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孙超

探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孙超

孙超

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危害城市发展、人类健康的问题逐渐出现,并且变得日益尖锐。如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增长过快、交通堵塞、噪音污染、资源滥用等,这些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并且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希望尽快解决此类问题,于是生态城市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将人、自然、社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城市进行协调规划,从而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生态城市的规划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结合城市当地的自然风貌、地理环境等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坚持以城市生态最优化、生物多样性、城市成长性、生态承载力等为原则,城市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可用生态因子,它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现状对人们生产活动的适宜度,还能反映出城市的地位、性质、资源、环境等的优劣势;事实证明,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越多样,其抗干扰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容易保持动态平衡,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城市规划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进行的,因此,生态城市的规划要为城市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城市生态系统承受人们活动强度是有一定的极限的。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科学的预测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从而合理、科学的开发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全面的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分析、整理,明确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从空间、时间、意识出发,设计一套既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遵循原则

1.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所谓生态位,主要指物种在群落中、在空间、营养关系等方面的所占地位。通常来讲,城市生态位主要分为两类:①生产生态位,涉及城市的经济水平;②生活生态位,涉及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至于城市生态位的最优化,基本上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上讲,城市生态位反映了整个城市现状,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与吸引力,需要以生活活动为主,而且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能发生冲突;从微观层面上讲,城市生态位在提供优良的生态位方面对每个城市居民都应该是公平的。

2.生物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物多样性,主要指在城市范围内,除了人以外各种各样活的生物体,它们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的一种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实际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紧密相连,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等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而且它又体现着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与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自身的独特点,比如:在经济价值、丰富度、地球物质循环、能量代谢等方面,它在一个相对狭小的面积上,能够近距离地服务于城市人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城市成长性原则

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所有的自然群落、人工群落都会遵循群落生长的规律而运行。当然,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此规律,要不然就会形成“生态逆退”的后果。可见,将成长性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目的就是为了将城市的文脉、历史、建筑、社区的物质形式等当成生命形式和生命体系,然后要求大家在其“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的基础上,不断地维护、保持、发展与更新。

4.生态承载力原则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遵循生态承载力原则:①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必须科学地估算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技术、社会等方法进行保护,或者不断地增强这种承载能力。②需要科学地调控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及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指标。③必须考虑产业的种类、数量结构及其布局,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污染的产生与净化程度。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

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一般来说,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海而建,即大江大河的沿岸成了城市的聚集地,这表明我国城市拥有先天良好的生态基础。当然,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极其有利,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基础。不仅如此,保护生态环境也至关重要,因为原始生态环境的优点无法比拟,它比任何一个人工建造都要好几百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资源。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型城市。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趋势,更是一切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即科学地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发展状况。由于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生态保护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重在生态城市规划,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使之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3.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不但需要保护和利用,而且需要合理地改善。比如:在城区之内,尽量保留一部分较大的河流、坑、湖、溪等资源,然后将另外一部分地段改造成人工河道,同时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保留原有的天然的堤岸曲线,最终做好沿岸的绿化配置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但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而且能够泄洪排涝、减少工程量等等,从根本上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4.绿化系统的规划

考虑到城市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是人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包括减少噪音,降低尘土,更新空气等等。①进行绿化系统的规划时,要求公园、湖面形成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绿色廊道,农田、荒山形成郊野基质等等,这些可以共同构成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②在植物配置方面,还需要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和间距等方面出发,进行统一考虑、统一规划。

5.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近年来,城市汽车饱有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所以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应主要体现在公共交通优先上,这是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先考虑,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的专项规划,落实其发展用地及在其他规划中的优先地位,从而将公共交通优先得以落实。

6.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

做好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需要综合运用人均粮食和人均耗水量指标法,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好再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的部分经验和指标,以便科学地确定城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所谓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影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城市出现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很明显,人口合理容量一定要小于环境承载力,由于环境对于人口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要求更好地对环境资源承载力进行解析。

结束语:

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关键在于良好的规划,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消除城市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同时,加强环境治理时,还需要重视对城市工厂的监管力度,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清理各种垃圾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做好生态城市建设,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乐淞.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17:17.

[2]雷锦洪.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建设构想[J].低碳世界,2014,15:41-42.

[3]云利波,魏延军.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05:119.

论文作者:孙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探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孙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