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以来古典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用典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宋论文,山中论文,园林论文,古典论文,飞来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U-098.4;TU98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12)-04-0066-05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美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体现解释学精神实质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包括园林、诗歌、绘画在内的大量文艺创作,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自宋代以来,“飞来峰”用典即成为园林叠山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关于园林艺术中的解释学,庄岳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各种园林解释学的用典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并对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解释学用典进行了详细整理,如关于园林理水用典的“沧浪”“曲水流觞”“濠濮间”等[1]。在园林用典中常常提及的“曲水流觞”景点的内容、形式和意趣逐渐固定,成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程式化景观之一,并随文化交流传到了日、韩两国[2]。在以往对造园叠山用典的总结中,“山石”和“石”包含了“蓬莱”“须弥”“狮子”“丘壑”“云蚰”等,却少了“飞来峰”意象这一非常重要的用典。
一、飞来峰的用典文化
(一)飞来峰用典的由来
飞来峰的“飞来”作为一种解释学依据,其用典多用于自然山体的命名,指山峰之奇特和周围山林不一样,是常见的用典。林正秋先生指出,“关于飞来峰之名,我国同名的有很多,也各有不同传说,容易混淆”[3]。
关于灵隐飞来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地理学家顾野王(519-581)所撰《舆地志》,其载“晋咸和元年(326),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邪。因挂锡造灵隐寺,号其峰曰飞来”[4]。灵隐飞来峰的原型是印度的灵鹫山,东晋远赴印度的僧人法显所著《佛国记》称此山“其山峰秀端严”[5]。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描绘印度灵鹫山风景是“孤标特起”[6],与杭州灵隐飞来峰山体特点多有类似,也难怪来自印度的和尚慧理会认为灵隐飞来峰是从印度飞来的。
关于飞来峰的用典,清代学者孙治考证灵隐飞来峰的传说,在《飞来峰从巫山来辨》一文中指出各地山体命名的飞来峰用典,“有人指为越王时自巫山飞来,谬也”。并进一步指出:“会稽阳明洞有飞来石,龟山一名飞来山,金华山宝掌洞有飞来峰,苏州天平山有飞来峰,广东罗浮山有飞来峰,福建汀州府有飞来石,福州府升山一名飞来山,潜山有飞来峰,赣州兴国县有飞来佛,广东中宿峡有飞来寺,於潜县有飞来桥,岝崿山名飞来山。”[7] 而现代地质学用语也借用了飞来峰用典作为学术专有名词,把外来岩块称之为“飞来峰”,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定名。20世纪我国也发现多处外来岩块,皆定名为“飞来峰”,如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飞来峰等。
(二)园林中的飞来峰用典
关于园林中飞来峰的用典,刘庭风曾指出:“园林地处城市之中,故在园中筑山以借园外之景,取名飞来峰,源于杭州灵隐的飞来峰。”[8]在南宋皇城大内后苑和德寿宫这两座重要的皇家园林中的假山堆叠都与灵隐飞来峰有渊源,其在叠山的形象和风格上对飞来峰进行了模仿。
据《武林旧事》所载:“禁中及德寿宫皆有大龙池、万岁山,拟西湖冷泉、飞来峰。若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外间可拟。”[9]灵隐飞来峰就在杭州城郊,皇帝一天之内就可多次游赏。可是南宋皇室并不满足于只是游赏,还要在皇家园林中重复模仿、再现灵隐飞来峰之景,可见宋室皇族对于飞来峰意象的偏爱。“宋代皇家园林比起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少皇家气派,而更多接近民间私家园林。”[10] 这种现象在南宋更为明显。其他时代的皇家园林多少包含帝王雄心,内容富有九州、四海、万物,以及蓬莱三岛等神仙境界,相比而言,南宋却独爱杭州西湖、灵隐飞来峰景色,并多次仿建。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园林之功能性的考虑,因杭州夏天炎热漫长,南宋皇家仿建灵隐飞来峰就是为了营造一种避暑、纳凉、观景的园林空间。宋代之后,飞来峰就在明清园林叠山中多次出现,成为重要的古典园林解释学用典之一。名为飞来峰的园林叠山用典也逐渐从模仿灵隐飞来峰异化为园主表达自身情感和造园思想的重要方式。
