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
【摘 要】目的 探析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每组26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予以观察组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的相比(P<0.05);观察组立即止血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未发生再次出血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法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此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放射介入
在妇产科临床疾病中,阴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如果阴道流血多、时间长,可能导致患者贫血、感染,严重时败血症、休克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造成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由产后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宫颈妊娠、内分泌异常及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等原因引起。其中,宫颈妊娠、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与、产后宫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探究放射介入治疗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给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确诊治疗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考不同治疗方法对其分组。观察组26例中,年龄区间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7.5±3.4)岁;对照组26例中,年龄区间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3±3.6)岁;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先将20u的缩宫素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产后出血患者体内,再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观察止血情况。将20u的缩宫素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宫颈妊娠患者以及葡萄胎患者体内,将1mg/kg甲氨蝶吟、0.1mg/kg甲酰四氢叶酸钙,以肌内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再进行清宫,观察止血情况。
给予观察组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医护人员先让患者平躺,然后在用利多卡因2%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其次采用血管穿刺seldinger技术,在一侧腹股沟皱褶区股动脉搏动最强点,以刀尖做2-3cm皮肤切口,穿刺针以约40-45°角经皮肤切口穿刺股动脉,确定导丝进入股动脉腔[2]。插管完成后,从患者皮肤的右侧股动脉两侧实施髂内动脉造影,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子宫动脉的走势有明确的了解。在X线透视的指引下,将明胶海绵填满,这样可使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的血供受到阻断。待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注射抗生素,这样可有效防治患者感染,同时,还要对患者两侧足背动脉搏动状况,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现象等进行密切观察。介入治疗后观察止血情况,宫颈妊娠及葡萄胎患者3天后进行清宫术。
1.3观察指标
以止血时效的相关治疗标准为依据,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在30min内患者完全止血;有效:在30min内患者缓慢止血,出血量逐渐减少,待1小时后完全止血;无效:在1小时内患者的出血未停止,甚至还在加重。针对无效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使得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术后止血情况比较
两组止血情况比较,观察组立即止血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三个月恢复后,未发生再次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放射介入学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对于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治疗,主要机制为:通过吸收性的明胶海绵颗粒于子宫动脉中形成堆积而造成栓塞,栓塞后,红细胞将海绵框架充填,致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附着聚集,形成血栓,加快止血;同时,该治疗方法能够使远子宫动脉与栓塞血管压力降低,并使患者血流速度减慢或者停滞,从而诱导形成血栓;子宫体由于血供减少,因缺血和缺氧敏感,导致子宫平滑肌发生痉挛,实现止血效果。通过以上机制,放射介入治疗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止血速度快,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避免因大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适用于宫颈出血、宫缩乏力出血。且介入术后可形成动脉吻合和新的侧支循环,不至引起子宫缺血和坏死,安全性高。
宫颈妊娠因绒毛不仅侵入宫颈内膜,而且侵入宫颈肌层,宫颈肌层缺乏收缩性,以致血窦开放,宫缩剂也难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清宫过程中易导致大出血。葡萄胎患者因子宫大而软,清宫过程中易出现大出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关于止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放射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子宫血供,达到止血效果,从而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子宫切除率,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放射介入治疗,止血迅速、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虹.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3989-3990.
[2]陈琳.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40例的放射介入治疗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0):1506-1508.
[3]程少民.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02):718-718.
[4]李焱,祝建婵,钟彦培,等.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J].临床医学,2015,35(7):110-112.
论文作者:蹇文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子宫论文; 动脉论文; 异常论文; 宫颈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