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之我见论文_王晓霞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之我见论文_王晓霞

王晓霞

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科学发展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教师要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把握好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用活教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教材的应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最后,上课节奏感要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要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要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

二、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1.精心设计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设置问题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以由演示实验导入,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讲解《氨、铵盐》的性质时,可用“魔棒生烟”,“红色喷泉”等导入。也可以由复习提问导入,直奔主题。例如讲铝的性质时,先复习钠的性质,然后对比讲解。还可以由日常生活出现的化学问题导入,例如“煤气中毒”、“酸雨的形成等。学生对此会有极大的兴趣,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会更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导入新课的艺术手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是教育者在导入新课时,尽可能使学生较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的启迪学生的思维。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地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方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课堂教学还应注意讲练结合,适中的课堂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教学反馈的一种好方法,还可以暴露出学生知识接受上的错误和漏洞,经过讲评更正,可使学生准确、完善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但课堂练习的选用一定要注意练习题的分量、针对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要针对教学要点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3.做好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归纳,可用教师提示学生归纳的方法,这样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例如学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时,通过恰当的提示,可归纳总结出“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和VⅢ”这样便于记忆的口诀。又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对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经常弄不清、记不准。可指导学生归纳出“升(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氧化反应)、降得还”这样便于理解记忆的口诀。

三、要选择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对于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难度较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散难点、化复杂为简单以帮助学生能够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如高一化学中摩尔的概念,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对比教学,可用学生所熟悉的物理量“质量”,单位为“克”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再由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将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逐一突破化整为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总之,“心中有数”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精心设计”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灵活有效”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落到实处”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创新精神”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教师只有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044100)

论文作者:王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之我见论文_王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