二、明清古典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意象赏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飞来峰意象对古典园林叠山的影响,本文整理收录了多座在明清时期有飞来峰用典的古典园林。这些名为飞来峰的假山都是作为园林庭院平地叠山的解释学依据而出现,用以说明庭院堆叠假山的来源解释。通过对这些园林叠山的赏析和解读,以探讨古典园林中飞来峰意象的各种类型。
(一)杭州胡雪岩故居芝园
清末胡雪岩在杭州的故居“芝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元宝街18号,园内现存的大假山乃是太湖石所叠,是一座以杭州灵隐飞来峰为模仿对象的叠山作品(见图1)。芝园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建造历时3年,于光绪元年(1875)完工。胡雪岩故居是清代江浙富商居住建筑的典范,代表了杭州晚清时期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也是杭州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
清末日本出版的《胡雪岩外传》详细记述了芝园设计师尹芝的构思和创意过程,对研究杭州地方造园如何模仿灵隐飞来峰叠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初胡雪岩对园林的建造并不满意,请来当时北京城王府园林的匠人尹芝。尹芝在“自己一面先绘起图来费了许多心血,绘了四五种图式终合不得这位富翁心愿……”[11]之后,为了构思如何堆叠满意的假山,便“暗暗点首,即日便带了家僮袱被,买舟直抵飞来峰。借云林寺暂时安榻,每日向前山后洞搜奇探胜。至晚回寺,便参以心境绘成一片奇山怪壑的图样心里颇为得意……已绘成一图在”[11]。尹芝为了寻找堆叠假山的灵感,在灵隐飞来峰住了好几天,甚至在飞来峰前完成假山的设计手稿。园主胡雪岩对尹芝设计的假山手稿颇为满意,“雪岩看了大喜,说:‘果然能照此造成,真是移湖山大观于几席间矣’”[11]。
杭州芝园的假山建成之后,据晚清丁丙的《武林坊巷志》记载,设计师尹芝的技艺更是受到了高度赞扬,与清代两位叠山大师戈裕良、张南垣相提并论,称“其人亦可继东郭、南垣之后亦”[12]。而杭州有“擘飞来峰一支,似狮子林之缩本”之美称,甚至晚清时将其与苏州有名叠山作品——“狮子林”等同,来赞叹这座假山艺术水平的高超。但这座假山在中国叠山研究上是少有关注的,尤其为20世纪早期园林史论著之鲜见。这座仿飞来峰的芝园假山直到2001年胡雪岩故居修复后对外开放,才为世人所熟知。
(二)上海曲水园飞来峰
曲水园是上海五大古园之一,位于上海市西郊青浦县城中。该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为青浦县城隍庙的附属园林,现存面貌由园林学者、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主持修复[13]。曲水园中的布局以山水为主,由小飞来峰将水面分隔成南北两池,游人由竹榭处可登小飞来峰[14],小飞来峰又称大假山(见图2),是曲水园的主景点,位于园林中央,是整个园子的枢纽。小飞来峰东西绵延二十余丈,南北纵深十余丈,由黄石累叠而成。从园林的各个景点上山,有9条山道可循,登山石径大多盘旋曲折,移步之间,峰回路转,皆有美景可赏。从东面山脚下的虬龙洞探索而上,走出幽暗的洞口,豁然开朗,不知不觉已近山顶。小飞来峰上有“九峰一览阁”,园林中景物悉入眼中。而园中主体水面的平台正中筑有“恍对飞来亭”。此亭面阔3间,端庄不失轻灵,既神似神庙前的香亭,又富有林泉气息,无论从形态或是内涵看均堪称全园象征[15],原为厅,临池有一排长窗,邑中文人常在此集会,抗战时被日本飞机炸毁,重修时改为四角方亭。人处在亭中,小飞来、荷花池美景尽收眼中。
笔者曾前往上海青浦探访,认为曲水园飞来峰不仅有“飞来”之意义,恍对飞来亭、荷花池、小飞来峰假山三者在视线关系上和整体格局上也类似杭州的飞来峰、冷泉水面和冷泉亭的格局。在曲水园恍对飞来亭内驻足,隔着荷花池望小飞来峰似乎也是借鉴了驻足冷泉亭观赏灵隐飞来峰。这种造园思路在江南园林的营造中常常被提及,甚至经常让人产生联想。例如在明代张凤翼的乐志园的营造中,友人陈从训看到了园内池东,下立一亭,与假山峭壁相对,就认为是“此冷亭看飞来峰者也”,建议“当名为飞来亭”[16]。
(三)重庆酉阳土司园林中的飞来峰
重庆的飞来峰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酉阳土司冉舜臣修建的园林,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此飞来峰为怪石垒成,下有幽凉之洞穴,东、西、南三面均有洞口出入,曲折相通。洞壁洞顶,凹凸不平,皆以白垩饰之,宛如石钟石笋,各具形态,俨如天然溶洞。峰高逾二丈,峰前左右各有小峰。主峰顶上建有两层古阁,长约四丈,宽二丈[17]。重庆酉阳土司园林中假山的飞来峰也借鉴了飞来峰的用典,强调园中假山洞壑万千的景象。
