目中的问题具有例题的功能,给出了具体的解决过程.但有些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过程,只给出思维的方向,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如华师大版中有些“问题”通过“思考”、“概括”给出整个过程,可以承担例题的职能.有些则没有全部过程,有些“试一试”栏目中的问题也有例题的特点;而北师大版则更多的是在“做一做”栏目中提问题,并不做,随后概括地将结论告知.人教版的“问题”一般有解答过程也可以起到例题作用.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质疑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课题学习是一大亮点.这一内容的设置,将改变传统数学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和直线式的结构,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不同版本的“课题学习”选材、问题导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展示汇报等方面处理的角度都不一样.人教版的课题学习内含于一章之中,与这一章紧密相关,如“从数据谈节水”是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中的第三节.同时,人教版每章内容完后都有“数学活动”栏目,有点课题学习的属性.北师大版与华师大版的课题学习是独立于章之外,单独设立的一部分内容,与刚学完的章节内容关联度较大.对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大版的教科书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华师大版设置的课题学习最多,北师大版设置的较少,但目标定位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其实践性和综合性,关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都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让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无形中养成了执著、钻研的精神.
阅读材料也是数学教科书设置的重点内容: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中北师大版以“读一读”作为一节正文中的一个栏目出现,直接结合正文叙述的内容给出相关的背景或史料,如在七年级“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中讲述了欧拉公式,北师大版的读一读都很短,如“我们居住的地球”只需一两分钟即可读完,但能使学生获得许多常识性的知识,渗透着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华师大版共设置了62个阅读材料,分散到30章节中,富有特色的是华师大版有2个英文阅读材料,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人教版则是以“阅读与思考”的栏目出现,是选学内容,放在节后部分,作为一节的补充.如学完12.2“用图表描述数据”一节后的阅读与思考是“作者可能是谁”、学完15.3“乘法公式”一节后的阅读与思考是“杨辉三角”.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是将数学中的重要数学事件、与数学有关的人和事以史实或议事的形式写出来,语言十分通俗,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涉及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及其他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阅读材料对提升学生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反映出的数学精神会给予学生无尽的力量.
四、数学教科书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它必须以服务学生、传播数学、弘扬数学精神为目标
数学教科书所承载的育人目标的神圣使命决定了它必须以服务学生、传播数学、弘扬数学精神为目标.数学教科书用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词汇、符号和文体风格),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配以数学活动来显现其目标属性,例如采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作比喻和说明来反映数学学科领域及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当前新兴的技术及文化.数学教科书正是通过预设的教学活动来彰显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过精巧问题的设置,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解决问题的探索、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便利性和可拓展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
数学教科书的版式设计、教学要素的呈现、装帧质量等都是显现数学教科书品性的重要方面,包括:数学教科书的编排要符合逻辑和统一,层次要分明;目录能有效地显示内容结构,各章节能以标题或序号等明确标识划分结构层次;文字和图解有助于识别和突出核心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标识标记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重点,激发和辅助学生学习,而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栏目板块设计合理且在各章节中内容分布均匀.数学教科书中字形及字体大小恰当,使得阅读达到舒服感,纸张耐用、装帧美观结实等都能提升数学教科书的育人品性.
数学教科书主要是供课堂上使用的,唯其如此,才能更加有力地体现数学教科书参与传播数学知识的功能.数学教科书所承载的学习内容经数学教师的再创造而进入学上的学习视域会焕发出新的上命活力,它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命题、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随着师上的解读、认知、理解都会更有力地弘扬数学精神.
数学教科书承担的三项重任,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解读,秉承数学精神的载体——数学教科书与数学专著、期刊所承载的功能价值截然不同.数学教科书的结构特征、所蕴藏的思想方法、所运用的语言风格等都是基于服务学上,服务于学上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成与完善;服务于学上数学能力的提升,如阅读、交流、合作、自学、反思、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习方法的获得,如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使学上体验感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技巧;服务于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体验并感受数学中的统一、力量和美.弘扬数学精神之所以也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目标与职能,因为唯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才能有意志力去攻破数学难关,才能为学上奠基坚实的数学信念和奋斗目标,为学上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使数学真正成为学上终生有用的知识体系,发挥它应发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