(四)汪园飞来峰
明代张岱著《陶庵梦忆》也有提及仪真汪园的飞来峰:“葢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18]显然该文中的假山飞来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这座假山两块上好的山石也没用得恰到好处。张岱批评这座飞来峰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作为反面教材与“于园”的假山作对比,这座飞来峰叠山水平低下,有好石却不会用,从而突出了于园假山“奇在累石”的高超假山艺术水平。从已有的材料分析,汪园的假山取名“飞来峰”更多是解释学用典,即庭院平地叠假山,故以此来命名,笔者认为和南宋叠山模仿的灵隐飞来峰没有更多的直接联系。
(五)北京恭王府飞来峰(石)
北京恭王府园林中也有飞来峰用典,“入园迎面为左右两青石假山夹道,……过夹道,见前面有立石如壁,曰:飞来峰”[19]。而周维权先生对恭王府飞来峰的描写:“此两山左右围合,当中留出小径,迎面‘飞来石’耸立,此即‘曲径通幽’一景。”[10]恭王府的飞来峰只是取“飞来”之名的一块飞来石,已经是“飞来峰”意象的异化,仅仅是一块置石取“飞来”之名。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张岱把灵隐飞来峰比作米芾“袖中一块奇石”,园林置石借鉴“飞来”这一种传神的表达,使王府园林中增添了仙境的意味。
(六)台湾台南市吴园飞来峰
飞来峰意象也已经扎根祖国宝岛台湾。台湾四大名园之一的吴园有名为飞来峰假山,用以表达园主对故乡的思念(见图3)。吴家祖籍江苏太仓,自福建漳州迁来台湾,因贩台盐致富,道光初乃将其宅第北边原属荷治时期荷兰通事何斌的庭园旧址加以收购,沿着地势高低建构庭园,极尽美观。连雅堂在介绍吴园时说道:“而飞来峰尤最”,并指出其系“叠石为山,高数丈,大二十余丈,回环洞达,邱壑天然,绝构也”。这一座看似天外飞来的石山,在苍劲林木映衬下,透过“回环洞达”等手法展现其仿效“邱壑”的“天然”之姿,而且“被摆置於碧水的倒影之中”[20]。
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指出:“此飞来峰山高10余米,山势绵延60余米,……现状大部分仍为旧貌,山用台湾特有的咾咕石构成,石块较小,但峰峦叠嶂,气热非凡,有山间小径,有入口山门。”[8]台湾学者卢嘉兴指出吴园的飞来峰假山,是“仿漳州城外的飞来峰的形胜,筑造假山,池台水阁,奇花异木……”。萧百兴先生指出这是“以仿效漳州城外的山水之姿,固有其追怀原乡的弦外之音”[20]。吴氏家族来自大陆,与其说在园林中叠山模仿家乡的山水风景而取名飞来峰,不如说是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这种思想和感情在飞来峰这一园林叠山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七)日本香川县栗林公园飞来峰
飞来峰意象还漂洋过海,在日本古典造园中出现。日本栗林公园中飞来峰建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初期,栗林公园曾是全日本最著名的“回游式大名庭”。最初当地的富豪佐藤氏在现今公园的西南角小普陀附近修筑私人庭园。庭园以紫云山为背景巧妙配置了6个水池和13个假山。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假山即是“飞来峰”(见图4),从东端的假山飞来峰眺望全园,借景紫云山的南湖、偃月桥和湖中三岛美景成为栗林公园的代表性风景。栗林公园飞来峰的介绍牌中指出,此飞来峰用典源自杭州名胜灵隐飞来峰。日本造园艺术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而栗林公园中的飞来峰即为中日园林艺术交流的象征之一。
三、结语
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叠山取名“飞来峰”不仅是一种园林解释学用典,清初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了飞来峰用典对平地叠山的重要意义,在对堆叠假山论述之“山石第五”中指出,园林叠山的最高境界是“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21]。不难看出,飞来峰意象对于城市园林平地叠山的重要影响[22],时至今日,园林堆叠假山仍有飞来峰用典命名。囿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残缺和笔者文献收集有限,自宋代起研究园林中飞来峰用典是有局限的。在古典园林叠山的研究中,飞来峰用典背后复杂的文化现象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致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日本京都大学张敏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张敏霞老师的宝贵帮助,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